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4篇预后
  • 4篇脑梗死患者
  • 3篇高龄
  • 3篇病因
  • 3篇病因分型
  • 2篇远期
  • 2篇远期预后
  • 2篇再灌注
  • 2篇年龄
  • 2篇年龄段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白质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灌注
  • 2篇白质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周晓明
  • 9篇洪华
  • 5篇尚文锦
  • 5篇杨世亮
  • 2篇贺涓涓
  • 2篇陈红兵
  • 2篇谭帅
  • 1篇廖焕权
  • 1篇王鸿轩
  • 1篇黄欣怡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保健医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白质病变程度与高龄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关系
目的 探索脑白质病变程度与高龄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108例于2009至2010年间入我科住院的高龄(年龄≥80岁)脑梗死患者,采用基于磁共振(MRI) T2相的Fazekas肉眼评分法对...
周晓明洪华
远离帕金森病,提高生活质量
2013年
老王今年61岁,退休还不到1年。几个月前,他开始觉得右手不太灵便并有点不自主的抖动,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且退休后活动减少的缘故,不以为意。但近来,他感觉右手抖得厉害,穿衣服系纽扣花的时间多了不少,而且家人还说他走路也慢了,老王这才急忙去看医生,经检查后确诊患了帕金森病。
洪华周晓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看医生静止性震颤脑内
高龄脑梗死TOAST各型预后和影响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不同病因分型复发和病死率差异及影响各型复发和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70例入住神经科且年龄≥80岁的脑梗死患者。病因分型采用TOAST分型标准,纳入分析的基线变量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史、脑白质病变、牛顿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和治疗措施。在2012年10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高龄脑梗死患者TOAST各型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而心源性栓塞和原因未明组累计病死率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组(P<0.01)。影响各型复发和死亡的因素不同。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不同病因分型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各型病死率及影响各型复发和死亡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尚文锦郭海强陈红兵周晓明杨世亮洪华
关键词:高龄脑梗死病因分型预后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及斑块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狭窄及斑块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对942例广州社区居民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腰臀比、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是IMTmea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60.7%的变化。年龄、吸烟、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32.6%的变化。年龄、吸烟、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最大斑块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30.5%的变化。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解释了其15.8%的变化。结论超声评价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IMTmean与其的关系最大,其次是颈动脉狭窄和最大斑块厚度,易损斑块的关系较小。狭窄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可能更多地与炎症等非传统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廖焕权洪华王鸿轩陈红兵贺涓涓尚文锦周晓明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
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远期预后的对比研究
<正>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构成及远期预后特点,为更有针对性的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88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中老年组(≥5岁,<80岁)和高...
周晓明洪华
文献传递
远程缺血后适应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研究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将SD(Sprague 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手术远程缺血...
杨世亮周晓明谭帅黄欣怡洪华
脑梗死TOAST各型急性期血压进程与预后差异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和预后差异。【方法】对36名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连续3 d的动态血压监测,期间未使用降压药。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11人,心脏源性栓塞组(CE)3人,小动脉闭塞组(SAO)11人,其它病因组(SOD)3人,不明原因组(SUD)8人。分析的血压参数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夜间血压下降率,预后包括卒中进展和3个月功能。【结果】脑梗死3 d内,TOAST各型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差异(P均<0.001)。LAA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持续升高,其余组均呈下降趋势。CE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最低,平均脉率最高。TOAST各型发病3 d内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以非杓型为主。夜间发生高血压的百分比较白天高,尤其舒张压,LAA组最明显。LAA组3 d内血压升高者出现卒中进展和3个月功能不良的比例更高,SAO组则相反。【结论】脑梗死急性期TOAST各型的血压进程不同,血压变化对TOAST各型预后影响不同。使用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协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尚文锦周晓明洪华
关键词:脑梗死TOAST分型动态血压预后
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中远程缺血后适应对血脑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IR模型,缺血1.5 h后恢复再通,再灌注72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组织伊文思蓝(EB)渗出量,再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功能评分(9.9±2.0)、脑梗死体积(58.8±1.4)及EB的渗出量(5.7±0.6)均增加(P<0.01),同时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下降(P<0.01);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远程缺血后适应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7.5±1.7)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33±5)减少(P<0.01),EB渗出量(2.7±1.2)减少(P<0.01),相应地Claudin-5和Occludin表达增加(P<0.01)。【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维持血脑屏障稳定性,可能与增加Claudin-5、Occludin的表达有关。
杨世亮周晓明谭帅黄欣怡洪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
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远期预后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构成及远期预后特点,为更有针对性地预防、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88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将其分为青年组(<45岁)、中老年组(≥45岁且<80岁)和高龄组(≥80岁),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中老年及高龄组患者主要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疾病等危险因素为主,其中高龄组患者合并心脏病变的特点突出;青年组患者合并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较低,但吸烟的比例最高而戒烟比例最低。(2)中老年及高龄组患者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闭塞为主,而青年组患者除以上两病因型外,其他原因也占有较高比例,包括血管炎、血管畸形、血液凝集功能异常及烟雾病等,还有相当部分病因无法明确。(3)青年组患者在死亡、复发血管事件方面的远期预后优于中老年及高龄组患者,各年龄段影响预后的因素不尽相同。结论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合并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远期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各自的诊断及治疗应有所不同。
周晓明贺涓涓尚文锦杨世亮谭帅洪华
关键词:脑梗死年龄病因分型远期预后
高龄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高龄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8月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T2加权和FLAIR序列图像及Fazekas分级法评估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纳入分析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既往史、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TOAST分型、部分治疗措施以及存活情况;比较不同脑白质病变程度的累计存活率。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Fazekas 3级患者比例最高(39.2%)。高血压对不同脑白质病变程度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②在OCSP分型中,脑白质病变1级的患者以部分性前循环梗死比例最高,2级患者以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比例最高,3级以腔隙性脑梗死比例最高。在TOAST分型中,脑白质病变1级的患者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最高,2级和3级的患者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比例最高,但三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龄脑梗死患者不同脑白质病变程度的整体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结论高龄脑梗死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其与轻度脑白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可能不同。
郭海强尚文锦周晓明杨世亮洪华
关键词:高龄脑梗死脑白质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