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芳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调查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以期为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收住院治疗的确诊精神病患者的家属320名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家属与患者关系将其分为父母组(136名)、配偶组(104名)、其他亲属组(80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需求。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SCL-90量表评分:父母组[(1.84±0.65)分]、配偶组[(1.62±0.58)分]和其他亲属组[(1.42±0.32)分]总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9,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对“家庭成员可行性的护理方法”“康复指导”“精神卫生的相关政策”“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强烈需求,所占比例分别为70.9%、70.0%、68.4%、55.6%。结论 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必要满足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 付萍萍朱伟芳卢雪珍杨淑芬邬东红傅文霞陈素香吴辉霞
-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症状自评量表
- 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与评价被引量:81
- 2010年
- 目的探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在诊断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抑郁症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的673例咨询者为研究对象,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测验,并进行抑郁症分级。结果无抑郁症状146例,轻度抑郁168例,中度抑郁214例,重度抑郁145例;4种症状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与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相关(P〈0.01或P〈0.05);20—49岁者较其他年龄段抑郁症发病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ung抑郁自评量表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一个有效的检测工具,并可用于评价抑郁症的疗效。
- 李美娟徐娟刘永忠杨惠青肖凤新朱伟芳李凤香
- 关键词:ZUNG抑郁自评量表抑郁症
- 心理干预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及焦虑情绪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缓解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及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40名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由具备心理治疗资质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为期8周正能量激励、团体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等,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护士工作压力源、职业倦怠以及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评分、职业倦怠感水平低于干预前(P均<0.05);护士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实施心理干预能降低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缓解职业带来的焦虑、抑郁情绪。
- 杨惠青肖凤新唐莉莉朱伟芳骆焕荣邓筱璇
- 关键词:职业倦怠焦虑工作压力源精神科护士心理干预
- 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为护理该类患者积累宝贵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病护理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全程贯彻人文关怀理念。干预后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干预后3、6、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SDSS、BPRS及IPR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回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朱伟芳杨淑芬钟文凯付萍萍冯燕余小珍
- 关键词:人文关怀精神分裂症康复疗效社会功能
- 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能力与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能力与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精神科收治治疗96例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家属是否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患者入院时及患者家属干预1、2、4、8周后,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并于干预8周后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家属干预4、8周时焦虑评分分别为[(50.49±3.25)分、(57.21±3.49)分1[(41.79±3.40)分、(56.43±4.32)分]、抑郁评分分别为[(45.95±3.85)分、(40.86±4.71)分][(56.58±4.53)分、(56.06±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焦虑评分为[(48.65±4.64)分、(63.74±4.65)分]、抑郁评分为[(50.07±4.69)分、(62.13±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治疗依从性率为(100.0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间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心理健康教育能明显提升患者家属看护精神病患者的能力与效率。
- 付萍萍朱伟芳邬东红傅文霞卢雪珍杨淑芬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家属抑郁治疗依从性
- 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优化该类患者家属的护理服务方案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精神科精神病患者家属15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方案;同时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我院精神科精神病患者家属160例为研究组,在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方案基础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干预前各项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SCL-90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回归,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家庭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朱伟芳付萍萍卢雪珍徐娟刘永忠杨淑芬杨惠清余小珍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疾病
- 奥氮平、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比较奥氮平、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嗜睡、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喹硫平均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有效药物,均值得应用、推广。
- 李日光廖锦仲朱伟芳
- 关键词:奥氮平喹硫平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 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对其临床症状改善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本院精神科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个月末的Barthel指数、NOISE评分及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结果两组干预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积极因素及消极因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因素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因素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基础护理合格率、特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健康教育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并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 朱伟芳付萍萍钟文凯杨淑芬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护理质量
- 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根据BPRS总分、NOSIE各项因子分别在康复护理前、后的变化,对心理护理做出评定。结果经过采取一系列的心理护理措施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显著下降(P<0.01),NOSIE的各项因子分都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明显效果,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邬素萍黄群明朱伟芳
-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
-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收住院治疗的30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并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进行测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
- 卢雪珍付萍萍朱伟芳邬东红吴辉霞
-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