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荣
-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香鳞毛蕨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 schott是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多年生草本,据记载香鳞毛蕨水煎液治疗牛皮癣和关节炎效果显著。本论文运用硅胶、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ODS和HPLC等现代分...
- 张彦龙杨炳友王慧荣匡海学
- 关键词:香鳞毛蕨化学成分
- 文献传递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形势下,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实现学生信息的统一管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因此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徐艺萌崔莹王慧荣温宪春佡思维
-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
- 香鳞毛蕨中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落叶多年生草本,生于高寒地区的滑石坡、森林中的碎石坡上和火山周围的岩浆缝隙中。该植物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和河北地区均有分布...
- 王慧荣
- 关键词:香鳞毛蕨抗炎镇痛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 文献传递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与免疫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与免疫学机制并加以详细阐述;方法根据近年来临床与实验室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致病机理的研究资料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查阅进行分析;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B3(CVB3)引起的,病毒作用在心肌细胞所产生的毒蛋白影响了心肌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与活性,使心肌细胞死亡;机体对致病病原产生了免疫应答反应并启动细胞与体液免疫释放自然杀伤细胞(NK)及T细胞群,识别并攻击已感染的心肌细胞以及释放相关因子并提呈抗原;结论病毒对宿主心肌细胞直接的损害与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免疫因子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是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的发病机制。
- 聂云天何欣王慧荣孙权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免疫机制
- 乳清蛋白-乳糖接枝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 2015年
- 目的评价乳清蛋-乳糖接枝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热处理脱盐乳清粉溶液制备乳清蛋白-乳糖接枝反应产物,光谱扫描检测褐变程度及美拉德产物的形成,采用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法和ORAC(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脱盐乳清粉经热处理后获得褐色产物;乳清蛋白-乳糖接枝反应产物的A280、A325、A405和A420分别为1.722、0.65、0.19和0.161,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IC50为(2.81±0.01)mg/ml,相对ORAC值为(43.03±8.95)μmole TE/g。结论脱盐乳清粉溶液经热处理后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褐色的乳清蛋白-乳糖接枝反应产物,该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关宏张杰孙永旭刘伯阳王睿王慧荣刘韩王丽萍刘吉成
- 关键词:乳清蛋白乳糖美拉德反应抗氧化活性
- 青春双歧杆菌工业化培养基以及生长条件的筛选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廉价的商业化产品作为原材料,以提高发酵液中的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并最终确定能够用于规模化生产青春双歧杆菌的廉价工业化培养基成分,即:脱脂乳8%(W/V)、双歧因子A1%(W/V)、双歧因子B1%(W/V)。结果表明,在此培养基基础上,筛选出了青春双歧杆菌的最佳生长条件:最佳接种量为1%(V/V)、最佳培养温度为37℃。在此优化的生长条件下,测定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选取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时间9h为最佳培养时间,此时青春双歧杆菌活菌数最高可达1.16×109cfu·mL-1。
- 刘韩关宏杨文钦王慧荣张琪刘吉成
- 关键词:青春双歧杆菌双歧因子
- 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8年
-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根据1H-NMR、13C-NMR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比色法测定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α-L-鼠李糖苷[(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α-L-rhamnoside](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Ⅱ)、(+)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Ⅲ)、(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Ⅳ)、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葡萄吡喃糖苷[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Ⅴ)。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 张彦龙曾伟民王慧荣朱丽徐洪亮匡海学
- 关键词:香鳞毛蕨木脂素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