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京华
- 作品数:48 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
- 2013年
- 1935年,奥地利著名生态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
- 郝京华
- 关键词:诺贝尔奖获得者种子生态学洛伦兹
- 情境教育三部曲的认识论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情境教育的价值决不止在语文学科,它具有认识论意义。
- 郝京华
- 关键词:认识论意义情境教育语文学科
-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
- 2015年
- 从进化论入手,提出儿童的科学基因与生俱来。指出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儿童自己建构起来的,是儿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儿童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
- 郝京华
- 关键词:儿童教育价值
- 谈李吉林的教学观
- 2020年
- 教学观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要素,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甚大。李吉林老师的教学观念不是缄默的,而是她清楚意识与深刻表达的,且与其教学行为互为表里。理解李老师的教学观念比学习李老师的教学行为更重要,因为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根。李老师的教学观念可以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以及多个与核心教学观念有关联的单一观念。对李老师的教学观念进行梳理,有助于把握李老师情境教学的“魂”,有助于继承者的创新。
- 郝京华
- 关键词:知识观学习观教学目的观
- 提炼·深化·建构·联盟——进一步开展情境教育研究的四点建议
- 2020年
- 针对进一步开展情境教育研究,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提炼、概括李吉林情境教育,写出中国的《情境教育学》;第二,探索情境教学深化研究的新路径;第三,建构不同场域的情境课程体系;第四,成立情境教育研究联盟。
- 郝京华
- 关键词:情境教育情境教学情境课程
- 教育:点燃人心中那团炽热向上、自我完善的火焰
- 2011年
- 某日路过南京大行宫,内心被一幅宣传画激得颤动了一下:画面上是一排火柴梗.其中有一根被点燃,生机盎然的火苗随风摇曳……从事教育研究的我见画激动的缘由是该画形象地表达出我的一个教育观念:教育的功能不在于灌输、训练.而在于点燃人心中那团炽热向上、自我完善的火焰.
- 郝京华
- 关键词:教育观念自我完善人心宣传画内心
- 让教育真正实现从“重分”到“重人”的转变被引量:1
- 2018年
- 《江苏教育》为纪念“教海探航”30年,搞了一个“重温教海探航经典”的策划,我觉得此动议不错.因为时间是最公正的试金石,但凡经得起时间过滤的教育改革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改革.编辑部嘱我做点评的这篇文章——《构建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论述的就是这样一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育改革.
- 郝京华
-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程体系编辑部
- 校本课程的改进逻辑被引量:1
- 2016年
- "校本课程"既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中小学校的一个挑战——毕竟这是一个学校以往较少涉足的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也十分欠缺。十多年来,基层学校边学习边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将发现的一些问题整理归纳如下,以期引起学校的重视。问题一: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议:学校在做校本课程整体规划时首先要清楚自己信奉的教育哲学。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 郝京华
-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哲学学科教师社会维度校本教材知识中心
- 探究如何走向深入——科学探究中的“层级分析”策略例说
- 2005年
- 科学教学要强调“探究”的深度,这个“深”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是学生对科学概念知识的深度理解;第二是学生对各种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娴熟运用。科学教学要迭到这个要求,必须对学习活动的设计进行智慧性的加工和改造。本文提出的“层级分析”策略,就是改造科学学习活动设计的途径,它重新解析活动的结构,从而为探究预留足够的空间,提升了探究的价值,反映了探究走向深入的要求。
- 庄严郝京华
- 关键词:科学教学
-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对创新人才成长的作用
- 2009年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也是个人、团队)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一个人的开拓创新能力视为面对未来的三张通行证之一。今天,创新已成为媒体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对创新人才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教育使命.
- 郝京华
- 关键词:教育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