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胜华

作品数:69 被引量:31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解剖学
  • 14篇动脉
  • 10篇皮瓣
  • 10篇教学
  • 7篇血管
  • 7篇人体解剖学
  • 7篇外科
  • 6篇岛状
  • 6篇造影
  • 6篇三维重建
  • 6篇下颌
  • 6篇解剖学基础
  • 5篇皮神经
  • 5篇颌骨
  • 5篇下颌骨
  • 4篇岛状筋膜皮瓣
  • 4篇血管造影
  • 4篇应用解剖学
  • 4篇营养血管
  • 4篇筋膜

机构

  • 63篇南华大学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湖南省民族事...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7篇陈胜华
  • 23篇谭建国
  • 20篇彭田红
  • 18篇欧阳四新
  • 17篇彭珍山
  • 11篇曾效恒
  • 9篇向宇燕
  • 8篇任家武
  • 7篇丁红梅
  • 7篇万炜
  • 6篇安高
  • 6篇陈丽丽
  • 6篇王爱平
  • 5篇吕运成
  • 5篇徐达传
  • 5篇李严兵
  • 5篇周小兵
  • 5篇肖建忠
  • 5篇唐茂林
  • 4篇王泽军

传媒

  • 18篇中国临床解剖...
  • 9篇南华大学学报...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解剖学杂志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美国中华临床...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肋2例被引量:2
2009年
颈肋为先天性畸型,发生率约0.056%~0.17%,亦有报道为0.5%~1%,女性多见,60%以上为双侧出现,其中仅10%左右产生临床症状。以往的报道多缘于影像学检查,作者在对游离骨性标本进行观察时发现2例颈肋,报道如下:
陈胜华刘良燚李保龙
关键词:先天性畸型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发生率
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为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起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组织学观察神经束性质,体视显微镜下神经纤维计数.结果: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桡神经发出的的2~4支肌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各肌支与腋神经前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长头及内、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结论:腋神经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功能.
丁红梅范松青万炜陈胜华尹知训
关键词:桡神经神经移位腋神经
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通过下调核因子κB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对氧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蛋白定量分析法测定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释放,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结果1.0mmol/L H2O2孵育内皮细胞24h,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增多,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释放增加,核因子κB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表达上调。用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预处理后可见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率降低,E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释放减少,核因子κB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下调。结论7-二氟亚甲基-5,4’-二甲氧基染料木黄酮对氧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及黏附分子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核因子κB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表达有关。
王莉李严兵彭田红陈胜华吕运成徐菁符晓华曹建国郑兴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核因子ΚB
构建人体解剖学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作为研究生教育核心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创新是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保障,也是提高研...
李严兵万炜彭田红陈胜华向宇燕
文献传递
三维重建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对人体标本进行CT扫描,借助计算机软件,应用动态三维立体图像取代传统的医学二维图像,并应用于教学和课后复习中,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人体三维结构,使解剖学学习更容易,教学效果更好。
陈胜华谭建国彭田红安高陈丽丽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方法三维重建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探讨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为该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使用24侧上肢标本和5具新鲜整尸标本,通过大体解剖、铸型和动脉造影等方法,研究前臂后皮神经及其 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规律。结果 前臂后皮神经起自桡神经,至前臂部主要分 为两支,分布于前臂后部桡侧2/3,其营养血管平均为7.2支,其中第一支最粗,并伴行最远,并和其他营养动 脉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结论 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可用于修复前臂及手部软组 织缺损。
陈胜华谭建国唐茂林王莉张心宽彭珍山王泽军
关键词:筋膜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解剖学基础营养动脉
医学影像数据与3D打印技术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数据和3D打印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采集影像数据并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是实现医学3D打印的基础。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及基于影像学数据所生成的三维模型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影像学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论述。
张亚茹陈焱君陈熙陈胜华黄文华
关键词:3D打印影像诊断
浅谈人体解剖学CAI课件的应用和开发被引量:6
2003年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后阶段的学习及临床工作.
彭田红陈胜华彭珍山欧阳四新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骨瓣移植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为膝上外侧血管髂胫束骨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6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髂胫束膝部和膝上外侧动脉。3例摹拟髂胫束骨瓣切取术。结果:(1)髂胫束膝部,长(6.7±0.5)cm,上端宽(2.1±0.1)cm,下端宽(5.9±0.2)cm,中部厚度(1.3±0.1)mm,下端可区分为髁束和髌束,分别止于胫骨外侧髁和髌骨。(2)膝上外侧动脉在距股骨外上髁上方(5.6±0.4)cm处发自胭动脉,起始处外径(2.2±0.3)mm,外上行(2.9±0.4)cm后分为升、降支。升支起始外径(1.5±0.3)mm,发出肌支和髂胫束穿支。降支起始外径(1.5±0.2)mm,发出肌支、骨膜支及髂胫束穿支。髂胫束穿支外径(1.1±0.2)mm,在距胫骨外侧髁近侧(6.6±0.4)cm处分上、中、下支入髂胫束。髂胫束骨瓣血管蒂长(5.8±0.2)cm。结论: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设计多种不同类型髂胫束骨瓣,用于移植修复组织缺损。
彭珍山丁自海谭建国陈胜华欧阳四新
关键词:膝上外侧动脉
膈中心腱前叶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经腹切开膈中心腱阻断下腔静脉的心包内段行全肝血流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 在 2 5件成人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局部膈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膈中心腱前叶的形态和腱纤维的排列分层及血管分布情况。并在 1具童尸上进行模拟手术。全身动脉造影标本 1具 ,并拍片。结果 左膈下动脉前支的右支起始处的外径为 ( 0 .92± 0 .38)mm ,伴行静脉汇入左膈下静脉 ;右膈下动脉的前支的下腔静脉后支外径为 ( 0 .84± 0 .35 )mm ,其伴行静脉汇入右膈下静脉的后属支 ;右膈下动脉的前支的左支外径为 ( 0 .98± 0 .41 )mm ,伴行静脉汇入右膈下静脉的前属支。结论 经腹切开膈中心腱阻断下腔静脉的心包内段行全肝血流阻断术是可行的。
谭建国杨芳陈胜华唐茂林彭珍山欧阳四新肖建中王泽军
关键词:膈下动脉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