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丹华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细胞
  • 5篇成骨
  • 4篇分化
  • 4篇大鼠骨髓
  • 4篇大鼠骨髓间充...
  • 3篇总黄酮
  • 3篇黄酮
  • 3篇骨碎补
  • 3篇骨碎补总黄酮
  • 3篇骨细胞
  • 3篇成骨分化
  • 3篇成骨细胞
  • 2篇细胞培养
  • 2篇BMP-2
  • 1篇多向分化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总医...

作者

  • 6篇舒晓春
  • 6篇朱丹华
  • 3篇庞天娇
  • 3篇孙辽
  • 3篇鲁红云
  • 3篇叶礼红
  • 2篇谢丹红
  • 2篇刘君静
  • 2篇尹代婵
  • 2篇庞天骄
  • 1篇孟晓军
  • 1篇沈晶

传媒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骨碎补总黄酮在不同糖浓度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了解骨碎补总黄酮在不同糖浓度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SD大鼠BMSC在体外条件下培养,进行定向成骨诱导分化,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实验分为低糖组、高糖组、低糖诱导组、高糖诱导组、低糖骨碎补组、高糖骨碎补组6组,检测相关成骨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矿化结节数目、胶原蛋白.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在不同糖浓度下对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BMSC成骨指标的表达,低糖骨碎补组成骨指标的表达高于低糖诱导组[ALP活性(0.439±0.024比0.385±0.029)、ALP染色阳性率(48.7%比35.0%)、矿化结节数(9.75±1.71个/HP比6.25 ±0.96 个/HP)、Ⅰ型胶原蛋白积分(2.21±0.07比1.93±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骨碎补组高于高糖诱导组[ALP活性(0.352±0.022比0.139±0.013)、ALP染色阳性率(25.3%比22.7%)、矿化结节数(4.50±1.29个/HP比3.25±1.50个/HP)、Ⅰ型胶原积分(1.70±0.03比1.28±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糖浓度组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水平随糖浓度和培养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均P<0.05),与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0,P<0.05).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可以促进BMSC成骨分化并减轻高糖条件下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
舒晓春朱丹华庞天娇孙辽叶礼红鲁红云尹代婵谢丹红
关键词:骨质疏松细胞培养成骨细胞骨碎补总黄酮
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TGF-β1、BMP-2分泌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经典组和骨碎补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BMSCs成骨分化过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结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分泌.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促进成骨分化同时增加TGF-β1、BMP-2分泌(均P<0.05).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上调二者的表达促进成骨,对骨质疏松症可能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舒晓春朱丹华鲁红云庞天娇孙辽叶礼红沈晶谢丹红
关键词: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特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 了解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长、增殖特点,以及接种密度、培养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机体退行性疾病等提供多潜能的种子细胞.方法 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分离SD大鼠BMSCs,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流式细胞仪鉴定、检测大鼠BMSCs表面标志抗原,并通过分析对接种于96孔板不同接种密度(2×103、5×103、1×104个细胞/ml)连续培养10 d细胞生长曲线的特点,研究接种密度和培养时间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CD29细胞阳性率为97.68%(7607/7788),CD34、CD45细胞阳性率分别为7.93%(661/8340)、2.76%(215/7788),符合BMSCs表面标记物表达特征.通过换液及消化传代,3代以上的BMSCs较为均一纯化,呈典型的旋涡或放射状生长,约传代至7~10代时出现细胞衰老并衰老细胞逐渐增多;中等密度(5×103个细胞/ml)接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呈较典型的S形曲线.第1、2天为潜伏期;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第6天细胞数目进入平台期;第8~10天细胞数量稍有下降.结论 全骨髓贴壁法是获得BMSCs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且中等量接种密度更有利于细胞增殖,可获得更多的种子细胞.
舒晓春朱丹华刘君静尹代婵庞天娇鲁红云孙辽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潜能和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骨髓干细胞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造血干细胞、内皮干细胞3个干细胞群。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对组织损伤修复具有特殊意义。相对于其他成骨种子细胞.MSCs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其成骨分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朱丹华舒晓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多向分化潜能MSCS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罗格列酮对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BMP-2及TGF-β1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体外观察罗格列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观察对碱性磷酸酶(ALP)、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对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无菌条件下从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BMSCs进行纯化、传代扩增,随后在1、2、5、10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下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培养21 d,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并测定成骨细胞标记物ALP、BMP-2及TGF-β1的分泌.结果 1、2、5、10 μmol/L罗格列酮干预组与成骨经典组对比,成骨细胞的钙结节形成比例显著降低(P<0.05),ALP、BMP-2、TGF-β1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地下降(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致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
舒晓春孟晓军庞天骄朱丹华叶礼红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罗格列酮成骨细胞
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目的:通过在体外条件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实施干预诱导,探寻骨碎补总黄酮对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及不同浓度下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BMSCs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BMSCs进行鉴定,再通过设立含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条件培养基,分组对BMSCs进行干预,观察各组7d和14d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同时通过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用全骨髓贴壁法成功分离获得了均一稳定的BMSCs,各浓度骨碎补总黄酮作用BMSCs7d和14d后,诱导不同程度的ALP表达,经10-5g/L骨碎补总黄酮诱导,ALP染色及矿化结节染色均阳性。结论:低浓度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ALP生成量随着骨碎补总黄酮浓度的降低大致呈增加趋势。
舒晓春刘君静朱丹华庞天骄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