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细胞瘤
  • 9篇母细胞
  • 9篇母细胞瘤
  • 5篇血管
  • 5篇神经母细胞
  • 5篇神经母细胞瘤
  • 5篇肿瘤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增殖
  • 4篇肾母细胞
  • 4篇肾母细胞瘤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髓系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微环境
  • 3篇小儿

机构

  • 2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周辉
  • 16篇李索林
  • 13篇仲智勇
  • 10篇杨晓锋
  • 9篇时保军
  • 8篇徐伟立
  • 8篇李萌
  • 6篇王文博
  • 4篇李英超
  • 4篇马亚贞
  • 3篇王志超
  • 3篇耿娜
  • 2篇于增文
  • 1篇孙驰
  • 1篇李锦涛
  • 1篇于风雪
  • 1篇刘林
  • 1篇郭丽娜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涉及重要血管腹部淋巴管瘤的处理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儿童腹腔涉及重要血管的淋巴管瘤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涉及重要血管的腹内淋巴管瘤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处理策略、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其中18例完全腹腔镜淋巴管瘤切除获得成功,4例累及肠管巨大病变,延长脐部切口后,牵出腹外连同肠管一并切除。其中涉及重要血管包括脾血管3例、腹膜后大血管5例、肠系膜血管14例。手术时间50~270 min,平均(131.40±35.2)min;术中出血量1~300 ml,平均(41.84±5.24)ml;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3.45 d;术后住院时间6~38 d,平均(15.54±2.36)d;无切口感染,术后病理均回报淋巴管瘤。2例术后引流液每日100~200 ml,考虑淋巴管漏,经引流后治愈;2例术后超声提示少量腹水,经1~3个月随诊消失。所有患儿均无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美观,尤其对于涉及重要血管的腹部淋巴管瘤切除,创伤小,手术视野显露好,裸化血管安全性高。
周辉李索林仲智勇时保军杨晓锋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血管
疝钩针改进及其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疝钩针的改进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钩疝针、双钩疝针、注水分离疝针完成3739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双钩疝针及注水分离疝针较单钩疝针,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均有明显优势。双钩疝针组中,较大疝因内环腹膜褶皱需插入辅助钳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注水分离疝针组针对巨大疝借助水分离技术可单独完成操作。结论经过不断改进,注水分离疝针单独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灵活应对各种内环情况。
刘林李索林李萌李英超徐伟立马亚贞周辉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
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标记不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维甲酸是最有潜力的神经母细胞瘤微小残留病灶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细胞分化,同时伴有肿瘤细胞增殖减低。目的:探讨纳米颗粒标记对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13-顺维甲酸对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标记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在含有13-顺维甲酸的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培养,RT-PCR法检测标记前后和诱导前后Oct-4的表达变化,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标记前后和诱导前后nestin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20例患者的骨髓标本中有5例成功培养出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2)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标记不影响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Oct-4 mRNA表达和nestin表达也没有明显变化。(3)加入13-顺维甲酸培养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生长速度减慢,Oct-4 mRNA表达和nestin表达逐渐降低。(4)结果表明多聚赖氨酸修饰γ-Fe_2O_3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标记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13-顺维甲酸可以诱导神经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神经母细胞瘤Γ-FE2O3细胞分化
抑制MDSC对神经母细胞瘤荷瘤小鼠CXCL12/CXCR4表达影响及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了解抑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荷瘤小鼠体内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对趋化因子12(cxc chemokine receptor ligand 12,CXCL12)及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表达影响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探索控制NB生长和转移的新方法。方法采用SK-N-SH细胞接种法建立神经母细胞瘤BALB/c荷瘤小鼠模型,成瘤后切取标本,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结构。将荷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2.5mg/kg组、DOX 5 mg/kg组和多巴胺(dopamine,DA)50 mg/kg组,每组30例。在肿瘤细胞接种后7d和12d,分别按相应剂量对各组实施NS、DOX或DA鼠尾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于接种后14、17、23d,分离检测,对比各组小鼠脾脏、骨髓和肿瘤中MDSC数量比例和凋亡率;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有无差异。同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对比各组瘤体、瘤旁、瘤远及瘤旁淋巴结组织中CXCL12及CXCR4表达。对各组肿瘤大小、瘤体MDSC比例与CXCL12/CXCR4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制备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实施荷瘤小鼠免疫治疗对比实验。荷瘤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DOX2.5mg/kg组、CTL组、DOX2.5 mg/kg+CTL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有无差异。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用药组在肿瘤、骨髓和脾脏组织中MDSC比例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依次为DOX2.5组>DOX5组>DA组>对照组(P<0.05)。但各组织在不同药物刺激下MDSC凋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比较可见DOX2.5组和其他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瘤体、瘤旁和淋巴组织中CXCL12和CXCR4表达较瘤远组织为高,以瘤体中表达最高。不同用药组瘤体中CXCL12和CXCR4表达均受到抑制,以DOX2.5组受抑最为显著(P=0.018,P=0.000)。各组肿瘤体积和MDSC比例�
徐伟立李索林李萌周辉耿娜杨晓锋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趋化因子CXCL12受体CXCR4
肾母细胞瘤患儿瘤体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我们通过分析小儿肾母细胞瘤瘤体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两者关系,探讨其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王志超邸玉琴周辉仲智勇杨晓锋李索林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肾母细胞瘤血清瘤体患儿
儿童遗传性嗜铬细胞瘤伴VHL基因突变被引量:1
2022年
患儿女,13岁,双眼视物不清,头痛3 d于2020年5月22日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伴头痛,以前额为著,呈阵发性,伴晨起视物旋转,怕热,出汗,无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血压为205/13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为120次/min,即刻给予硝苯地平5 mg,后左眼失明,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考虑为双侧额叶变性灶,双侧小脑半球片状异常信号影,轻度脑积水。
周辉仲智勇
关键词:左眼失明小脑半球嗜铬细胞瘤
参附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适量对数生长期肾母细胞瘤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及对照组。低、中、高浓度组分别加入0.4、0.8、1.2 mg/m L参附注射液2m 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菌DMSO培养液。干预24 h时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53、B细胞淋巴瘤因子l-2(bcl-2)蛋白。结果干预24 h时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2.83%±5.18%、35.76%±6.01%、54.51%±9.07%、6.39%±2.81%,组间比较,P均<0.05。干预24 h时低浓度组、终浓度组、高浓度组、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59%±1.24%、18.27%±1.73%、21.85%±1.62%、3.92%±1.36%,组间比较,P均<0.05。各组细胞p53的相对表达量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53表达、升高bcl-2表达有关。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P53
肾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母细胞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30例肾母细胞瘤中保存完好的肿瘤组织(包括手术切除和活检)和血清,按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4例,Ⅱ期5例,Ⅲ期18例,Ⅳ期3例。分为Ⅰ+Ⅱ期和Ⅲ+Ⅳ期2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选取20例对照组患儿,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母细胞瘤VEGF及MVD水平在患儿不同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瘤体中VEGF表达及MVD均高于Ⅰ+Ⅱ期(P<0.05);瘤体中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672,P=0.00047)。结论瘤体中VEGF表达可反映肿瘤MVD;瘤体中VEGF表达和MVD以及血清中VEGF水平均可大致反映肿瘤分期;血清VEGF可能由瘤体分泌。
王志超邸玉琴周辉仲智勇杨晓锋李索林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肾母细胞瘤细胞分别与高、中、低浓度(1×10~9、1×10~8、1×10~7VP/m L)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共同孵育20 h,以不加注射液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基因p21、Bax蛋白表达,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LC-3、Atg7、Atg12表达和自噬体数量。结果:高、中、低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2.86±3.18)%、(33.64±7.25)%、(16.26±9.0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85±9.36)%、(37.35±9.64)%、(23.64±10.65)%。与空白对照比较,高、中、低浓度药物作用下G_0/G_1期细胞均增加,其中高、中浓度药物效果较明显(P<0.05或P<0.01);高浓度下细胞中p21、Bax蛋白和LC-3、Atg7、Atg12基因表达增强,自噬体数量增加(P<0.01);中浓度下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
仲智勇时保军周辉王文博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细胞周期增殖凋亡自噬
靶向抑制髓系抑制性细胞调控肿瘤微环境对神经母细胞瘤荷瘤小鼠免疫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索靶向抑制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调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肿瘤微环境对增强效应细胞体内杀伤效应、提高NB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NB细胞注射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2.5 mg/kg组、DOX 5 mg/kg组、多巴胺(dopamine,DA)50 mg/kg组和对照组进行药物筛选,每组20只。分别于NB细胞接种后第7天和第12天注射DOX、DA,于NB细胞接种后第14、17、23天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瘤体内MDSC数量分布及凋亡率、T细胞周期、Treg水平和TAM分布,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IL-10、TGF-β含量,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根据抑瘤效果选择抑制MDSC最佳药物及浓度。制备NB抗原特异性CTL。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DOX组、CTL组、抗GD2组、DOX+CTL组、DOX+抗GD2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治疗对比研究,每组20只。在抑制MDSC基础上实施NB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检测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对比各组瘤体中浸润CTL、颗粒酶和穿孔素表达,外周血IL-2和IFN-γ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时间变化,各药物筛选组和对照组比较,MDSC增长比例显著降低(P=0.001),瘤体中T细胞增殖和对照组比较先升(P<0.001)后抑(P>0.05);TAM由M1型向M2型极化减弱;Treg水平受抑;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和IL-10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药物筛选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组表现最为显著,肿瘤生长最缓慢,抑制MDSC作用最强。小剂量DOX干扰后荷瘤小鼠实施免疫治疗,和对照组比较,各组瘤体浸润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上升,颗粒酶、穿孔素浓度上升,外周血IL-2、IFN-γ浓度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抗GD2组�
徐伟立时保军李索林于风雪李萌郭丽娜周辉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