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壮族花婆神话的文学人类学解读被引量:6
- 2014年
- 壮族花婆神话,至今在壮族民间的生育习俗中具有独特的影响。以往对壮族花婆神话的研究,较多地停留在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层面上,始终没有摆脱文本化、文学化的模式,无法延伸到文字记录以外的广阔领域。文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借鉴当代民俗学、宗教学和比较神话学所提供的视野和理论模式,尝试对花婆神话及其蕴含的生殖崇拜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和阐述,以期在此基础上揭示其神秘的另外一面。
- 李素娟贾雯鹤
- 关键词:壮族生殖崇拜文学人类学
- 文学人类学视阈下的乡村壮族婚姻观念的现状与变迁——基于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中枧屯的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壮族婚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呈现,是一个民族心理和精神发展的缩影。婚俗文化中的婚姻观念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在婚姻方面整体的、综合的认识,它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 李素娟贾雯鹤
- 关键词:婚姻观念
- 壮族赘婚初探——以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中枧屯为例
- 赘婚是指男子结婚后到女方家上门落户的一种婚姻形式,至今仍存在广西宜州市壮族村落。本文对壮族婚姻和壮族赘婚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运用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对刘三姐乡中枧屯赘婚及其社会...
- 李素娟
- 关键词:壮族社会功能
- 文献传递
- 壮族赘婚初探
- 赘婚是指男子结婚后到女方家上门落户的一种婚姻形式,至今仍存在广西宜州市壮族村落。本文对壮族婚姻和壮族赘婚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运用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对刘三姐乡中枧屯赘婚及其社会...
- 李素娟
- 关键词:壮族
- 文献传递
- 石崇拜习俗的社会功能及时代意蕴——以广西宜州市壮族聚居地区为例
- 2010年
- 壮族石崇拜是壮族先民在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下产生的自然崇拜信仰,至今还在壮族的民俗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广西宜州地区的石崇拜习俗具有三种功能,即辟邪、祈福和保护功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石崇拜习俗的功能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又产生了新的时代意蕴,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 贾雯鹤李素娟
- 关键词:壮族社会功能时代意蕴
- 现代化背景下的壮族“做社”活动--以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中枧屯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社崇拜习俗的保留和变迁,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壮族社崇拜的具体影响。
- 贾雯鹤李素娟
- 关键词:壮族
- 壮族花婆神话与“求花”仪式的文学人类学解读被引量:3
- 2013年
- 壮族神话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主要把神话置于宏观的壮学研究(民间文学、民俗学)之下,始终未能摆脱文本化、文学化的模式。实质上,壮族神话中的神圣或虚拟内容多涉及鬼、神等壮族民间信仰,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中枧屯的仙婆"求花"仪式表明,壮族花婆神话与"求花"仪式中包含着花婆信仰观念、壮族传统灵魂崇拜等文化意蕴。
- 李素娟贾雯鹤
- 关键词:壮族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