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凌仙

作品数:43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绦虫
  • 6篇球虫
  • 6篇虫病
  • 5篇圆叶目
  • 5篇棘球蚴
  • 4篇生活史
  • 4篇宿主
  • 4篇艾美尔球虫
  • 3篇原虫
  • 3篇绦虫纲
  • 3篇组织病变
  • 3篇孢子虫
  • 3篇裂殖体
  • 3篇流行学
  • 3篇棘球蚴病
  • 3篇寄生
  • 3篇寄生虫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多房棘球蚴
  • 2篇形态学

机构

  • 42篇厦门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八一农学...

作者

  • 42篇洪凌仙
  • 34篇林宇光
  • 11篇杨文川
  • 4篇汪琦
  • 4篇蒋弘平
  • 4篇李海云
  • 3篇倪子绵
  • 3篇彭文峰
  • 2篇陈信忠
  • 2篇严如柳
  • 2篇何玉成
  • 2篇刘根成
  • 2篇关家震
  • 2篇翁玉麟
  • 2篇周克夫
  • 2篇汤仲祥
  • 1篇杨彩霞
  • 1篇陈美
  • 1篇贠莲
  • 1篇卢明科

传媒

  • 1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0篇武夷科学
  • 4篇Curren...
  • 4篇地方病通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进出境动...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6
  • 2篇1985
  • 1篇198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龙溪地区肺吸虫病的流行学考察
林宇光杨文川严如柳洪凌仙何玉成
关键词:肺吸虫病流行学
文献传递
福建鸟类住白虫研究和5个新种描述被引量:2
1991年
共调查4目、19科、19属、28种计1 074只鸟类,其中有 4目、12科、12属 16种共289只鸟类感染住白虫,平均感染率 26.0%。住白虫经形态学比较后鉴定有 14种,其中 5种为未经报道的新种,另有8种为我国新记录。
洪凌仙林宇光陈信忠
关键词:鸟类血孢子虫
RH株弓形虫抗原及高效价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3
2006年
通过制备和分析弓形虫抗原蛋白,并以此抗原制备高效价的兔抗弓形虫多克隆抗体,为弓形虫的免疫检测和诊断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基因工程产物的鉴定提供方便有效的检测手段.速殖子主要来源于感染后72~74h获得的腹水,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和提纯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采用SDS-AGE方法分析抗原蛋白的分子量.以抗原和福氏佐剂制备成完全和不完全福氏佐剂通过脊柱两旁皮下多点免疫的途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弓形体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效价.经过观察所获得的虫体阶段主要处在宿主细胞巨噬细胞内而尚未逸出阶段,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所制备的弓形体抗原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17~156ku之间,与文献报道有差异,兔抗弓形体抗体效价在60000以上.该研究结果将为弓形体的蛋白质研究,免疫诊断、预防及有效治疗奠定基础.
陈美周克夫赵卿李鹰林宇光洪凌仙
关键词:弓形虫抗原多克隆抗体SDS-PAGEELISA
云南鸟类绦虫两种记述被引量:2
1997年
记述采自云南保山市张明山灰头鹦鹉及黄胸织布鸟肠道的两种绦虫:赛尼苛氏绦虫Cotugniasei及雀形双子宫绦虫Biuterinapaserina.这两种绦虫在我国的分布均为首次记录。
李海云林宇光洪凌仙
关键词:鸟类绦虫
RH株弓形虫无性生殖期E/S蛋白动态变化及功能推测
2002年
对RH株弓形虫在鼠体内无性生殖的不同时期分泌 /排泄蛋白 (E/S) ,采用SDS PAGE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无性生殖的不同时期E/S呈现动态的变化 ,P93出现于感染后第 1天 ,P72、P39.5、P30、P2 4.5、P2 3.5、P14.4出现于感染后第 2天 ,P45 .5、P43、P2 7出现于感染后第 3天 .
汪琦林宇光洪凌仙葛亮杨文川
关键词:分泌蛋白寄生虫
非洲鲫鱼卵形车轮虫的生殖观察
观察了寄生于非洲鲫鱼的卵形车轮虫生殖方式。实验表明该虫具有无性与有性生殖两种方式,其中无笥的二分裂是其主要的生殖方式,但其分裂为不全等。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多见于环境不良情况下。两个配子口接合后,经过一系列的核质交换,并形...
汪琦洪凌仙
关键词:非洲鲫鱼生殖寄生虫
家兔球虫种类和肝艾美尔球虫内生殖各期虫体特征和组织病变被引量:3
1984年
本文报告厦门地区家兔球虫计有11种,全系我省新记录,其中无余体艾美尔球虫(Eimeria irresidua)为我国首次记录。穿孔艾美尔球虫(Eimeria perforans)感染率最高达77.5%,肝艾美尔球虫(Eimeria stie-dae)致病性最强,可使病兔大批死亡。实验证明肝艾美尔球虫不能感染豚鼠,说明本虫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本虫的致病性不仅与感染卵囊强度有关,且与兔龄亦密切相关。感染7万卵囊组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血检证明谷草转氯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在第13天最高,50天后又较近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蛋白低于对照组。切片中显示,感染3天后小胆管上皮细胞中有滋养体。第6天开始有裂体生殖,第13天达高峰。配子生殖见于感染后的第10天,第15天数量最多。感染后第21天开始排囊,高峰在第29-40天,组织的病变以第13至第15天最为显著,肝汇管区胆管和纤维广泛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5天后胆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瘤样。40天后肝脏产生胆汁性硬变。血清中酶活力的增高和组织中虫体大量的无性繁殖导致胆管上皮和肝细胞严重损害这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洪凌仙陈福强林宇光
关键词:裂殖体胆管上皮细胞组织病变
新疆塔城地区人、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额敏、裕民和托里等4县(市)包虫病的流行状况。抗原皮试表明当地居民平均阳性率6.8%(2995/43966);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阳性者最小年龄2岁,最大84岁,以41~50岁(5.3%)和51~60岁(5.4%)两组的阳性率较高;汉族的阳性率亦较高(3.9%);阳性者又以牧民(12.5%)和农民(5.5%)较为多见。医院病例病案分析显示女性病人高于男性;多数病例为肝包虫(68.9%),其次为肺包虫(23.9%);病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7岁,但以1~10岁(22.8%)和11~20岁(26.5%)两组儿童及青少年的病人居多;汉族(64.3%)和哈族(25.2%)的病例占大多数;但大多数病人是农民(30.8%)、学生(27.2%)和工人(19.2%)。屠宰场剖检表明牛(29.9%)和羊(25.3%)的包虫病最为严重,但猪的感染率(17.5%)亦很高。24.3%的家狗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家猫剖检全部阴性。共检验4科11属14种10659只鼠类,发现0.0l%小家鼠(1/7147)和0.09%赤颊黄鼠(2/2211)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但全系不育囊,说明二者均非正常的鼠类宿主。
祁志荣杨卫军宋秀生郭水法阿德尔杨文川林宇光洪凌仙关家震彭文峰
关键词:流行病学棘球蚴病小家鼠
鸡的球虫病原种类调查和堆形艾美尔球虫的内生殖期虫体与组织病变研究
1985年
鸡球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通常病鸡产生肠炎、贫血、体重和产蛋力降低,严重时大批死亡(Helen,1968),是养禽业的大敌。国外记载鸡的球虫病原有9个种(Krieger,1979)。我国广州家禽有13种球虫,其中鸡有5种球虫(佐仲贤,1981)。福建有关鸡的球虫未见报告。作者于1980—1982年在厦门地区考察了鸡球虫病原的种类及其感染状况,并对堆形艾美尔球虫的内生殖期及其组织病变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洪凌仙林宇光
关键词:裂殖体
多房棘球绦虫在我国自然动物宿主的发现及其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6
1985年
本文报告在我国宁夏固原地区野生动物首次发现多房棘球蚴痫的病原自然感染。当地红狐自然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成虫27.27%,感染强度1,840—4,050条;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0.2%。成虫孕节人工感染小白鼠后163—424天,在其肝脏内可检到发育含有大量成熟原头节的多房棘球蚴。成虫期与幼虫期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并同国外代表性地区的报告列表比较。对我国西北地区人体多房棘球蚴病作综合报道。
李维新张国才林宇光洪凌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