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洁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电子电信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带间跃迁
  • 3篇跃迁
  • 3篇探测器
  • 3篇红外
  • 3篇红外探测
  • 3篇红外探测器
  • 2篇中间纤维
  • 2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神经丝
  • 2篇量子阱红外探...
  • 2篇STM
  • 1篇电池
  • 1篇钝顶螺旋藻
  • 1篇载流子
  • 1篇载流子输运
  • 1篇藻胆体
  • 1篇神经细胞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体外组装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8篇刘洁
  • 5篇孙令
  • 4篇陈弘
  • 4篇贾海强
  • 4篇王禄
  • 3篇江洋
  • 3篇庞世瑾
  • 3篇马紫光
  • 2篇佟向军
  • 2篇翟中和
  • 2篇王文奇
  • 1篇曾呈奎
  • 1篇陈建国
  • 1篇张玉忠
  • 1篇时东霞
  • 1篇陈秀兰
  • 1篇周百成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C...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半导体光电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1999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s元素分子态对In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对As_2和As_4两种不同分子态下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MBE)生长的单层AlGaAs薄膜和GaAs基In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As2条件下生长的单层AlGaAs材料荧光强度更大、深能级缺陷密度更低;相对于As4较为复杂的吸附、生长机制引入的缺陷,在As2条件下生长的InGaAs/AlGaAs QWIP具有更低的暗电流密度、更好的黑体响应、更高的比探测率和更优异的器件均匀性。生长制备的InGaAs/AlGaAs QWIP在60K的工作温度、-2V偏压下,暗电流密度低至7.8nA/cm^2,光谱响应峰值波长为3.59μm,4V偏压下峰值探测率达到1.7×1011 cm·Hz1/2·W-1。另外,通过As元素的不同分子态下InGaAs/AlGaAs QWIP光响应谱峰位的移动可以推断出As元素的不同分子态也会影响In的并入速率。
方俊孙令刘洁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暗电流
基于p-n结中反常光电转换现象的新型带间跃迁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被引量:1
2018年
实验发现p-n结中局域载流子具有极高抽取效率,同时伴随着吸收系数的大幅度增加.本文报道上述现象的发现和验证过程,以及基于此现象的新型带间跃迁量子阱红外探测器(interband transition quantum well infrared detector,IQWIP)原型器件的性能.采用共振激发光致发光光谱技术,在InGaN量子阱、InGaAs量子阱、InAs量子点等多个材料体系中均观察到了在p-n结电场作用下的载流子高效逃逸现象,抽取效率分别为95%,87.5%,88%.利用含有InGaAs/GaAs多量子阱的PIN二极管,实验尝试了制备新型的IQWIP原型器件.在无表面减反射膜的实验条件下,利用仅100 nm的有效吸收厚度,实现了31%的外量子效率.基于这个数值推算得到量子阱的光吸收系数达到3.7×10~4cm^(-1),该数值高于传统透射实验测量体材料和量子阱结果.此外,还利用InAsSb/GaSb量子阱材料体系进行了2μm以上波长红外探测的探索.利用上述现象,有望在提高现有器件性能的同时开发出新颖的光-电转换器件.
刘洁王禄王禄孙令吴海燕王文奇马紫光王文新江洋马紫光
关键词:带间跃迁P-N结载流子输运光致发光
宽谱调节GaSb基InAsSb量子阱带间跃迁短波红外探测器
基于近期实验中发现的受限光生载流子的高效抽取及其导致的吸收增强现象,InAsSb/GaSb 这种具有Ⅱ 类能带结构的量子阱材料将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红外探测器材料,在高工作温度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应用.本文通过能带计算发现,I...
孙令王禄刘洁陈弘贾海强王文新
基于量子阱带间跃迁的红外探测器
体材料带间跃迁和量子阱子带间跃迁,是目前红外探测器常采用的两种工作机制.而基于低维半导体材料带间跃迁工作机制的探测器,一直以来被认为不具有制备高性能器件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在于:1 光生载流子克服量子阱势垒限制,将损失量子...
王禄孙令刘洁鲁金蕾江洋马紫光贾海强王文新陈弘
1.0eV GaAs基InA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2017年
三结InGaP/GaAs/Ge太阳能电池理论设计中加入带隙为1.0 eV的材料代替带隙为1.4 eV的GaAs中间电池有助于解决多结串联电池的电流阻塞效应实现电流匹配,然而带隙为1.0 eV的InGaAs和GaInNAs外延困难.我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外延得到In0.15Ga0.85As量子阱,InAsdots-in-well量子点以调整太阳能电池带隙.X射线衍射谱中观察到了量子阱的多级卫星衍射峰,量子阱界面陡峭.扫描透射图显示量子点呈金字塔状,量子点的高度约为12 nm,底边长约为27 nm.由原子力显微镜图可知,量子点密度约为2×10^(10) cm^(-2).低温光致发光谱显示量子点在As4束流下呈双模分布.光电流响应谱显示InAsdots-in-well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吸收波长可以达到1300 nm,相应于带隙约为1.0 eV.器件J-V特性显示短路电流相比于GaA s标准p-i-n电池增加了37.8%.这表明该InAsdots-in-well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有望改善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中的电流阻塞效应,实现电流匹配,在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文奇王禄王禄马紫光江洋刘洁马紫光贾海强孙令
关键词: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神经丝的结构被引量:2
1998年
从牛脊髓中分离纯化得到神经丝 ,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天然神经丝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中 ,神经丝呈直径为 ( 1 0 .2± 0 .8)nm的长杆状结构 ,有许多长短不一的侧臂从长杆两侧伸出 ,长、短侧臂相间排列 ,相邻侧臂的距离为 1 0nm左右 .根据STM观察结果 ,提出了一个新的神经丝的结构模型 .
刘洁佟向军庞世瑾翟中和
关键词:神经丝中间纤维扫描隧道显微镜神经细胞
牛脊髓神经丝的体外组装与结构被引量:2
1999年
利用差速离心法从牛脊髓中分离神经丝 ,在电镜下观察了其形态 ;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研究了它的结构 ,发现神经丝具有长短 2种侧臂 ,二者相间排列 ,相邻长侧臂或相邻短侧臂的间距都是 2 0~ 2 2nm ;由此推测神经丝内部存在 3 /4分子交错 ;还研究了神经丝蛋白的体外组装 ,以胶体金标记的方法证明 ,中等分子量与高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 ,都能同低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共同装配成 10nm的纤维 ;同时发现 ,中等分子量与高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能够组装成一种较细的纤维 ,不同于中间纤维 .
佟向军陈建国刘洁庞世瑾翟中和
关键词:神经丝STM中间纤维脊髓体外组装
钝顶螺旋藻中一种新的模型藻胆体被引量:7
1999年
以钝顶螺旋藻为材料 ,分离得到完整的藻胆体 ,然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藻胆体的结构与传统的半圆盘状结构模型不同 ,藻胆体的杆不是排列在同一平面内 ,而是呈放射状向空间的各个方向伸展 ,藻胆体的直径为 70nm左右 ,杆的长度为 5 0nm左右 ,并且可清楚地观察到藻胆体的杆中圆盘状的藻胆蛋白面对面的聚集在一起 .从藻胆体LB膜的STM图像中也观察到了相同的结果 .藻胆体解离之后 ,STM图像中没有完整藻胆体的结构特征 ,进一步证实前面得到的是完整藻胆体的STM图像 .Chang等人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构建了这种放射状结构的藻胆体的理论模型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从三维实空间直接观察到钝顶螺旋藻中这种结构模型的藻胆体的存在 ,并对这种放射状模型的藻胆体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
张玉忠陈秀兰周百成曾呈奎刘洁时东霞庞世瑾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藻胆体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螺旋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