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国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缺血
  • 5篇血综合征
  • 5篇眼缺血综合征
  • 5篇缺血综合征
  • 5篇综合征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狭窄
  • 3篇黄斑
  • 3篇玻璃体
  • 2篇单抗
  • 2篇血管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眼血流
  • 2篇眼血流动力学
  • 2篇生理学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作者

  • 11篇王艳玲
  • 11篇谢国丽
  • 8篇赵露
  • 2篇洪慧
  • 2篇王佳琳
  • 2篇刘喆
  • 2篇安鑫
  • 2篇傅强
  • 1篇杨秀芬
  • 1篇冯彦红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医学争鸣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缺血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部症状,是一类涵盖眼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由于OI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导致眼部及全身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
赵露安鑫谢国丽王艳玲
浅谈眼科医师整合医学临床思维的建立被引量:2
2015年
目前临床面临的疾病多数都没有明确或惟一的病因,往往牵扯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变化。要彻底了解并治愈一种疾病,仅靠一个专科是很有限的,医生应该全局在握、整体在胸。眼睛与全身密切关联,全身的生理状态密切影响着眼睛的功能。将整合医学理念融入眼科,为眼科医师拓宽了诊疗视野。我们应切合整合医学的理念,按照理论-实践-再实践的原则,建立眼科医师整合医学的临床思维。
刘喆谢国丽王艳玲
关键词:临床思维眼科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纳入20例(20眼)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记录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采用Spectralis OCT的EDI技术,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中心厚度。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视网膜中心厚度分别为(396.47±95.20)μm、(364.33±87.21)μm、(327.93±62.86)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0±0.46)Log MAR、(0.56±0.27)Log MAR、(0.47±0.21)Log MA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56.64±57.11)μm、(251.37±56.76)μm、(248.27±56.22)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但不影响睫状后动脉的血流。
赵露洪慧谢国丽王艳玲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睫状后动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颈动脉狭窄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7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为脑梗死组,14例为腔隙性脑梗死组(简称腔梗组),其余36例未发生脑梗死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测量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通过问卷调查和抽取静脉血获取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比较3个组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年龄等因素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方法进行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校正.结果 脑梗死组OA的PSV为(25.96±12.63) cm/s,腔梗组PSV为(32.63±13.25) cm/s,对照组PSV为(39.46±14.97)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3,P<0.01);脑梗死组OA的EDV为(6.09 ±3.10) cm/s,腔梗组EDV为(6.57 ±2.85) cm/s,对照组EDV为(9.73 ±5.0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9,P<0.01).脑梗死组CRA的PSV为(8.06±2.98) cm/s,腔梗组PSV为(8.91 ±2.76) cm/s,对照组PSV为(9.71±2.60)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7,P<0.01);脑梗死组CRA的EDV为(2.46 ±0.77) cm/s,腔梗组EDV为(2.35±0.89) cm/s,对照组EDV为(2.73 ±0.86) 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405,P=0.094).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有应用价值,特别是眼动脉PSV与EDV水平升高可提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
刘喆赵露谢国丽王佳琳王艳玲冯彦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眼动脉血流速度血流动力学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纳入20例患者(20眼)。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注射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对侧眼术前,术后1、4周,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PSV、EDV、RI、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不影响湿性AMD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
赵露谢国丽王艳玲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血管管径与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探讨视网膜血管管径与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7例17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5.25±7.85)岁。以是否有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53例。两组患者间年龄(t=1.916)、男性构成比(χ2=0.142)、颈动脉狭窄程度(χ2=0.7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706、0.675)。散瞳后拍摄以黄斑和视盘之间中点为中心周围45°彩色眼底像,包括视盘、黄斑、颞侧黄斑区上下血管弓以及距离视盘边缘2个视盘直径(DD)的鼻侧区域。应用IVAN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距视盘边缘1/2~1 DD范围内视网膜动静脉的血管直径。主要参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RV)。视网膜血管管径与脑梗死关系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 CRVE、CRAE、AVR分别为(132.90±20.67)、(243.47±43.92) μm和0.56±0.10;对照组分别为(145.26±21.59)、(224.99±32.35) μm和0.68±0.13。两组CRVE、CRAE、A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8、2.257、-4.6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混杂因素后,CRAE与脑梗死发生相关性降低,CRVE与脑梗死发生呈显著相关 (P=0.015、0.011)。结论 CRAE降低、CRVE增加是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赵露谢国丽王佳琳王艳玲
大鼠眼缺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眼缺血综合征(OIS)大鼠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20只3月龄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10只),模型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OIS动物模型。观察大鼠造模术后1个月内的瞳孔对光反射情况;术后1个月行大鼠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然后处死大鼠获取视网膜,应用透射电镜检测视网膜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中1只大鼠于术后第一天死亡,其余大鼠正常存活。模型组大鼠中3只双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4只单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2只双眼瞳孔对光反射均存在;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大鼠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现象,FFA的视网膜循环时间明显延长(P<0.05);电镜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疏松变薄、细胞超微结构紊乱呈凋亡表现。结论完全结扎大鼠双侧颈动脉可造成视网膜缺血以及形态学改变,可以尝试作为研究眼缺血综合征的动物模型。
谢国丽傅强赵露王艳玲
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动物模型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玻璃体黄斑交界面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微创23G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交界面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诊断为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并接受了23G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的26眼病例,术后随访3-6个月。使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 - OCT)观察术后黄斑形态变化恢复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视力。结果术后 SD - OCT 提示玻璃体牵拉、黄斑前膜消失,黄斑水肿较术前减轻。11眼黄斑裂孔闭合,仅1眼未完全闭合。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9±0.12,术后最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28±0.13。两者进行配对 t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6.153,P =0.000)。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玻璃体黄斑交界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微创23G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术眼视力。
赵露谢国丽杨秀芬尤冉洪慧王艳玲
关键词:内界膜剥除术
运用整合医学理念探索眼缺血综合征的诊疗被引量:1
2014年
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已经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治疗眼缺血综合征的三大治疗手段,但专科的进一步细化也带来相当多的弊端.因此,需要以患者为核心,摒弃学科的分野,将各科医学知识和防治手段有机融合,构建一个新的整合医学体系,切实控制眼缺血综合征.
谢国丽王艳玲
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
眼缺血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被引量:1
2014年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部症状,是一类涵盖眼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OI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眼部及全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近年来关于OIS的实验研究成为探讨该病诊断和治疗的热点与焦点,建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OIS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了较大进展,就该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各种模型优缺点的比较及其相关技术的展望进行总结.
安鑫谢国丽王艳玲
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颈动脉狭窄疾病模型动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