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核抗体分布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5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抗核抗体分布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抽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滴度和抗核抗体谱,并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55例ITP患者抗核抗体中有31例阴性,24例弱阳性以上,分别为11例弱阳性(±),3例阳性(+),6例阳性(++),4例阳性(+++)。其中24例抗核抗体弱阳性结果为14例SSA抗体阳性,14例Ro52抗体阳性,3例SSB抗体阳性,2例核小体抗体阳性,3例U1RNP抗体阳性,2例着丝点抗体阳性,1例线粒体抗体阳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3%、58.3%、12.5%、8.3%、12.5%、8.3%和4.1%,以SSA抗体或Ro52抗体阳性率最高。结论 43.7%ITP患者抗核抗体阳性,以SSA抗体或Ro52抗体阳性率最高,提示SSA和Ro52抗体可能在ITP患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作用。
- 郁玲胡益飞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核抗体
- 妊娠晚期联合检测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联合检测最初的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R值)、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出血量不同分为B组(119例)、C组(47例)和D组(10例)。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健康对照,为A组。对4组受试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4组受试者的R值、MA值、D-二聚体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值与D-二聚体水平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增大,MA值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减少。4组PT、T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TT及APTT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增大,FIB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减少。PT、TT及APTT与R值、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与MA值呈负相关(均P<0.05);FIB与R值、D-二聚体水平均呈负相关,与MA值呈正相关(均P<0.05)。当诊断界值达最佳临界点时,R值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77.30%,特异度为62.5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MA值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61.40%,特异度为78.30%,AUC为0.730;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2.40%,特异度为88.30%,AUC为0.885;三者联合诊断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6.90%,特异度为87.50%,AUC为0.937。R值、MA值及D-二聚体三者联合诊断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结论联合检测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有一定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 郑琳程涛郁玲
- 关键词:产后出血血栓弹力图
- 标本不同存储时间对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检测不同存储时间对标本凝血功能常见指标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体检健康人的柠檬酸钠抗凝血抽取完毕后常规离心,每个健康人的血浆样本平均分装为9份,每份标本分别在0h、2h、4h、6h、8h、12h、24h、48h 和96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i),并对这9个时间点的4个凝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INR和Fbi在0h、2h、4h、6h、8h、12h、24h、48h和96h共9个时间点前后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8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6h以内标本存储时间对PT、INR和Fbi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标本存储时间超过8h后APTT显著延长。
- 郁玲胡益飞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 一种活动式采血管架放置台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动式采血管架放置台。它解决了采血管在长时间存放以后发生凝血,难以进行血液的分析检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采血管架放置在支撑板上,旋紧螺母通过压板将采血管架压紧在支撑板上,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转动轮...
- 郁玲
- 文献传递
-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临床检测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肿瘤标志物是由恶性肿瘤产生或由肿瘤刺激宿主正常细胞产生,能反映恶性肿瘤的发生、生长及其对抗肿瘤治疗反应的物质,其在细胞上表达程度的变化或在体液中含量的消长与肿瘤的存在、好转和恶化密切相关。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是肿瘤组织特有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但目前还未找到这种正常组织中绝对不存在的肿瘤特异成分。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郁玲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正常细胞恶性肿瘤
-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预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1 月- 2018 年 2 月在本院就诊的 84 例 HPS 患儿的临床检查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 84 例 HPS 患儿中,62 例( 73. 81%)与感染相关,其中 EBV 感染 52 例( 61. 90%)最多;3 例( 3. 57%) HPS 患儿与恶性肿瘤相关;11 例( 13. 10%) HPS 患儿与结缔组织病相关;其他病因 8 例( 9. 52%)。单因素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EBV 感染、年龄小、血小板降低和白蛋白低下是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P < 0. 05)。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对噬血细胞综合征 BV 感染、年龄小、血小板降低和白蛋白低下患儿监测,并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诊治,降低病死率。
- 俞北伟郁玲章丽琴戚建锋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病死率
- 蛋白酶体α6亚单位基因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 检测PSMA6基因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MA6基因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是否异常表达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49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5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静脉全血,分别提取总RNA,并反转录获得c 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SMA6基因表达情况和Wesr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PSMA6基因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较对照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SMA6基因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中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可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郁玲胡益飞章丽琴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NA
-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医院拟接受输血1 3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检测,以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中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21.69%,其次为HBsAg占10.85%。患者存在2种或3种重叠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b+HBeAb的重叠感染模式所占比例最高共26例占2.00%,其次为HBsAg+HBsAb+HBcAb的重叠感染模式,共24例占1.85%。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血前7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发现潜在疾病,还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郁玲俞北伟刘秋菊李月郑琳程涛
- 关键词:输血前输血感染
- 四种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比较及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四种血清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选择一种梅毒螺旋体检测简便、准确的方法。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分别检测4 108例标本。结果:检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44例(1.07%);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42例(1.0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阳性30例(0.73%);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28例(0.68%)。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作为梅毒大批量标本筛查的理想方法。
- 郁玲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 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渗透压与慢阻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渗透压与慢阻肺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慢阻肺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于医院进行诊治84例慢阻肺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渗透压进行比较,比较观察组不同GOLD分级及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以Logistic分析检测指标与慢阻肺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血浆渗透压则低于对照组,而不同GOLD分级及分期患者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渗透压均与慢阻肺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渗透压均呈现异常的状态,且不同GOLD分级及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均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应给予充分的干预。
- 郁玲李金美刘秋菊胡益飞俞北伟林慧武
- 关键词:炎症因子血浆渗透压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