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官明德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动脉
  • 1篇心动过速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选择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机构

  • 4篇青岛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青岛海慈医疗...
  • 1篇万杰医院

作者

  • 5篇官明德
  • 1篇刘为生
  • 1篇李永洪
  • 1篇邵云霞
  • 1篇马学真
  • 1篇孟宪章
  • 1篇李黎
  • 1篇刘加洪
  • 1篇徐丹
  • 1篇李莉
  • 1篇孙荣丽
  • 1篇张鹏臻
  • 1篇赵云峰
  • 1篇于华
  • 1篇李长江
  • 1篇石玫
  • 1篇张典文
  • 1篇李喜梅
  • 1篇朱为勇
  • 1篇李越凡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选择素等多项指标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别检测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以下简称胸液)中检测P-选择素、IL-1α、sFas、sFasL、AM(肾上腺髓质素)含量并与癌胚抗原(CEA)比较,探讨各检测方法及联合检测在结核性与恶性胸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结核性与恶性胸液中,应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素、IL-1α、sFas、sFasL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AM与CEA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结核性胸液中P-选择素、IL-1α含量均明显低于恶性胸液组,分别为(t=8.71,P<0.01),(t= 6.80,P<0.01);(2)结核性胸液中sFas、sFasL含量均明显高于恶性胸液组,分别为(F=4.451,t= 6.422,P<0.001);(F=5.760,t=6.866,P<0.001);(3)结核性胸液中AM、CEA含量均明显低于恶性胸液组,分别为(t=7.49,P<0.05);(t=6.37,P<0.01)。结论P-选择素、IL-1α、sFas、sFasL与AM在对结核性与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上,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EA,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ELISA法中以P-选择素为优,放免法以AM为优,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
王英年刘加洪孙荣丽李黎官明德于华马学真张春玲赵云峰王瑞兰
关键词:P-选择素IL-1ΑSFASSFASL
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流变学改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6 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麦组和鲁南欣康 (鲁南 )组 ,每组 30例。除常规心梗治疗外 ,参麦组静脉注射参麦液 4 0ml/d ,鲁南组静脉注射 5 单硝酸异山梨酯 2 0mg/d ,疗程 4周 ,于治疗前后及用药过程中监测心肌酶、心电图与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参麦组总有效率 86 .6 7% ,显著高于鲁南组 (70 .0 0 % ) ;在降低心肌酶、改善心电图及血流变学方面的作用均较鲁南欣康注射液显著 (P <0 .0 1) ,且副作用显著低于后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具有保护心肌 ,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粘滞度等作用 ,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异常血流变的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较鲁南欣康效果显著。
李永洪官明德李莉吴少萍石玫朱为勇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糖尿病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学AMI
经桡动脉急诊PCI治疗STEMI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共计225例,其中,经桡动脉组123例,经股动脉组共计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手术平均时间、X线平均曝光时间和Door—balloon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Door—balloon时间相当,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官明德孟昭艳李长江刘为生邵云霞李喜梅
关键词:桡动脉经皮血管成形术ST段抬高
Sirt1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早期心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对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糖尿病心肌病早期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早期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RES组给予白藜芦醇2.5 mg/(kg·d)灌胃2周处理。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相关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S-腺苷甲硫氨酸(SAM)及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SAHH、Srit1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微镜下DM组大鼠心肌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甚至变性,而RES组心肌组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心肌细胞呈长杆状,坏死灶不明显,嗜酸性变较DM组轻。HPLC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DM组和RES组的Hcy分别为(45.37±7.99)、(101.78±16.77)和(86.33±10.09)μmol/L,DM组和RES组较对照组升高,但RES组低于DM组;SAH分别为(50.33±7.34)、(22.92±4.32)和(33.45±7.88)μmol/L,DM组和RES组较对照组降低,但RES组高于DM组;SAM分别为(66.34±9.99)、(69.56±9.01)和(70.89±11.33)μmol/L,各组间无显著差异;SAHH分别为(44.11±5.17)、(92.33±17.56)和(19.73±4.07)μmol/L,DM组较对照组升高,RES组较对照组降低;Srit1分别为(80.12±10.09)、(29.11±3.91)和(107.32±13.24)μmol/L,DM组较对照组降低,RES组较对照组升高。结论:SAHH及下游Hcy等的表达可能是早期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而Sirt1对SAHH的表达调控作用可能起重要作用。
李越凡徐丹李婷官明德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同型半胱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报告6例维拉帕米敏感的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折返路径标测结果和射频导管消融效果.方法 6例(男4,女2)左心室特发性室速的患者,电生理检查常规插入右心室心尖与冠状静脉窦电极,并经左、右股动脉分别插入消融导管和10极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至左心室,使后者可依次记录到希氏束电位(H)、左束支电位(LB)、左后分支的蒲氏纤维电位(P)和心室肌电位(V),室速时P电位领先.消融导管电极在P电位电极对附近寻找到P电位最领先的点实施消融.结果前三例中凡在未记录到P电位的点放电,虽然V波最早,都是无效点,而最后消融成功的点,都记录到最领先的P电位;后三例都必须记录到最领先的P电位后才放电,均1次放电成功.6例随访至今6~20个月,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均无室速发作.结论左心室标测法不仅对研究左心室特发性室速的折返路径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临床治疗也很有帮助,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提高消融质量.
孟宪章孟宪章官明德张典文杜日映张鹏臻
关键词:射频导管消融术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