邓正华
- 作品数:77 被引量:17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纳米TiO2掺杂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 本工作研究了纳米FiO2掺杂活性炭(AC)制备的复合电极(ACT)的电化学电容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掺杂活性炭作为电容器正极时能较大幅地提高电极的比容量,作为负极时则降低电极的比容量,这一现象与氧化物的半导体特性有...
- 梁海潮陈方候敏李仁贵王璐刘力邓正华
- 关键词:活性炭双电层电容TIO2氧化物
- 文献传递
- 锂盐掺杂聚苯胺修饰LiMn2O4正极材料的研究
- 采用锂盐掺杂的聚苯胺对LiMn2O4正极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并用其制备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本工作主要考察了修饰后的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在高温环境下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复合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特别是...
- 李仁贵陈方王小兵胡国和陈勉忠邓正华
- 关键词:修饰聚苯胺
- 文献传递
- 纳米TiO_2掺杂活性炭极化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文章研究了纳米TiO2掺杂活性炭(AC)复合物ACT(纳米TiO2掺杂活性炭的AC电极样品)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具有n型半导体特性的TiO2掺杂AC,作为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时能够显著提高AC的储能能力,作为负极时却大大地降低了AC的储能能力.在超级电容器ACT电极中AC:TiO2为6:1时,其电极的比容量达到69.4 F·g-1,比纯AC电极的容量提高了约47%.循环伏安扫描图表明该ACT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依然为典型的双电层电容特性.掺杂前在350~750℃温度范围对纳米TiO2进行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ACT电极的储能容量.
- 梁海潮陈方李仁贵王璐邓正华
- 关键词:纳米TIO2活性炭双电层
- 共聚型高分子快离子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是在聚甲基丙烯酸甲氧基多缩乙二醇酯分子主键中引入第二种单体分子而形成嵌段或无规共聚物,将共聚物再与碱金属盐络合而成。其组分甲基丙烯酸甲氧基多缩乙二醇酯、丙烯酰胺类和碱金属盐。经测试,它的离子电导率σ为1.0×10<...
- 邓正华罗春樵万国祥张思辉夏笃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LiFePO4-AC)/Li4Ti5O12混合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 由于能源短缺和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科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混合电动车的概念,其目的是节约燃油和降低废气排放.混合电动车的出现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动力电源.近些年来的实验证实,无论是二次电池还是超级电容器都无法从整...
- 胡学步怀永建林子吉索继栓邓正华
-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电池性能磷酸铁锂钛酸锂
- 文献传递
- 提高锂(金属)蓄电池循环寿命的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研究了采用复合SnxSi1-xO2隔膜的金属锂蓄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通过固相反应合成复合材料SnxSi1-xO2膜,并以聚合物膜为基体利用涂布技术制备复合,电化学测试表明此复合膜能够细化晶粒、抑制枝晶生长和均化锂电极表面。用此膜的LiMn2O4/Li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和较高的容量。SEM照片显示出使用复合隔膜电池的锂电极被有效均化。
- 李仁贵邓正华
- 关键词:循环寿命安全性聚合物膜
- 共混聚合物单离子导体的导电性与传质机理研究被引量:8
- 1991年
- 本文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乙基磺酸锂/聚(甲基丙烯酸齐聚氧化乙烯醋一丙烯酰胺)/二甲基多缩乙二醇共混聚合物单离子导体导电性和传质机理。用极化反转法测定了共混物的离子淌度。在25℃,该共混物单离子导体电导率和锂离子淌度分别为5.2×10^(-6)s·cm^(-1)和3.0×10^(-8)cm^2·V^(-1)·s^(-1)。由离子淌度计算得到50℃时锂离子扩散系数和迁移数分别为4.2×10^(-9)cm^2·s^(-1)和0.994。实验结果证实该共混物是一种单阳离子导体,是通过热活化跳跃机制完成阳离子传质过程的.
- 邓正华徐庆中郑云贵许康万国祥
- 关键词:导体导电性传质
- 一种活性炭比容量的测试
- 本文采用三电极有机锂盐体系对一种性炭(AC)的比容量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在活性炭对称电容器中, 正极活性炭的双电层容量为79.24F/g,活性炭做负极时,在不同的电位下表现出不同的容量性质,在较低电位下活性炭比容量为61...
- 怀永建林子吉胡学步邓正华索继栓
- 关键词:活性炭电化学电容器比容量
- 文献传递
- 共聚型高分子快离子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1995年
- 邓正华
- 关键词:离子电导率
-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 2007年
- 通过丙烯酸二乙二醇甲醚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添加有机增塑剂和无机添加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锂离子蓄电池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交流阻抗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影响电导率的各种因素、电化学稳定性和与金属锂的界面相容性。该电解质膜机械加工性能良好,电化学性能稳定,电导率在22℃下达到了1.27×10-3S/cm。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组分比例、锂离子浓度、增塑剂和添加剂对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该电解质膜组装模拟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 杜鸿昌马志刚高建东邓正华
-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蓄电池交流阻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