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莲 作品数:11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绵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与术后愈合的相关关系。方法:定期检测126例骨折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126例骨折患者中受伤后4周内至少有一次PLT≥350×109/L(A组)占41.3%,PLT〈350×109/L而最高值与最小值相差≥50%(B组)占31.7%,PLT〈350×109/L而最高值与最小值相差〈50%(C组)占27.0%。三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34、25、28 d,A组与B组的治愈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骨折患者在受伤后第1周内与受伤后第2~4周的PLT、MPV、PDW、P-LCR结果,受伤后第2~3周与受伤后第4周的PLT结果,受伤后24 h内与受伤后2~7 d(第1周)的MPV、P-LCR结果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受伤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均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增加,提示血小板在创伤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薛冰蓉 张亚梅 刘琳 周玉莲关键词:骨折 血小板 血小板相关参数 血清sUA、Um-ALB/C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0年 分析血清尿酸(sUA)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红斑狼疮早期肾损伤的患者42例,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在同一期间到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2例,设置为对照组。以此对比两组人员的血清尿酸(sUA)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水平,并对不同病理分期的狼疮肾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值作比较。结果:通过研究数据分析,观察组中的患者血清尿酸(sUA)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对观察组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等不同病理分期的狼疮肾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m-ALB/Cr)水平对比发现,患者,体内Um-ALB/Cr的水平数值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肾损伤患者做诊断时,血清sUA、Um-ALB/Cr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快速反应患者实际肾脏损害情况,能有效提升对红斑狼疮早期肾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可用临床医疗诊断中。 蒲姝陶 周玉莲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确诊为贫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液检验,分析两组人员的各项血液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增加,而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参数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表现出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上升(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则下降不明显。溶血性贫血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标有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等指标变化不显著。慢性感染性贫血红细胞体积显著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有显著下降(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血液检测指标参数变化可以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不同类型贫血疾病的倾向,临床诊断过程中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参照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做出鉴别及诊断。 薛莉 周玉莲 蒲姝陶关键词:血液检验 贫血 两种系统测定凝血试验的可比性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估两种分析系统测定凝血试验的可比性。方法:Sysmex CA 7000血凝仪和Becman-Coulter ACL TOP 700血凝仪都有各自配套的校准品和质控品,为独立的分析系统,分别被称为A、B系统。用A和B系统分别测定40份患者新鲜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以A系统测定结果为自变量(X),B系统测定结果为因变量(Y),对测定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A系统为参考系统,用回归方程对B系统的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并且与A系统测定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与A系统测定结果比较,校正后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显著(r>0.975)),可接受比均值≥80%。结论:以一个测定系统为参考,依据新鲜血浆测定结果,用线性回归方程校正另一测定系统测定结果,两个分析系统的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临床可以接受。 薛冰蓉 刘运双 徐鹏 周玉莲 李芬 苏建蓉关键词:血凝仪 凝血试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2018年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即全血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炎性反应发生,可作为一系列肿瘤预后及复发的预测因子。本文就近年来NLR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蒲姝陶 周玉莲关键词:肝癌 结直肠癌 胃癌 食管癌 胰腺癌 PENTRA MS60血液分析仪应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PENTRA MS60全自动微量血液分析仪(简称PMS60)测定全血细胞计数(CBC)及白细胞(WBC)分类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新鲜血样本和仪器配套质控物评价PMS60,验证CBC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CR)、精密度[批内、日间变异系数(CV)]、线性范围、准确度,计算PMS60与SYSMEX XS800i血液分析仪(简称XS800i)测定结果的偏差和相关性;以显微镜法为"金标准",评价PMS60 WBC分类的准确性。结果 PMS60测定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的本底计数结果均为"0"。PMS60测定WBC、RBC、Hb和PLT的CR分别为0.09%、0.33%、0.54%和0.10%。PMS60测定RBC、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批内CV(正常样本、医学决定水平样本)均<1.5%,WBC的批内CV分别为0.81%和3.47%,PLT的批内CV分别为3.74%和7.44%;PMS60测定RBC、Hb、HCT、MCV、MCH和MCHC的日间CV(低、中、高水平)均<2%,WBC的日间CV分别为3.47%、2.99%和2.49%,PLT的日间CV分别为5.28%、4.00%和3.20%。在临床样本所覆盖的浓度范围内,WBC、RBC、Hb和PLT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均>0.998,P均<0.01],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均在1.00±0.05范围内。PMS60对5份质控物测定Hb、HCT、MCV、MCH和MCHC的相对偏差均<3%,WBC<6.5%、RBC<3.5%、PLT<9.5%。PMS60与XS800i对CBC各项目的测定结果偏倚符合率均>85%(r均>0.8,P均<0.01)。PMS60与显微镜法WBC分类计数比较,正常样本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准确率分别为95%、95%、85%、80%和75%。结论 PMS60性能良好,具有低携带污染率、精密度高、宽线性范围和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适用于临床常规分析。 薛冰蓉 徐鹏 周玉莲 田小军 阎信宇 苏建蓉 叶平关键词:血液分析仪 全血细胞计数 使用UF-100仪器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2006年 余大海 薛冰蓉 徐鹏 周玉莲关键词:尿沉渣分析仪 流式细胞术 影像分析 直接镜检 检测手段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β_2-微球蛋白检测对急性肾损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检测对急性肾损伤(AKI)病人病情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AKI病人97例根据AKI分期分成AKI1期组45例,AKI2期组27例,AKI3期组25例,同时选取同期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CysC、尿mAlb及β_2-MG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结果:4组的血清CysC、尿mAlb、尿β_2-M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各组的血清CysC、尿mAlb、尿β_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KI2组及AKI3组均明显高于AKI1组(P<0.01),AKI3组明显高于AKI2组(P<0.01)。AKI各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2组及AKI3组均明显高于AKI1组(P<0.01),AKI3组明显高于AKI2组(P<0.01);血清CysC、尿mAlb、尿β_2-MG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血清CysC、尿mAlb、尿β_2-MG联合检测AKI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这3项指标单独检测时的阳性检出率(P<0.05);AKI病人中存活组病人的血清CysC、尿mAlb、尿β_2-MG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血清CysC、尿mAlb及β_2-MG与AKI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KI病人病情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薛莉 周玉莲 蒲姝陶 薛冰蓉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Β2-微球蛋白 预后 孕妇后期血清生化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测孕妇后期血清值的变化,用于孕后期妇女病情详估,产后处理和围产儿预后的预测。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结果正常孕后期妇女uE3水平随孕周增高而增高,40周达高峰;酶系中除ALP升高外,其他酶略升高或降低。ICP组酶系分析中,除HBDH外,其他酶呈轻,中度升高与正常孕后期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uE3的水平与正常孕妇后期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正常孕后期妇女每周或间周测量酶和uE3水平,可提高围产期母儿的预后;而ICP患者除了酶系测定外,应及时检测TBA和CG,因为上述二项试验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的方法之一,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处理均有参考价值。 范同平 潘律德 周玉莲关键词:孕妇 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