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忠
- 作品数:41 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卫星初生对流的业务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通过对FY静止气象卫星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发现对流发展各阶段卫星云团和雷达回波均有不同特征,卫星红外通道最小亮温与雷达最大反射率因子强度存在明显的反相关性,均能够反映强对流发展的过程。
- 刘国忠黄荣翟丽萍孙红梅覃丹宇
-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
- 基于概念模型及配料法的持续性暴雨短期预报技术探究
- 通过统计学、天气气候分析等方法,利用2000-2009年10年常规观测结合EC 2.5°x2.5°初始场客观分析资料,对桂西北主汛期(5~8月)持续性暴雨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持续性暴雨的出现有明显的时间窗,主要发生在6~...
- 刘国忠黄开刚罗建英农孟松
- 关键词:桂西北持续性暴雨配料法
- 文献传递
- 柳江致洪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统计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通过对柳江流域历年25个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柳江流域致洪暴雨主要发生于6~7月,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趋势,柳江东北部流域和西部流域是柳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分析还发现柳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南支槽)、低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6种,可分为低槽切变类、低涡切变类和低空急流切变类三种类型。
- 贾显锋丁治英刘国忠
- 关键词:致洪暴雨洪涝面雨量
- 1006百色极端特大暴雨的成因及预报技术分析
- 2010年6月27-28日百色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特大暴雨,各级台站均未能准确作出中短期预报。利用灾害资料、自动站资料、天气图、云图、雷达产品、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通过灾害评估、天气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其...
- 刘国忠卢小丹黄开刚邓汝伊
- 逐级订正最高、最低气温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基于预报员主观预报思路,把历史气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资料等相结合,建立最高、最低气温24h预报的主观预报订正参考值和客观预报系统,为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 刘国忠农孟松
- 关键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客观预报方法
- FY3极轨卫星资料在暴雨短时预报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FY3B极轨卫星资料,对2014年5月18日广西一次暴雨过程中暴雨云团的微波湿度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广西中东部处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影响,中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低层有切变辐合,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背景。(2)250m分辨率可见光通道云图上对流发展旺盛的云团有明显不均匀纹理结构,其中镶嵌着多个圆形的暗影,预示着云中伴有强降雨、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3)微波湿度计资料反映出暴雨云团从低层到中高层都有较高的水汽含量,50mm以上的强降雨区主要位于3个亮温低值中心的过渡区域,即对流云团合并处。高低层通道亮温差能反映云团对流的强弱程度,强降雨发生在微波亮温差的正值区,通道3与通道5的亮温差对6h强降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 黄荣刘日胜刘国忠何立
- 关键词:暴雨水汽
-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 利用1996~2005年4~9月的MICAPS和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和统计、平均合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以及致洪低涡活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 刘国忠丁治英贾显锋
- 关键词:西南低涡暴雨
- 文献传递
- 2011年桂西长时间低温天气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学和天气诊断分析的方法,对桂西2011年1月持续的低温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涡呈偶极型且位于亚洲北部的中心偏东、偏南是此次低温天气维持的环流背景特点;华南沿海的静止锋维持但坡度较大,不利于形成明显的逆温条件,是桂西主要出现阴雨天气而不出现冻雨的主要原因,海拔较高的北部山区局部出现的冻雨天气是由于特殊地形下的逆温层结造成的,维持时间较短;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持是低温天气维持的主要原因,阻高崩溃、横槽转竖的过程使桂西气温更明显下降;南支槽的两次东移使桂西产生较明显降水,对降温有明显影响。
- 卢小丹王黎娟刘国忠戴雨菡
- 关键词:极涡静止锋
- 柳江致洪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统计特征分析
- 通过对柳江流域历年25个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柳江流域致洪暴雨主要发生于6月,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趋势,柳江东北部流域和西部流域是柳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分析还发现柳江致洪暴雨的...
- 贾显锋丁治英刘国忠
- 关键词:致洪暴雨洪涝面雨量
- 文献传递
- 引发广西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雨团和致灾区最大中尺度雨团值分别>100 mm·h^(-1)和>70 mm·h^(-1),集中降雨时段为02—06时。灾害开始于后半夜,发生在最大过程雨量和地质条件脆弱区,不同的地质状况对应不同的灾害;灾害性天气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强度强及引发灾害重等特征。(2)暴雨发乍在欧亚地区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季风云系活跃的背景下。高空为槽或低涡、地面为干线或锋面,属低涡暴雨型。(3)高空要素变化为雨前降压升温、后降温。不稳定能量及层结、低层辐合、中低层涡旋、整层大气的上升运动、高温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物理量特征。(4)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指示意义.聚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TBB值<200 K可以作为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强雷达回波产生的列乍效应或回波停滞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 刘国忠黄嘉宏曾小团农孟松黄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