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晓莉

作品数:74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病理
  • 21篇免疫
  • 19篇临床病理
  • 16篇细胞
  • 14篇蛋白
  • 14篇肿瘤
  • 14篇组织化学
  • 14篇免疫组织
  • 14篇免疫组织化学
  • 11篇基因
  • 11篇病理学
  • 10篇胃癌
  • 10篇病变
  • 9篇乳腺
  • 8篇预后
  • 8篇胎儿
  • 8篇甲状腺
  • 8篇BCL-2
  • 7篇免疫组化
  • 7篇基因蛋白

机构

  • 29篇张家口医学院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市大兴区...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大兴区人...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74篇祁晓莉
  • 26篇戴洁
  • 24篇薄爱华
  • 13篇张轶华
  • 12篇王淑强
  • 11篇刘洪波
  • 11篇夏苓
  • 10篇李海峰
  • 8篇王春艳
  • 7篇刘洪波
  • 6篇韩兰唐
  • 6篇左东升
  • 6篇乔星
  • 6篇张珊珊
  • 5篇朱彦贺
  • 5篇何丁
  • 4篇张竞时
  • 4篇王彦
  • 4篇肖秀英
  • 4篇乔星

传媒

  • 1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1篇张家口医学院...
  • 8篇临床和实验医...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神经药理学报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期因子和核转录因子免疫组化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免疫组化测定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PTC患者,及行单侧腺叶切除或双叶大部切除的65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MNG)患者。根据是否有转移灶进一步分为PTC1组(有转移灶)和PTC2组(无转移灶),汇总和记录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组织中MK、NF-κB p65和Ki-67的表达,计算并绘制三个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Western印迹测定证实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PTC患者术后组织MK、NF-κB和Ki-67的表达明显高于MN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ROC结果显示三个指标对PTC的诊断效能较好,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 871、0. 816和0. 771。PTC亚组1病例的三个指标表达明显高于PTC亚组2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ROC结果显示三个指标对PTC转移灶的诊断效能较好,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 835、0. 684和0. 870;三组患者MK和NF-κB的蛋白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MK和NF-κB对PTC的诊断效能较好,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并且MK和NF-κB对PTC患者手术时是否存在转移灶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刘洪波祁晓莉王春艳陈书成
关键词:核因子ΚB免疫组织化学结节性甲状腺肿
胎儿胸腺网状细胞免疫组化反应及超微结构
为了解胸腺网状上皮细胞内角蛋白的种类,探讨不同胎龄网状上皮细胞的发育程度和功能状态,我们取19~41周胎儿胸腺33例,包音氏液固定,石腊切片,HE染色并分别进行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HK、K、HK的免疫金银染色,光镜下观察,...
戴洁薄爱华王波强夏苓祁晓莉张竟时左东升何升李海峰
文献传递
乳腺印戒细胞型导管原位癌1例报道
2015年
乳腺印戒细胞型导管原位癌(signet ring cell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因具有独特的细胞学形态(印戒形态、产生胞质内黏液),被列为一种独立的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类型。在十几种DCIS中相对少见,其分化较差,级别较高,侵袭性强,预后不良,其诊断应与其他表现为印戒细胞形态的乳腺原发或继发肿瘤相鉴别。现报道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等进行探讨。
张轶华祁晓莉王春艳乔星张珊珊王彦
关键词:印戒细胞导管原位癌免疫组化
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06年
朱彦贺祁晓莉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免疫组织化学NF
胎儿胸腺网状细胞免疫组化反应及超微结构
1990年
为了解胸腺网状上皮细胞内角蛋白的种类,探讨不同胎龄网状上皮细胞的发育程度和功能状态,我们取19~41周胎儿胸腺33例,包音氏液固定,石腊切片,HE染色并分别进行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HK_5、K_(27)、HK_2的免疫金银染色,光镜下观察,重点记录了网状上皮细胞的大小、数量及分布。又取15-40周新鲜胎儿胸腺10例,2.5%戊二醛固定、常规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及染色,JEM-100CXⅡ透射电镜下观察,着重记录了网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及其与组化反应之关系。观察结果和讨论:(1)胸腺对三种单克隆抗体反应不同。HK_5对网状上皮细胞及胸腺小体均呈极弱阳性反应;K_(27)仅对胸腺小体周围部网状上皮细胞呈阳性反应,且胎龄19周时即可见到;
戴洁薄爱华王波强夏苓祁晓莉张竟时左东升何升李海峰
关键词:胎儿胸腺网状细胞免疫超微结构
胎儿期肾上腺重量变化及皮质的形态结构
1993年
为了阐明不同胎龄肾上腺的形态结构及发育情况,我们取13—41周新鲜胎儿肾上腺64例,进行测量及光电镜观察将测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光镜下测量不同胎龄胎儿的肾上腺永久性皮质的厚度,并做径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36周之前各胎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6—40周和前面各胎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表明:胎儿肾上腺永久性皮质自26周分出球状带和束状带,各带细胞超微结构特点随胎龄增加变得更为显著。本文为胎儿内分泌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祁晓莉安玉兰薄爱华夏苓戴洁李海峰刘洪莲
关键词:胎儿肾上腺皮质
ER、PR和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ER、PR、P53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1年12月57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P5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逐渐降低。P53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其测定是评估(EC)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刘双祁晓莉刘洪波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免疫组化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卵巢类固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例卵巢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实性,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呈巢、索状或弥漫性分布,细胞大,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泡沫状或嗜酸性颗粒状,部分肿瘤内含丰富毛细血管网和血窦。免疫组化,所有病例calretinin、CD99和vimentin(+),CK灶状(+),部分病例inhibin和melan-A(+)。诊断时需与妊娠黄体瘤、黄素化的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及透明细胞癌、血管性肿瘤、腺癌等鉴别。结论卵巢类固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肿瘤,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
朱彦贺祁晓莉李忠武王彦
关键词:卵巢类固醇细胞瘤预后
P_(53)、Bcl-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讨P_(53)、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对88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切片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_(53)、Bcl-2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5.68%(49/88)、63.63%(56/88),癌旁移行区粘膜上皮及腺体P_(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2/64)、31.25%(20/64),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_(53)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显著(P>0.05)。Bcl-2的表达率在无淋巴结转移大肠原发癌中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原发癌(P<0.01)。而在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Bcl-2表达率高于原发癌组织Bcl-2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_(53)、Bcl-2在大肠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可能与细胞恶变有密切关系,P_(53)与大肠癌浸润进展有关,与其它生物学行为关系不大;Bcl-2在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前有高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癌,提示Bcl-2的表达参与大肠癌转移的形成。
金树梅戴洁左东升薄爱华祁晓莉
关键词:大肠癌BCL-2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临床病理研究癌浸润
胎儿肺泡上皮和气血屏障的电镜观察被引量:6
1992年
为阐明不同胎龄肺泡表面上皮和气血屏障的发育状况,对24例受精龄为14~40周的人胎肺脏,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胎龄19周时,即可辨认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和气血屏障。图像分析表明,气血屏障的厚度,随胎龄的增长而变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在胎龄20周后逐渐分化,22周时胞质内出现板层小体,小体的截面积随胎龄而增大。本文着重对气血屏障及Ⅱ型上皮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讨论。
薄爱华夏苓李海峰安玉兰张竟时何丁戴洁祁晓莉刘洪莲
关键词:肺泡肺泡上皮胎儿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