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征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新生儿贫血及输血被引量:30
- 2018年
- 新生儿贫血尤其早产儿贫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现象,且日益引发医学界关注。其贫血原因多种多样,除常见的缺铁、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病理生理基础外,血型不合溶血、医源性失血等也是引起新生儿贫血的重要因素。新生儿贫血预防措施包括延迟结扎脐带、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及有效减少医源性失血等。目前输血治疗仍是新生儿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对于新生儿贫血的输血指征、输血近远期不良反应等问题尚存在争议。
- 庄静文刘思征马廉
- 关键词:婴儿贫血输血
- 不同化疗方案下儿童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差异
- 刘思征王鸿武林丽敏陈福宜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础研究
- 【背景与目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一种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特性和功能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来源于...
- 刘思征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化能力重组慢病毒
- 文献传递
- 3-甲基胆蒽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转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3一甲基胆蒽(MC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可借鉴的检测模式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恶性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实验组用含MCA的培养基处理HUMSCs1周,然后用基础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用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做同样的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将实验组的HUMSCs注入裸鼠皮下,肿瘤长出后取出肿瘤组织做病理学鉴定,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染色体G显带判断是否为人源性。结果9批对照组细胞传至30~60d陆续凋亡,注射裸鼠皮下未见包块形成;9批实验组细胞中8批细胞30~60d后陆续凋亡,仅1批细胞的形态、生长状态和生长速度发生变化,表现出肿瘤细胞的一些特征;将此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约2个月后可形成包块,病理切片(HE染色)提示包块为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病理类型为肉瘤或低分化肿瘤;肿瘤细胞常染色体显示为人源性细胞。结论HUMSCs在MCA诱导下能发生恶性转化,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体内移植后可能存在致瘤性风险,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仍有待证实。
- 唐秋灵陈秋蓉陈辉陈业增赖秀兰刘思征谢庆东贺谷雨马廉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
- 新生儿MECP2重复综合征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MECP2重复综合征,临床特征为肌张力低下、反复感染、唾液分泌过多、流涎、吸气性三凹征,伴呼吸及吞咽困难、胃食管反流、隐睾、双髋关节畸形、脑室增宽、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Xq28区域存在0.126 Mb重复,该区域包含MECP2全基因,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分析确认MECP2重复。
- 刘思征张晓儿庄静文李伟中
-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sertoli细胞共培养下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用睾丸支持细胞(SCs)模拟的睾丸微环境,通过共培养技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男性不育治疗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采用差异贴壁法分离、培养、扩增出HUMSCs,从新生昆明小鼠的睾丸中分离培养出SCs,制备SCs饲养层,将HUMSC:s加入SCs饲养层中共培养,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及诱导后第7 d、14 d细胞的形态学变化;RT-PC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男性生殖细胞相关标记DAZL、VASA及Stella的表达。结果 HUMSCs在共培养体系中逐渐失去细小成纤维样的形状,形成类似精原细胞样的圆形细胞菌落,诱导7 d、14 d后,RT-PCR、细胞免疫荧光均可以检测到男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标记VASA、DAZL及Stella的表达。结论在睾丸SCs模拟的睾丸微环境,HUMSCs不仅发生形态学的变化,而且能表达生殖细胞的特异生物学特性,表明在特定的微环境中,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接触是微环境中控制HUMSCs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SCs与HUMSCs的直接接触诱导其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诱导研究,为迫切需要的男性不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参考系统。
- 谢丽春杨汉华赖秀蓝陈晓东陈业增刘思征马廉
-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男性生殖细胞睾丸支持细胞
- 先天性皮肤再生不良合并先天胫骨假关节1例并文献复习
- 何泰庄静文肖丹萍刘思征林晓波杨旅军李伟中
- 儿科重症监护室成分输血应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本院2011~2013年PICU成分输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PICU近3年收治患儿2 598例(危重组:2 111,极危重组:487),成分输血732例,危重组输血率为22.7%(479/2 111)、极危重组输血率为52.0%(253/487);治愈好转率输血组高于未输血组(P〈0.05)。2)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丙种球蛋白、血浆、人血白蛋白,分别占59.50%、11.76%、9.38%;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3)输血的病因前3位为重症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免疫性疾病,分别占39.15%、20.59%、13.33%,输血成分主要为丙种球蛋白、血浆、人血白蛋白;4)丙种球蛋白用量前3位病因分别为重症感染、脏器功能衰竭及免疫性疾病;血浆用量前3位病因分别为脏器功能衰竭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症感染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和原发性出凝血疾病;人血白蛋白用量前3位病因分别为重症感染(主要为重症脑炎)、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蛋白血症)和中毒意外。5)输血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0.70%,其中输红细胞发生不良反应2例,输血浆、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各1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均缓解,完成输注。结论 成分输血是儿科危重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患儿危重程度越高,输血率越大,合理输血对改善PICU患儿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有着重要的地位。
- 王鸿武林丽敏杨汉华陈秋蓉刘思征冯学永林广裕马廉
- 关键词:成分输血儿科重症监护
- 新生儿白血病6例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新生儿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1-2016年间收治的6例新生儿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临床表现及合并症较多,但合并感染者较普遍,其...
- 刘思征王鸿武林丽敏李伟中马廉
- 关键词:先天性白血病CL新生儿骨髓检查
- 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生长促进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3年
-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生长促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早产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更低,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早产儿接受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改善其机体内环境,减缓病情恶化,守护其健康成长。
- 刘思征
- 关键词:早期微量喂养静脉营养早产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