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美霞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芒萁
  • 3篇迁移
  • 3篇稀土
  • 2篇生态
  • 2篇红壤
  • 2篇红壤侵蚀区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生态恢复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土壤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溪流
  • 1篇流域
  • 1篇南方红壤
  • 1篇景观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梁美霞
  • 3篇陈志强
  • 3篇陈志彪
  • 3篇梁美霞
  • 3篇区晓琳
  • 1篇姜超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稀土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植被恢复对南方红壤侵蚀区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阐明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稀土迁移的影响,探讨稀土迁移的植物阻控效应,本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选取不同治理年限下的典型样地,深入剖析其稀土含量特征,旨在量化评估生态林草措施下不同治理年限内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样地随着生态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植物种类的丰富,水土流失地土壤环境得到了改善,表层稀土流失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土壤-芒萁系统中,稀土元素生态富集系数A_(x)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了土壤中稀土含量的增加短期内促进了稀土元素向芒萁植物叶片的迁移。芒萁植物叶片优先富集土壤中的轻稀土元素,充分体现出超累积植物芒萁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元素向下游迁移,有可能达到生物调控环境中稀土污染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南方红壤侵蚀区稀土迁移的生物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梁美霞梁美霞陈志彪陈志强区晓琳
关键词:红壤侵蚀区芒萁
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及芒萁的生态恢复效应
2021年
为揭示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崩岗系统的生态恢复效应以及植物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的3种不同活动状况崩岗样地,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其崩壁部位土壤养分和芒萁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活动状况崩岗崩壁不同部位土壤养分普遍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肥力有所提升,均在崩岗Ⅲ(稳定型)达最大值,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仅有3.88,0.44,0.06 g/kg,远远低于全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崩壁芒萁三大营养器官的C,N,P普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其体内养分含量与土壤表层中养分含量的相关性不大。可见,随着地表植被覆盖提高,崩岗的活动状况逐渐稳定,崩壁土壤养分含量有所增加,仍处于极度低下水平。芒萁植物受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能通过调节自身的养分适应贫瘠的恶劣生境,可作为改善南方红壤侵蚀区崩岗系统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梁美霞梁美霞陈志彪陈志强姜超姜超
关键词:生态恢复红壤侵蚀区芒萁
南方红壤侵蚀流域稀土的迁移模拟与阻控——以朱溪流域为例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是全球稀土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稀土的大量开发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层土壤,削弱了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在强降雨的影响下,稀土会随径流、泥沙产生迁移,对下游的环境带来潜在危害...
梁美霞
关键词:SWAT芒萁
福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景观生态建设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发展起米的生态学研究新兴领域,是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对其进行价值评价是将其纳入社...
梁美霞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景观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
文献传递
不同侵蚀强度对崩岗稀土迁移及阻控的影响
2022年
为阐明在极度退化生态系统中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崩岗的稀土含量特征,探讨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恢复措施,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中3种不同侵蚀强度的崩岗样地,分析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对崩岗样地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水平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强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沟道部位,中度和微度侵蚀崩岗稀土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崩积区部位;同一土壤侵蚀强度下,崩岗与对照坡面不同部位土壤中稀土总量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稀土结合形态中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占据绝对优势,且崩岗中可交换态稀土含量明显高于非崩岗坡面;芒萁生长地非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为214.90 mg·kg^(-1),根际土生物可给态平均含量达231.78 mg·kg^(-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崩岗土壤侵蚀强度的加深,稀土呈现出向下游迁移能力增强的趋势,应加强极度退化生态系统崩岗的生态恢复治理,减少表层土壤流失量,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量。稀土超累积植物(芒萁)的生态恢复措施有利于促进土壤中稀土元素向芒萁的迁移、累积,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的水平迁移,从而降低潜在的生态风险水平。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崩岗稀土阻控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梁美霞梁美霞陈志彪陈志强区晓琳
关键词:芒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