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早产
  • 2篇护理
  • 2篇PICC
  • 2篇出生体重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采血
  • 1篇新生儿PIC...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眼底
  • 1篇眼睛
  • 1篇婴儿
  • 1篇孕29周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极低体重...
  • 1篇肢体

机构

  • 8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何慧芬
  • 5篇黄芳
  • 4篇朱文军
  • 3篇周丽芳
  • 3篇欧阳海英
  • 2篇欧永辉
  • 2篇费淑兰
  • 1篇王小燕
  • 1篇曹美嫦
  • 1篇熊健
  • 1篇谢月娥
  • 1篇陈丽娟

传媒

  • 3篇当代护士(下...
  • 1篇药物与人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全科护理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例孕29周55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2010年
报告了1例550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首先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强调提前干预,成立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护救治小组,加强患儿体温、营养、呼吸系统异常及视网膜病的预防管理,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发育照顾性护理。认为通过严谨的、科学的、充满爱心的护理工作能够减少并发症,使超低出生体重儿平稳、安全地度过危险期,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黄芳朱文军欧阳海英何慧芬周丽芳费淑兰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婴儿
1例新生儿败血症致皮肤水疱的临床护理
2015年
1病例介绍患儿,女,出生6d,因"皮肤黄染3d,加重伴发热、吸吮差、嗜睡1d"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7.7℃,呼吸50/min,体重2.6kg,心率152/min,患儿嗜睡状,反应差、刺激足底7下哭,哭声低,不连贯。全身皮肤重度黄染达手足心,双侧眼睑可见黄色分泌物,眼结膜充血,四肢肌张力低下。入院当天查肝功能:总胆红素573.6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10.5 mg/L,
何慧芬陈丽娟
关键词:败血症皮肤水疱新生儿护理
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PN治疗,时间≥21d。在治疗组行PPN治疗结束后监测所有患儿体重、身长、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余按常规监测。结果:治疗组平均体重增长,平均身高增长,平均住院天数减少,TP差值、ALB差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TB、TG、BUN差值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N在救治VLBW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谢月娥何慧芬
关键词:部分胃肠外营养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3种固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比较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3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胃管固定在上唇中部;B组40例,胃管固定在下唇中部;C组40例,胃管固定在口角。观察3种方法胃管保留时间、脱落例数并记录原因。结果胃管保留时间>3d的例数: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唇中部固定法的固定效果最好,下唇中部固定法次之,口角固定法胃管易脱出,保留时间短。
熊健何慧芬黄芳费淑兰朱文军曹美嫦
关键词:新生儿口腔胃管
早产儿PICC置管发生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4
2011年
总结了7例早产儿PICC置管发生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肢体肿胀的发生主要与置管时年龄、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穿刺部位、导管尖端的位置、穿刺静脉等有关。认为置管时患儿年龄应>24h;掌握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水平;首选贵要静脉并避开关节处穿刺;确认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等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肢体肿胀的发生。
周丽芳黄芳何慧芬欧阳海英欧永辉朱文军
关键词:早产儿PICC肢体肿胀
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正常拔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PICC新生儿进行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胎龄、出生体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时并发症、留置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时胎龄及出生体重不相关(P>0.05),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及留置期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期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针对性护理,延长置管时间。
黄芳周丽芳朱文军欧永辉欧阳海英何慧芬
关键词: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
胫后动脉在早产极低体重儿动脉采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开展胫后动脉穿刺,对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需要做动脉采血的患儿多提供一个穿刺部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180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成3组:A组60例,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60例,采用肱动脉采血;C组60例,采用胫后动脉采血。比较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和患儿哭泣时长。结果 3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操作时间和患儿哭泣时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短,对患儿疼痛刺激小,患儿哭泣时间短,可以作为一个采血部位推广应用。
何慧芬王小燕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胫后动脉动脉采血
新生儿眼底筛查散瞳时眼睛周围皮肤的颜色变化与瞳孔大小的对比和分析
2014年
目的:眼底筛查时,新生儿由于难以配合瞳孔大小的观察,常依赖于医护人员使用开睑器和手电筒检查判断瞳孔大小是否达到检查要求,为减轻患儿痛苦,节省时间成本,眼睛周围皮肤的颜色变化从外观上就能判断出瞳孔扩大的程度。方法:对近四年来(2010-01-01至2014—03-01)我科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前)散睦”病例的进行统计,将散瞳后眼睛周围皮肤颜色有变化(如微微泛青)与散瞳后眼睛周围皮肤颜色无变化的两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两组不同效果的散瞳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眼睛周围皮肤颜色有变化(如发白或泛青),瞳孔散大的直径大多数达5mm以上,符合眼底筛查对瞳孔大小的要求,眼睛周围皮肤颜色是否有变化这种现象对眼底筛查在瞳孔散大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它降低了患儿的痛苦及医护人员在判断瞳孔大小的时间。可以推广使用。
何慧芬黄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