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

作品数:31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老年
  • 7篇提取物
  • 7篇老年人
  • 7篇黄酮
  • 6篇降脂
  • 6篇橙皮
  • 6篇橙皮苷
  • 5篇新橙皮苷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色谱
  • 3篇柚皮
  • 3篇柚皮苷
  • 3篇抗炎
  • 3篇固醇
  • 2篇动脉
  • 2篇心动图
  • 2篇心脏
  • 2篇血尿酸

机构

  • 3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31篇陈红
  • 11篇陈丹
  • 9篇姚恩达
  • 7篇马国萍
  • 5篇曾华平
  • 2篇邓辉
  • 2篇王晋生
  • 2篇黄庆德
  • 2篇谢平
  • 1篇钱丹萍
  • 1篇余惠珍
  • 1篇郭太林
  • 1篇吕心阳
  • 1篇陈秋玉
  • 1篇王丽纳
  • 1篇张文星
  • 1篇林晓闽
  • 1篇黄娇
  • 1篇李小明

传媒

  • 14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1996
  • 1篇199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脑梗死临床与颈动脉超声、脑SPECT、MR、TCD特征分析
2003年
目的 从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超声 ,脑 SPECT、 MR及 TCD的检查特征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及病因病理基础。方法 通过与中年患者的对比分析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颈动脉超声 ,脑SPECT、 MR及 TCD特征。结果 老年病人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病为 5 3.3%、冠心病 73.3%、高脂血症 6 0 .0 %、肥胖 73.3%。以后循环区供血障碍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诉的占 96 .7%。颈动脉超声检出双侧颈内动脉多发性斑块形成达 86 .7% ,同时伴有左颈动脉窦粥样斑块形成为 5 0 %。 SPECT异常检出率为 83.3% ,其中单纯显示双侧大脑皮层稍薄 ,放射性分布欠均匀 ,脑室稍扩大的占 5 3.3% ,交叉性小脑失联络征 30 .0 %。CT或 MRI多见双内囊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 ,普遍性脑萎缩 ,动脉硬化性脑白质病及多发性脑梗死。 TCD多见高阻力性脑动脉硬化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是老年人发生脑梗死常见和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动脉彩色超声、脑 SPECT、 CT或 MRI和 TCD对老年人脑梗死的诊断依据更为完整和可靠 。
陈红姚恩达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超声检查MR检查TCD检查
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4个效应组分的含量测定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4个效应组分新橙皮苷、柚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枳属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Lichrocart C18 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2%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程序洗脱;检测波长28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0 μL。外标法同时测定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柚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枳属苷的含量。结果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新橙皮苷、柚皮苷、橙皮内酯水合物、枳属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76.365~1 491.482 μg/mL(r=0.999 4),49.155~1 024.283 μg/mL(r=0.999 7),5.134~61.151 μg/mL(r=0.999 5),1.771~40.962 μg/mL(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3%,102.2%,97.98%及95.1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0%,1.79%,1.70%及2.42%。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同时测定提取物4个效应组分群含量的方法,可用于多指标定量监控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的质量。
马国萍陈丹朱仙慕刘秀棉洪丽婷陈思陈红
关键词:黄酮橙皮苷内酯类色谱法
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肠吸收过程和转运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肠吸收部位、过程及转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为指标,芦丁为内标,运用UPLC-MS/MS技术,建立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肠灌流液定量分析法;考察提取物在各肠段的吸收过程及特性;加入外排转运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P),评价P-gp对提取物吸收的影响及肠道吸收参数(表观吸收系数Papp、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累计吸收百分比P%值)的变化;并以不同质量浓度提取物探究效应组分的吸收转运过程。结果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不同肠段吸收量顺序为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与十二指肠比较,其他肠段的新橙皮苷及柚皮苷的肠道吸收参数Papp、Ka及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十二指肠的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P%约是其余肠段的5~7倍;加入VP后,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的Papp、Ka、P%均有显著提高,且在十二指肠的吸收量明显增加,P%约是VP空白组的4倍;提取物高、中、低浓度组柚皮苷的Papp、Ka无显著变化;中、低浓度组的新橙皮苷Papp、Ka随浓度增加略有上升;中浓度组的新橙皮苷Papp、Ka比高浓度组增大,Pa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其效应组分在肠道的吸收受P-gp影响显著,各组分吸收参数变化趋势相同,不存在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低浓度下表观吸收均属一级动力学过程;柚皮苷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转运,新橙皮苷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载体介导的促进扩散。
曾华平陈丹陈丹陈红洪丽婷刘秀棉余文静
关键词: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肠吸收特性
闽产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观察闽产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取昆明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各给药组及空白组;给药组按0.3mL/10g最大给药体积,以0.75g/mL闽产三叶青地上部分抗炎提取物(THAA)的最大浓度药液、0.67g/mL闽产三叶青粗提物(粗提物)的最大浓度药液分组给药;空白组灌服0.3mL/10g蒸馏水。24h内灌胃给药3次,间隔8h,一次性口服灌胃给药,连续观察14d,观察其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小鼠累计死亡数及小鼠体质量变化。结果 THAA、粗提物均无法得出半数致死量。观察期间各组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14d后解剖肉眼未见脏器异常;空白组与各给药组间的脏器指数评价及小鼠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A及粗提物的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分别为90.0,80.4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60kg人每公斤体质量日用量的360.0倍及321.6倍。THAA及THAA粗提物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可靠。
陈红廖淑彬陈丹谢平黄娇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
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体内组织分布规律及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胃>肾>脂质≈脾脏>肺>肌肉>肝>心>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曾华平曾华平陈红陈丹黄庆德马国萍洪丽婷刘秀棉
关键词:新橙皮苷柚皮苷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甲状腺轴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附95例报告)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轴功能是否可作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住院患者进行测试评分,随机抽取评分为27~30分的50例,作为正常组;随机抽取评分为20~26分的45例作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用微粒子免疫发光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结果轻度认知障碍组的T3和STSH检测结果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FT3亦低于正常组(P<0.05)。T4和FT4的检测结果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状腺轴功能与痴呆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T3、T3和STSH可作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诊断指标,并能对临床痴呆症的诊断、防治及科研提供帮助。
陈红姚恩达
关键词: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甲状腺轴痴呆老年
丹参酮Ⅱ_A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干预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个进入老年期的个人,当在生活中出现健忘、丢三落四等情况时,均会产生自己是否已患上了老年性痴呆的沉重心理负担,由此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陈红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干预性治疗
2种治疗策略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索一条中药与西药相结合、优化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的治疗策略。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百乐眠胶囊组(中药组)、唑吡坦片组(西药组)和百乐眠胶囊+唑吡坦片组(结合组)3组。以阿森斯失眠量表分别对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和8周末时的4个时间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西药组和结合组在第2周末的AIS评分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第4及8周末AI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第8周末,结合组的疗效要优于其他2组(P均<0.01)。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优于单纯西药或中药的治疗。
陈红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失眠症百乐眠胶囊
基于AMPK/SREBP-1c及PPARα信号通路的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究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大鼠病理模型,以非诺贝特、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考察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das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sα,PPARα)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预防性给药玳玳果黄酮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脂肪变性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0.01);可促AMPK磷酸化,使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显著抑制并明显下调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0.01);可促进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1,CPT-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0.01)。结论玳玳果黄酮可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防治高脂血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AMPK促其磷酸化,从而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由此减少脂肪沉积,发挥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
马国萍陈丹陈丹陈红余文静
关键词:脂质代谢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10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情况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2年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3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 (冠脉造影提示血管有粥样病变), 并将冠脉造影结果与其病史、临床症状、静态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心肌酶学和血脂等化验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体重指数结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 例冠脉造影中, 正常 22 例 (21 .36%), 冠脉病变81例 (78 .64%), 心肌桥7例 (6. 80%)。其中一支病变 19 例 (23 .45%), 双支病变 10 例 (12 .35%), 三支病变23例 (28. 40%), 四支病变 2 例 (2 .47%)。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 54 例 ( 52. 43%)。ECG: 正常组中异常率63 64% (14/22); 病变组中异常率 90 12% (73/81); 两组间 P< 0. 05。二维超声心动图: 正常组中异常率63 .64% (14/22); 病变组中异常率67. 90% (55/81); 两组间P<0 .01。肌钙蛋白、心肌酶学、血脂、吸烟和体重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G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异常, 提示已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成 (P<0 .05, P<0. 01)。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检出早期患者, 以便临床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以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和发展。
姚恩达陈红邓辉张文星
关键词:冠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病变心肌酶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