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意
-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难治性高血压1例
- 2006年
- 中国血液净化于本期开辟《透析查房》栏目,通过对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常见及疑难、复杂并发症的评析,交流透析经验,帮助临床医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诊断和治疗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提高透析水平,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欢迎广大血液净化工作者踊跃投稿。
- 甘良英张大伟谈一意王梅
-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透析患者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思维方式临床医生
-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9
- 2002年
-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路的优缺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106例尿毒症患者先后共留置股静脉导管72根,颈内静脉导管59根。观察两种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流量及 Kt/V值等。结果 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量时间为 38±15天,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21±11天(P<0.01);血流量分别为260±35ml/分、215±61ml/分(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股静脉插管;而且前者Kt/V值高于后者(1.1±0.4,0.8±0.5,P<0.05)。结论 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 王玉柱于仲元朱军蔡美顺李月红苏华孙翌谈一意赵慧萍
- 关键词:双腔导管血液透析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常伴骨代谢异常,本研究旨在了解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以42例稳定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半年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人口学参数,排除曾经服用激素的患...
- 甘良英王梅张大伟谈一意
- 文献传递
- 探究以提升医院职工就餐体验为导向的食堂管理办法
- 2021年
- 医务人员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医院运行的保障。医院的饮食对于医院职工和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医院食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既要重视医院职工的就餐问题,同时要注重提升职工的就餐体验,要有效地改进医院的餐饮服务质量,提高职工的就餐满意度。在医院食堂的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做好日常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也要注重个性化服务,给医院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用餐环境,使医院职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有着更加舒适的就餐体验。
- 谈一意
- 关键词:医院职工食堂管理
- 双腔带Cuff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分析双腔带Cuff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适应症、保留时间、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9年3月至2001年9月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双腔带Cuff导管插管的病人2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20—80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16例(64%)。结果 双腔带Cuff导管的平均保留时间72.5±23.4天,平均透析次数 48.2±12.6次,平均透析时间160±36.8小时,KT/V为1.1-1.5,再循环率为3.8%,并发症主要为栓塞和感染。结论 1.双腔带Cuff导管可作为一种临时血透通路和永久血透通路之间的过渡,也可作为一种永久血透通路,尤适合于血管条件差、心血管病情不稳定病人。2.它保留时间长,再循环率低;基本满足透析充分性。
- 李月红于仲元王玉柱谈一意孙翌朱军
- 关键词:双腔导管血液透析
- 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TFE)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评价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PTFE)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适应证、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32例前臂行PTFE内瘘者共使用 35根PTFE管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术前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及手术原因、术后抗凝剂用量、保留时间、合并症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32例慢性透析患者共行 35例次PTFE内瘘 ,平均年龄 5 8.7± 12 .8岁。其中糖尿病肾病 12例 (37.5 % )。术后不通 3例次。 1年内肾移植 5例 ,死亡 2例 ,余 2 5例满 1年时通畅 2 1例次 ,发生栓塞 8例次 ,瘘管感染 4例次 ,瘘管裸露 3例次 ,血清肿 2例次。 1年平均透析 118.2± 12 .6次 ,透析血流量 2 5 0~ 35 0ml/min ,透析充分性指标KT/V为 1.1~ 1.3,再循环率为 3.0 %~ 3.2 %。合并症主要为栓塞、感染、瘘管裸露和血清肿。结论 PTFE内瘘作为一种永久性血透通路 ,尤其适合血管条件差的糖尿病患者 ;PTFE内瘘血流量大 ,透析充分 ,再循环率低 ;其并发症主要为栓塞、感染、瘘管裸露和血清肿 ,栓塞发生率较高 ,应积极抗凝、预防感染。
- 李月红于仲元王玉柱谈一意
-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适应证
- 血管通路—内瘘阻塞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谈一意甘良英张大伟王梅
- 关键词:内瘘阻塞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促红细胞生成素透析治疗双下肢乏力
-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б_(Kt/V))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探讨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бKt/V)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关系 ,探讨бKt/V在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随机抽取每位透析患者 5次Kt/V ,计算бKt/V,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бKt/V与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1=0 .4 0 0 ,P <0 .0 1;r2 =0 .2 5 5 ,P <0 .0 5 ;r3 =0 .36 7;P <0 .0 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慢性血液透析患者б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б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 韦洮张大伟谈一意赵青艺檀敏蔡美顺杨洪杰于仲元
- 关键词:慢性血液透析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
-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σ_(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血清白蛋白浓度是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了解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σ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关系 ,对分析σKt/V在慢性血液透析质量评估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74例 ,随机选择 5次透析 ,测定其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及透析前、后血尿素氮值 ,计算每位透析患者σKt/V,观察其与血清白蛋白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σ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是评估其基本状况及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慢性血液透析患者σ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中血液透析患者σ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的现象进一步表明σKt/V可作为透析患者临床基本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 张大伟赵慧萍韦洮谈一意檀敏赵青艺杨洪杰
- 关键词:慢性血液透析血清白蛋白浓度腹膜透析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脉压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90例MHD患者采用WelchAllyn血压计测定非内瘘侧上肢肱动脉血压并记录。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SBP+2DBP)/3计算得出。检测患者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采用Complior SP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测定其单次透析前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对MHD患者PP与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对糖尿病透析患者和非糖尿病透析患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36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MHD患者PP(59.8±16.8)mmHg(1mmHg=0.133kpa),SBP(140.9±20.4)mmHg,MAP(101.1±14.7)mmHg,CFPWV(13.22±3.23)m/s,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年龄、糖尿病和CFPWV是MHD患者PP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SBP、PP及CFPWV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DBP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明显增加,SBP增高是其主要原因。年龄、糖尿病和CFPWV是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 甘良英王梅杨镜华檀敏谈一意张大伟
- 关键词:血液透析脉压动脉僵硬度脉搏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