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伟明

作品数:32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9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戏曲
  • 4篇演出
  • 4篇戏剧
  • 4篇戏曲研究
  • 4篇古典
  • 4篇古典戏曲
  • 4篇汉剧
  • 3篇学术
  • 3篇杂剧
  • 3篇曲学
  • 3篇嬗变
  • 3篇文学
  • 3篇西厢记
  • 3篇喜剧
  • 3篇戏曲史
  • 3篇传奇
  • 2篇艺术
  • 2篇元代
  • 2篇元杂剧
  • 2篇中国古典

机构

  • 30篇湖北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31篇朱伟明
  • 1篇杨葵葵
  • 1篇孙向锋
  • 1篇陈志勇
  • 1篇魏一峰
  • 1篇卢晶晶
  • 1篇卢晶晶

传媒

  • 9篇湖北大学学报...
  • 4篇戏曲研究
  • 3篇戏剧艺术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文化遗产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献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戏曲艺术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中华戏曲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华艺术论丛
  • 1篇当代继续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中国古典戏曲的分类与悲、喜剧观念的介入被引量:2
2003年
文章在梳理辨析中国古代戏曲分类与戏曲观念嬗变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 ,提出在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中悲剧与喜剧观念的介入 ,是与研究者对戏曲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特点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悲、喜剧观念的介入 ,是戏剧学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的一种理性的选择。
朱伟明
关键词:古典戏曲元朝明朝喜剧
汉调对京剧形成的独特贡献被引量:4
2013年
清中叶,昆腔的衰落为西皮、二黄声腔的传播和合流提供了契机。于湖北合流的皮黄声腔,被接踵进京的楚伶带到北京的戏曲舞台。道光年间进京的汉调,使北京剧坛为之一变,形成"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新局面。以余三胜为代表的楚伶,从剧目构成、声腔板式、伴奏乐器、舞台语言规范等方面对进京的汉调予以全方位改造,直接催生了京剧。从现存的乾隆、嘉庆年间的汉调剧本——"楚曲"29种来看,京剧不仅承袭了汉调的剧目与剧本,而且在分场体制、曲牌体制、演唱体制上,与汉调一脉相承。汉调进京及京剧的诞生,重构了19世纪中国戏曲的格局。
陈志勇朱伟明
《三国志通俗演义》叙事结构简论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叙述结构,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来组织情节发展的网状结构,其具体构成形态是: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集团处于中心地位;编年体。
朱伟明
关键词:《三国志通俗演义》叙事结构
《二度梅》研究综述
2012年
近年来关于《二度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二度梅》的版本考证、作者辨伪,关于汉剧《二度梅》的研究仅涉及剧本研究、唱腔研究、舞台表演研究等方面。在汉剧《二度梅》研究的现有成果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可探寻、挖掘的空间。
杨葵葵朱伟明
关键词:《二度梅》小说汉剧
前奏与序曲:1949年—1951年武汉市戏曲演出考论
2024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1),武汉市的戏曲演出呈现出新的艺术特征,且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艺术形态。剧本内容方面,由传统戏曲“多元化”的消解转变为“政治中心论”的形成;排演机制方面,则由从前的“名角制”逐渐趋向于“导演制”;观摩会演作为本时期戏曲演出的新模式,不仅影响了戏曲的创作模式,而且成为集中反映时代精神的风向标。这一时段艺术形态的嬗变,既是“戏改”运动的前奏,也是“十七年”湖北戏曲发展的序曲。这一时期的戏曲艺术形态嬗变,为新中国湖北戏曲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调。
朱伟明陈小珏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演出艺术形态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略论林黛玉的生命意识及其叛逆被引量:9
1999年
本文从生命意识及生存处境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林黛玉的悲剧,并非由于她对当时社会有意识的反叛,而是因为她自然发展的生命意识难以契合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及她由自己的生存处境而敏锐地感受到的深刻的孤独感。林黛玉的形象以其感性的生命形式打动着读者。
朱伟明
关键词:林黛玉生命意识孤独感
王季思与20世纪戏曲研究——以《西厢记》研究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在20世纪众多的戏曲研究者中,王季思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王季思对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不仅集中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为20世纪戏曲研究学术力量的培养与整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他亲历了20世纪戏曲研究的发展与变化的完整过程,从学术理念到学术方法等多方面体现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的显著特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王季思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戏曲研究者之一。
朱伟明
关键词:《西厢记》戏曲研究学术品格学术影响
新时期汉剧境外演出与传播历程与特点
2021年
新时期汉剧的境外演出与传播的特点鲜明,影响深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时期中国戏曲境外演出与传播的缩影。新时期以来,汉剧境外交流出演的频次之高,地域之广,影响之大,都创造了历史的新纪录。其主要特点如下:从演出的地域来看,从华人聚居、汉剧生存土壤沃饶的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开始,逐渐扩展到北美、欧洲与大洋洲等地;从演出的性质来看,从最初的官方交流发展到民间主动传播;从传播的功能来看,也从早期的关注宣传效果,转向注重艺术层面的交流。中西方戏曲在表现形式上相互借鉴,在空间转换、意境等方面相互切磋等内容,逐渐成为汉剧境外传播的新亮点。
朱伟明魏一峰
关键词:汉剧
二十世纪的《桃花扇》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桃花扇》研究是 2 0世纪戏曲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追溯了2 0世纪《桃花扇 )研究的发展历程 ,梳理了其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线索 。
朱伟明
关键词:《桃花扇》嬗变
傅惜华与20世纪元杂剧研究
2008年
在20世纪戏曲研究中,傅惜华以其独特的成就,为古典戏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系列戏曲目录学著作及戏曲文献的整理,代表了20世纪戏曲目录学与文献学的最高水平,成为20世纪戏曲学术史上重要的成果之一,影响惠及几代古典戏曲研究者。从这一意义上说,在20世纪以来的古典戏曲研究领域中,傅惜华的贡献和影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
朱伟明
关键词:元杂剧研究古典戏曲目录学著作杂剧创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