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阳

作品数:20 被引量:24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栓
  • 5篇重症
  • 5篇危重
  • 5篇危重症
  • 4篇炎性
  • 4篇炎性因子
  • 4篇疾病
  • 3篇血栓性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2篇性疾病
  • 2篇血培养
  • 2篇血栓性疾病
  • 2篇血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血症
  • 2篇胰腺

机构

  • 20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双流区...

作者

  • 20篇付阳
  • 10篇江虹
  • 6篇陈捷
  • 6篇王兰兰
  • 4篇刘玉梅
  • 4篇罗俐梅
  • 3篇王双
  • 3篇李壹
  • 3篇牛倩
  • 3篇毛志刚
  • 3篇蔡蓓
  • 3篇李立新
  • 3篇陈思
  • 2篇廖云
  • 2篇曾婷婷
  • 2篇张君龙
  • 1篇刘宇
  • 1篇周静
  • 1篇聂鑫
  • 1篇黄卓春

传媒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华西医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凝血标志物在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评价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8例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栓组)和81例疾病未发生血栓的患者(对照组)的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溶解产物(FDP)和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其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血栓性疾病组凝血标志物TM、TAT、PIC、D-D和F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AI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疾病组炎性因子PCT、CRP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凝血标志物TM与炎性因子PCT、CRP、IL-6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0.249,0.270(P<0.05)。结论: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存在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化,同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增高。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网络关系,凝血因子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促凝和促炎作用。
付阳金亚雄刘玉梅牛倩江虹
关键词:血栓危重症炎性因子
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标志物与炎性因子的临床应用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凝血标志物对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危重症血栓性疾病患者(病例组)和81例疾病对照组的凝血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
付阳
关键词:血栓危重症炎性因子
血清降钙素原和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9
2012年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脓毒血症中的诊断效能,确定其诊断临界值。方法选取2011年3~11月疑似脓毒血症感染者390例,根据临床感染病学标准分为脓毒血症组203例,非脓毒血症组187例,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PCT、IL-6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定时散射比浊法测定SAA水平,采用ROC曲线比较上述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中位PCT水平、中位CRP水平、中位IL-6水平、中位SAA水平均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T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19(P<0.05),而CRP和IL-6分别为0.755(P<0.05)和0.784(P<0.05),SAA最低为0.645(P<0.05),4项指标联合AUC为0.892(P<0.05)。PCT的AUC大于其余3项指标(P<0.05),但与联合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优于CRP、IL-6和SAA。当PCT的最佳诊断点为1.18ng/mL时,灵敏度达84.7%,特异度达83.4%,Youden指数为0.681,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1%和75.8%,阴、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18和5.10。ICU脓毒血症患者中位PCT水平高于其他医疗单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作为诊断脓毒血症的早期指标,诊断效能优于传统免疫炎性因子CRP、IL-6、SAA,经济效应优于4项指标联合,可作为早期独立辅助诊断脓毒血症的可靠指标。
付阳陈捷蔡蓓张君龙李立新王兰兰
关键词:降钙素原血培养脓毒血症
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其与感染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恶性血液病(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除外)菌血症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D二聚体(D-D)与感染相关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恶性血液病伴发热的2062例住院患者,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3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非菌血症组(n=176),非菌血症低蛋白组(n=78)和菌血症组(n=72),分别记录PT、APTT、FIB、TT、ATⅢ、D-D、Plt、PCT、CRP、IL-6、SAA水平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菌血症组血浆凝血时间中位PT水平、中位APTT水平、中位D-D水平、中位Plt水平高于非菌血症组,炎性因子中位PCT水平、中位CRP水平、中位IL-6水平、中位SAA水平均高于非菌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血症组中位ATⅢ的水平低于非菌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TT、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菌血症组与非菌血症低蛋白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炎性因子PCT水平与APTT、D-二聚体呈正相关,(P<0.05),与AT-Ⅲ呈负相关(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反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菌血症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高于非菌血症组,同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付阳江虹李立新陈捷牛倩李若煦
关键词:菌血症炎性因子恶性血液病
IL-17、IL-23、TGF-β和IL-10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36
2012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几种细胞因子在疾病慢性化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离HBV慢性感染者及健康人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L-17、IL-23、TGF-β和IL-10的表达及其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乙肝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与健康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IL-10显著增加,IL-17、IL-10与转氨酶水平正相关,TGF-β与转氨酶水平负相关,而IL-10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正相关。结论IL-17、IL-10及TGF-β与HBV感染者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有关,对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疾病进展程度具有提示意义,而IL-10具有促炎和耐受的双重作用,可以预测乙肝感染慢性化及病毒持续感染。
陈捷王兰兰付阳罗俐梅廖云李思阅蔡蓓李壹
关键词:IL-17IL-23TGF-ΒIL-10HBV感染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基础检验学多元化教学体系被引量:6
2020年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这门学科的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存在较多弊端,学生课堂参与性较差,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有机结合,造成学习效果、分析问题能力较差。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以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教学和考核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真正能够胜任检验工作、更好服务于临床的实用型人才。
陈思毛志刚付阳廖红艳黄珣钡张春莹谢恒邓山鹰宋亚莉刘超男曾婷婷
关键词:临床基础检验学多元化教学互联网教学
构建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的虚拟仿真项目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模拟采血、显微镜使用及细胞识别的外周血细胞分析全过程,构建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的虚拟仿真项目。方法通过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虚拟仿真项目的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建模和场景制作,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结果建立三大虚拟仿真模板——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显微镜使用、正常细胞形态识别/临床异常血细胞形态识别及疾病分析,同时构建完整的线上学习和考核体系。结论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虚拟项目的构建,使学生能随时获得类似临床锻炼的机会,达到在实验室外也能反复练习的目的。该项目极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临床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付阳陈思夏君香刘宇毛志刚宋亚莉曾婷婷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寻找解决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快速、准确的复检方法。方法收集18例EDTA-PTCP患者标本,采用手工法、仪器稀释法、仪器稀释阻抗法测血小板法(PLT-I)、仪器稀释光学法测血小板法(PLT-O)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数量。以手工法为标准,评价其他3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PLT-I中最准确的方法为采血后0~5 min内上机检测,准确率为77.8%。PLT-O中最准确的方法为采血后0~5 min内上机检测,准确率为100.0%,其次为采血后20 min内上机检测及仪器稀释后0~5 min内采用PLT-O检测,准确率均为77.8%,采血后1 h内检测准确率为56.0%。PLT-O准确率高于PLT-I。结论针对不是急查血小板计数的EDTA-PTCP患者,推荐采血后0~5 min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静脉穿刺较难的婴幼儿和重症患者,推荐采集末梢血仪器稀释后采用PLT-O上机检测;对于急查血小板计数患者,推荐采血后1 h内采用PLT-O上机检测。
蔡丽秀张蛟鲨张锦包艾平付阳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
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血栓栓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7
2018年
背景与目的凝血与纤溶标志物能有效反映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体内止凝血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其水平变化与患者高凝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在肺癌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在肺癌深静脉置管患者凝血与纤溶平衡改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118例,其中肺癌血栓栓塞患者29例、对照组89例。分别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α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es,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complexes,t-PAIC)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 thrombo 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以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分析其变化及血栓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肺癌术后静脉置管患者中,凝血与纤溶标志物TM、TAT、PIC、t-PAIC、D-D、FDP水平在血栓组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分析显示,TM、TAT、PIC、t-PAIC、D-D及FD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71、0.669、0.671、0.819和0.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置管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早期监测凝血和纤溶标志物可预防血栓的发生,减少肺癌患者术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付阳刘玉梅金亚雄江虹
关键词:血栓肺肿瘤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炎性指标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月—8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n=58)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n=30),收集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炎性指标的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其诊断效能及相关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502、–3.673,P<0.001),而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大血小板比例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17、–2.998、–3.754、–3.816,P<0.05)。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未成熟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压积以及炎性指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在鉴别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5,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未成熟血小板比率与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457、0.385,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未成熟血小板比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与炎性指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呈正相关性。
付阳张琦李梦雨苗强魏彬江虹牛倩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血小板相关参数炎性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