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骏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娄底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肠癌
  • 4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后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吻合器
  • 2篇结直肠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肠梗阻
  • 2篇保肛
  • 2篇保肛手术
  • 2篇肠梗阻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低位直肠癌保...
  • 1篇修补术

机构

  • 9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曹文清
  • 9篇邹斌
  • 9篇杨骏
  • 7篇王志强
  • 6篇谢俐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1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178例,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37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80例,一期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吻合31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13例,结、直肠癌晚期无法根治切除者行结肠造瘘7例,短路手术10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24/17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5%(8/178)。结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应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莫崖冰王志强杨骏谢俐曹文清邓崇文邹斌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
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导致老年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64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生医院感染者38例,感染率23.1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感染人数的50.00%,造瘘口感染占感染人数的21.05%,切口感染占感染人数的18.42%。②共检出感染菌株4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株20株,占50.00%,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22.50%)、鲍曼不动杆菌(12.50%)、肺炎克雷伯菌(7.50%)为主,革兰氏阳性菌16株,占40.00%,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00%)为主,真菌4株,占10.00%。③高龄、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有化疗、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低白蛋白、有术前吸烟等情况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以上因素均是围术期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大肠癌属于医院感染高发人群,患者高龄、男性、合并基础疾病、有化疗、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低白蛋白、有术前吸烟是导致围术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杨骏王志强莫崖冰曹文清邓崇文谢俐邹斌
关键词:大肠癌老年医院感染围术期
全层缝合法关闭腹部Ⅲ类切口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 vs.129.7,90.8 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 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 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邹斌莫崖冰王志强杨骏曹文清
关键词:切口手术后并发症
国产胃肠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国产消化道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有关问题以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胃肠吻合器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行结-直肠吻合(即前切除术Dixon)均一次成功。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无吻合口狭窄、无术后吻合口出血、无术后排尿机能障碍、无局部复发。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中使用国产胃肠吻合器,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安全、易于掌握、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杨骏王志强莫崖冰曹文清邓崇文谢俐邹斌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国产吻合器保肛手术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进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主要是通过在腹腔镜的监控之下将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吸尽。结果进行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溃疡穿孔的所有患者手术均十分顺利,无死亡病例出现,同时并发症出现几率小;采用癌性穿孔患者及时开腹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治疗之后疼痛显著缓解。采用非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疼痛会较严重,伴随发热以及伴有诸多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及操作方便、术后创伤不明显、基本无并发症的优点于一身,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首选方法。
杨骏王志强莫崖冰曹文清邓崇文谢俐邹斌
关键词:腹腔镜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
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癌行局部切除术后再手术的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60例患者中,癌残留29例,占48.3%。仅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例;颈部淋巴结并原发部位残留者11例;仅原发部位残留16例。行颈部清扫的42例患者中,14例为Ⅵ区淋巴结转移,22例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有被膜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手术切除率为100%,再次术后喉返神经麻痹1例,无瘤2年生存率为95%。带瘤生存的2例患者中,因骨转移死亡1例,因肺转移死亡1例。结论临床需依据甲状腺癌的特点和分型,对手术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同时需加强并发症的预后,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曹文清邹斌杨骏
关键词: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再手术
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疗效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讨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发生急性肠梗阻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2例,采用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治疗;乙组患者24例,采用不保留回盲瓣一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甲组患者疗效显著,与乙组患者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保留回盲肠瓣一期手术进行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术后肠道血运恢复,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杨骏王志强莫崖冰曹文清邓崇文谢俐邹斌
关键词:保留回盲瓣一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
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术后早期胃管拔除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分析讨论结直肠癌手术术后早期胃管拔除和肠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的150例因为结直肠癌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根据早期拔除胃管和常规安置胃管随即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之后腹胀、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手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和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安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降低并发症、增进患者恢复、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帮助,在术后进行早期胃管拔除无显著优势,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邹斌杨骏曹文清
关键词:结直肠癌
全系膜切除加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手术,应用可重复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低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103例均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距齿状线4 cm以上46例,2-4 cm47例,2 cm以内者10例。均获随访,平均26(3-48)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重置肛管引流一周治愈;吻合口狭窄3例,经定期扩肛后缓解;术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局部复发伴腹腔广泛转移6例(5.8%),死亡12例(11.7%)。结论TME术式基础上应用可重复弯管消化道吻合器行结肠-直肠低位吻合符合直肠肛门生理要求,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费用较低,吻合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莫崖冰王志强杨骏曹文清邓崇文谢俐邹斌
关键词:全系膜切除术吻合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