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南

作品数:120 被引量:98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农业科学
  • 8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黄檀
  • 29篇降香黄檀
  • 26篇檀香
  • 22篇桉树
  • 20篇人工林
  • 14篇桉树人工林
  • 13篇心材
  • 11篇幼苗
  • 9篇精油
  • 8篇养分
  • 8篇石斛
  • 7篇铁皮石斛
  • 6篇幼苗生长
  • 6篇栽培
  • 6篇施肥
  • 6篇水分
  • 6篇土壤
  • 6篇苗生长
  • 5篇植物
  • 5篇树种

机构

  • 11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深圳市真和丽...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东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学研究院
  • 2篇阳江市百盛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惠州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119篇张宁南
  • 105篇徐大平
  • 78篇杨曾奖
  • 65篇刘小金
  • 33篇洪舟
  • 14篇崔之益
  • 7篇陈美红
  • 7篇郭俊誉
  • 6篇陆俊锟
  • 5篇时忠杰
  • 5篇彭万喜
  • 4篇周光益
  • 4篇林明平
  • 4篇周国逸
  • 4篇王丽云
  • 3篇黄松
  • 3篇杨卫彬
  • 3篇胡哲森
  • 3篇曾杰
  • 3篇黄志宏

传媒

  • 9篇南京林业大学...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 9篇林业科学研究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7篇林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林业实用技术
  • 3篇种子
  • 3篇植物研究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福建林学院学...
  • 2篇森林与环境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Acta B...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对无性系雷11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雷11是雷州林业局研究开发的优良无性系,近年来由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对其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雷11属于感虫无性系,受害严重的样地平均虫瘿密度达到139.97个.株-1,但同一立地条件下虫瘿数量不同的植株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自然条件下雷11受害后其植株生长基本正常。
黄宏林陈马兴何普林邹强王琳黄咏槐张宁南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虫瘿生长量
脱落酸对檀香幼苗生长、光合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探讨脱落酸对檀香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半年生檀香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脱落酸(ABA)(0、1、10、100 mg/L)对檀香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质量浓度的脱落酸(1 mg/L)可以显著增强檀香幼苗的苗木质量指数(QI),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a(Chl a)含量,降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较低浓度的ABA处理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有所提高,檀香幼苗的生物量积累也得到增加。随着ABA施用量的增加(10-100 mg/L),檀香幼苗生物量、QI、Pn、Chl a含量等均降低,抗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幼苗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结果说明:低浓度的外源ABA可通过提高檀香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通过增加光合作用来提高檀香幼苗的长势和生物量积累,使苗木质量指数显著增强;实验验证以1 mg/L的ABA处理效果最好。
刘小金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
关键词:脱落酸檀香幼苗生长抗氧化酶
盐胁迫对土沉香中沉香四醇和2-(2-苯乙基)色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土沉香中沉香四醇及2-(2-苯乙基)色酮的诱导作用。【方法】在传统冷钻和火钻的基础上增加盐(质量分数26%NaCl)胁迫,设冷钻、冷钻+盐、火钻、火钻+盐4个处理,结香10个月后,使用体积分数95%乙醇对各处理沉香样品进行超声提取得到醇提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UPLC-MS-MS),测定其中沉香四醇及2-(2-苯乙基)色酮的绝对含量。【结果】①冷钻和火钻结合盐处理后,沉香醇提物含量均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冷钻+盐处理醇提物含量较冷钻处理提高21.43%,火钻+盐处理醇提物含量较火钻处理提高64.86%。②与冷钻和火钻处理相比,加盐处理后沉香中化合物种类总数未增加,冷钻和冷钻+盐处理化合物种类为35种,火钻和火钻+盐处理化合物种类为46种;冷钻+盐处理倍半萜类和色酮类物质种类与冷钻处理相比均未增加,火钻+盐处理倍半萜类化合物较火钻处理增加1种,色酮类化合物较火钻处理增加4种;加盐处理后沉香中倍半萜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色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增加,冷钻处理、冷钻+盐处理、火钻处理、火钻+盐处理沉香中倍半萜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88.67%,75.34%,56.72%和54.31%,色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8.74%,20.96%,27.05%和43.24%。③冷钻+盐处理沉香中沉香四醇、2-(2-苯乙基)色酮含量分别为1.08和0.14 mg/g,是冷钻处理(0.37和0.01 mg/g)的2.92和13.18倍;火钻+盐处理沉香中沉香四醇、2-(2-苯乙基)色酮含量分别为2.93和0.68 mg/g,是火钻处理(1.22和0.07 mg/g)的2.42和9.90倍。【结论】盐胁迫显著提升了沉香醇提物含量,增加了火钻处理的倍半萜类和色酮类物质种类,且对沉香四醇和2-(2-苯乙基)色酮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李志宏张宁南徐大平李小飞周达好李明
关键词:盐胁迫
用典型相关法分析桉树人工林干季土壤水分影响因子被引量:10
2003年
对雷州半岛纪家林场桉树人工林小集水区 1 999- 2 0 0 0年度干季土壤水分及林内小气候的定位观测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地下 0~ 4m深土壤层间 (即SM5 0 ,SM1 5 0 ,SM2 5 0 ,SM35 0 )表示含水量差异极显著 ,下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上一层 ;(2 )最高温度 (Tmax)和最低温度 (Tmin)对土壤含水量 (SWC)变化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1 2 6 0和 0 84 0 ;影响较深层次 (即SM1 5 0 ,SM2 5 0 ,SM35 0 )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是水汽压差 (VPD)、Tmin、辐射 (Rs)、Tmax,其中SM35 0和降雨量 (Pr)相关性显著 (P =0 0 0 1 ) ;影响浅层 (SM5 0 )SWC变化的主要因素是Pr 和风力 ;(3)气象因子与SWC间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4 1和 0 5 4 8(P =0 0 0 1 ) ;气象因子与SWC变量间的复相关系数为 0 70 7;(4 )气象因子通过第一典型相关变量 (U1 ,W1 )可解释SWC总变异量的4 0 4 % ,2个典型变量 (U1 ,W1 )和 (U2 ,W2 )共可解释SWC总变异量的 4 3 0 %。U1 可解释SWC自身变异量的5 7 2 % ;(5 )气象因子中主要是Tmax、Tmin、Rs 影响SM35 0、SM2 5 0、SM1 5 0三层的SWC。
黄志宏周国逸Jim Morris张宁南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含水量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被引量:44
2008年
2008年初,中国南方8省(区)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雨雪冰冻寒害。调查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受灾的地理范围是24°15′—26°54′N,104°—118°E,其中,重灾区是湘南、赣南、桂北和粤北地区,在粤、桂、赣3省区,寒害的垂直分布发生在在海拔300~600m范围以内。受灾树木断顶、折干、弯曲、倾覆、树皮冻裂或枝叶冻枯,多数植株以遭受机械损害为主,发生生理冻害的情况极少。根据综合受害等级分析,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受害程度最重,尾巨桉DH32-29和巨尾桉无性系GL9等次之,邓恩桉和巨桉耐寒性较强,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建议。
徐建民李光友陆钊华项东云曾炳山张宁南郭洪英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冻害耐寒性
5个泰国种源大果紫檀的早期生长及材性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基于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早期生长和材性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其遗传和表型相关关系分析,筛选早期速生优质大果紫檀优良遗传材料。【方法】对广东省阳江10年生大果紫檀种源试验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分枝角、含水率、湿胀率、基本密度、波速和弹性模量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混合线性模型对各性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利用指数方程进行优良种源和单株选择。【结果】10年生的大果紫檀林分生长良好,各种源适应能力强;各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生长性状在种源水平上受中等强度以下遗传控制(0.258~0.637),材性性状呈现中度或强度遗传控制(0.321~0.814);材积与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分枝角之间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木材基本密度和弹性模量与生长性状之间遗传相关不显著;通过构建性状权重指数方程,按照标准选出5个优良单株,优良单株胸径、树高、材积、密度、波速和弹性模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319%、16.503%、48.025%、3.569%、7.033%和17.767%,综合选优效果明显。【结论】在进行大果紫檀早期引种选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筛选优良遗传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其遗传潜力。
洪舟刘福妹杨曾奖曾杰张宁南林国雄徐大平
关键词:种源生长性状材性性状
金花茶气体交换参数对光强的响应被引量:4
2017年
为林下推广种植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选择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和光强,以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不同种植密度下套种的金花茶幼树与不同孔径遮阴网下金花茶幼苗为研究材料,分析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光强在小于700μmol·m^(-2)·s^(-1)时,金花茶幼树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降低,气孔导度随着光强的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光强的降低逐渐升高,蒸腾速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光强的逐渐降低其变动趋势不明显;金花茶气体交换参数间的相关性在幼苗和幼树之间表现出差异,而幼苗与幼树在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关系上则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不同光强下的金花茶幼树气体交换参数表型可塑性较高,均在0.8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幼树在700μmol·m^(-2)·s^(-1)光强下会发生光抑制,因此金花茶的林下推广种植,应选择郁闭度30%以上的林分,避免强光胁迫,影响生长。
崔之益张宁南杨曾奖徐大平刘小金洪舟肖玉
关键词:金花茶光强气体交换参数气孔限制表型可塑性
交趾黄檀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和遗传稳定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是珍稀红木树种之一,其木材及木制品极为珍贵,亦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研究交趾黄檀不同种源的苗木生长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效应、地理变异模式以及遗传稳定性,进行不同种源交趾黄檀苗期生长评价,为交趾黄檀的幼林期试验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交趾黄檀优良种源选择和育苗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将引种于泰国、柬埔寨交趾黄檀10个种源的种子分别在海南乐东、广东广州和福建漳州进行多点育苗试验,并对1年生的苗木开展苗期生长性状(苗高和地径)测定与分析。用ASReml-R 3.0对种源与试验点进行方差分析,探讨种源间变异水平以及遗传稳定性;通过种源生长量均值与种子引种地的地理气候因子的简单相关分析揭示交趾黄檀苗期生长的地理变异模式;应用R语言程序(GGEBiplots)双标图进行各种源表现型及试验点的代表性分析,并采用类平均法进行基于表型的种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①不同种源交趾黄檀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一致,平均参试苗木高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北柳(T-CS)种源,平均地径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泰国呵叻(T-NR)种源,来自柬埔寨磅湛(C-KC)种源的苗木生长表现最差。②交趾黄檀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差异,各性状种源×地点具有极显著效应,表明种源、环境、种源×环境互作等效应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性状影响极其显著。③通过不同种源苗木多点生长表现与引种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10个种源交趾黄檀的生长性状在地理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连续变异。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主要受经度和年降雨量控制。④通过各种源在3个试验点的GGE双标图分析,泰国北柳(T-CS)种源和柬埔寨暹粒(C-SR)种源在3个试验点表现较优。柬埔寨暹粒(C-SR
麦宝莹洪舟徐大平罗明道张宁南黄锡钊
关键词:种源苗期性状地理变异
细叶桉造林密度试验初报被引量:5
2003年
在细叶桉造林试验中,设计了7种密度,结果表明,在造林的当年,高密度林分能较早形成林分环境,有利于早期生长,而后来其个体间较早开始进行营养空间的竞争,部分个体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密度林分不利于冠径的发展。相应地低密度林分呈现出径生长较快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树木长大而愈来愈明显。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变化趋势与径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林分的蓄积量更大程度地受株数的作用,密度越大,蓄积量越大。建议细叶桉小径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
杨曾奖徐大平张宁南陈美红
关键词:细叶桉初植密度工业用材林
培育措施对桉树木材性质的影响
2005年
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外来速生树种,合理高效的培育措施不仅需要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同时还要求生产出满足木材工业要求的优质原料。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培育措施对桉树木材产量与材性影响的研究,为今后我国桉树木材生产部门与加工利用部门的密切合作,提供参考。
刘福权彭万喜张苏峻张宁南李凯夫
关键词:桉树木材性质种植密度施肥间伐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