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琳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弹力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1篇蛋白
  • 1篇血功能
  • 1篇血检
  • 1篇血检验
  • 1篇血凝块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晚期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输血
  • 1篇输血感染
  • 1篇输血前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凝血检验
  • 1篇凝血状态
  • 1篇肿瘤

机构

  • 3篇华市人民医院

作者

  • 3篇郑琳
  • 2篇郁玲
  • 2篇程涛
  • 1篇章丽琴
  • 1篇李月
  • 1篇刘秋菊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血液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减少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医院拟接受输血1 30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检测,以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中HBsAb的阳性率最高占21.69%,其次为HBsAg占10.85%。患者存在2种或3种重叠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b+HBeAb的重叠感染模式所占比例最高共26例占2.00%,其次为HBsAg+HBsAb+HBcAb的重叠感染模式,共24例占1.85%。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输血前7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发现潜在疾病,还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郁玲俞北伟刘秋菊李月郑琳程涛
关键词:输血前输血感染
妊娠晚期联合检测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联合检测最初的纤维蛋白的形成时间(R值)、血凝块最大强度(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根据出血量不同分为B组(119例)、C组(47例)和D组(10例)。选取同时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健康对照,为A组。对4组受试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4组受试者的R值、MA值、D-二聚体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4组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值与D-二聚体水平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增大,MA值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减少。4组PT、T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TT及APTT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增大,FIB随产后出血量增多而减少。PT、TT及APTT与R值、D-二聚体水平均呈正相关,与MA值呈负相关(均P<0.05);FIB与R值、D-二聚体水平均呈负相关,与MA值呈正相关(均P<0.05)。当诊断界值达最佳临界点时,R值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77.30%,特异度为62.5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MA值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61.40%,特异度为78.30%,AUC为0.730;D-二聚体水平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2.40%,特异度为88.30%,AUC为0.885;三者联合诊断对产后出血的灵敏度为86.90%,特异度为87.50%,AUC为0.937。R值、MA值及D-二聚体三者联合诊断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结论联合检测R值、MA值及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产后出血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有一定临床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郑琳程涛郁玲
关键词:产后出血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对慢性肾脏病肿瘤患者疾病状态判定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由检测患者的常规凝血情况、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具体评价、详细分析患有慢性肾脏病(CKD)肿瘤的患者体内的凝血状态与情况。方法:通过选择我院2016-06-2017-01确诊、治疗的共计105例CKD肿瘤患者为本研究的对象,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平均分成5组,分别为CKD 1-2期、CKD 3期、CKD 4期以及CKD 5期,检验血、尿常规后检测常规凝血五项以及TEG,对比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TEG指标的变化。结果:CKD 5期肿瘤患者体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血浆D-二聚体值明显比CKD 1-2期、CKD 3期的患者要高,而血浆抗凝血酶Ⅲ的数值则明显比CKD 1-2期、CKD 3期肿瘤患者要低(P<0.05);就血栓弹力图中的反应时间而言,CKD 5期肿瘤患者明显比CKD 1-2期肿瘤患者要低(P<0.05),CKD 4期、CKD 5期两组的肿瘤患者,其经过检验得出的综合凝血指数(CI)都明显比CKD 1-2期、CKD 3期肿瘤患者高(P<0.05)。结论:对慢性肾脏病肿瘤患者进行常规凝血检验以及血栓弹力图的分析,有利于CKD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判断和分析。
俞北伟郑琳汪明霞章丽琴
关键词:凝血检验凝血状态血栓弹力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