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雪梅

作品数:9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体检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麻醉
  • 2篇健康
  • 2篇健康管理
  • 2篇健康体检
  • 1篇地平
  • 1篇地塞米松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腔镜肺叶切...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小板
  • 1篇以健康为中心
  • 1篇以人为本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机构

  • 9篇重庆市第三人...
  • 2篇重庆市第一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谭雪梅
  • 4篇张洲
  • 2篇罗为
  • 2篇江春秀
  • 1篇袁宁
  • 1篇蒋静敏
  • 1篇李斌
  • 1篇李晓霞
  • 1篇傅洪
  • 1篇王绍亮
  • 1篇汤伟

传媒

  • 8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4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4例,按其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n=32,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OT组(n=32,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置管引流时间明显少于OT组(P<0.05)。术后第1、3天OT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VAT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5天血清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VATS组于术后第1、5天时间点的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OT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法。
李斌谭雪梅袁宁
关键词:胸腔镜肺切除术肺肿瘤C反应蛋白
健康管理在白内障门诊手术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在白内障患者门诊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近5年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健康管理,观察干预效果。结果近5年白内障体检人数逐年增加,经过健康管理后,白内障成熟期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少,过熟期人数比例越来越少,白内障手术后比例越来越高。白内障术后疗效逐年增加,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结论健康体检管理对白内障人群具有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罗为谭雪梅
关键词:健康体检白内障
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混合苏芬太尼用于腹部术后镇痛的效果
2007年
目的:研究0.15%左旋布比卡因与0.2%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对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腹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组1,40例),左旋布比卡因组(组2,40例),两组术后分别采用0.2%罗哌卡因、0.1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苏芬太尼1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接受0.2%罗哌卡因PCEA的患者术后活动能力恢复较早(P<0.05)。结论:0.2%罗哌卡因和0.1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用于腹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相同,罗哌卡因组的患者术后活动更早。
谭雪梅张洲傅洪
关键词: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喉癌切除术的麻醉诱导与造口置管探讨
2003年
目的 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喉癌切除术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方法 对 2 5 2例喉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根据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的改进 ,将其分为A组 (对照组 )和B组 (改进组 )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和气管置管时的反应 ,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组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憋气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1) ,而躁动致出血误吸 ,在两组间亦差异显著 (P <0 .0 5 ) ,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改进后的麻醉诱导和置管方法效果满意 ,且更加安全。
汤伟谭雪梅江春秀
关键词:麻醉诱导喉癌切除术
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探讨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ASAⅡ~Ⅲ级脊柱骨折患者53例,分别于手术前、术毕即刻、术后1、2、3、4、5d,采血检测DIC凝血全项、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结果53例脊柱骨折患者,术前血液凝固性不同程度增高,D-二聚体>401μg/L者40例,占81.63%。49例脊柱手术时间为(3.6±0.8)h,术中出血量(1217±263)ml,其中43例出血量超过自身最大允许出血量的30%,占87.76%;尿量(825±153)ml;输入浓缩红细胞(376±198)ml。所有患者术后5d内与术前比,Hct和Hb在术后即刻至第1天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变化不大。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则在术后第3天降到最低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水平则在整个围术期呈进行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术后即刻至第1天上升幅度最大。结论创伤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由于解剖形态特殊、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且其凝血功能受到抑制。另外,手术剥离骨创面过程中的一些促凝物质进入血液激活凝血系统以及手术和疼痛应激,均致使D-二聚体水平则在整个围术期呈进行性升高,患者术后处于高凝状态。
谭雪梅张洲
关键词:手术血小板凝血功能
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尼卡地平的临床应用
2005年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在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的应用.方法选择46例ASAⅠ~Ⅱ级的颞叶肿瘤病人分组后于插管前和拔管前相应时点给予相应剂量的尼卡地平,观测入室时、诱导前、插管时、停麻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 8个时点的HR和MAP的变化情况及术后24h颅内引流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尼卡地平可以显著减轻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插管及拔管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并能使术后24h颅内引流量显著减少.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颅脑外科手术全麻术后并发症.
谭雪梅江春秀张洲王绍亮
关键词:尼卡地平颅脑外科全麻
健康管理理念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健康管理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有近10年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对健康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每年的体检量节节攀升,体检医院也不断增加。因此,体检工作者怎样做好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的工作,日显重要。现将本院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工作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罗为谭雪梅
关键词:健康体检管理理念健康管理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健康知识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分析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中的作用、优势及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且筛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39%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托烷司琼组、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小剂量托烷司琼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监测其围术期BP、HR;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气腹时间;随访并记录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及程度;拔管后1、4h的患者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及托烷司琼与对照组相比PONV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托烷司琼组及小剂量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与小剂量托烷司琼组相比PONV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而4组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4组OA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小剂量的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可获得同等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的效果,但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且不延长患者的清醒时间。
谭雪梅张洲李晓霞
关键词: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妇科腹腔镜
不同用药方法在无痛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手术麻醉效果的对比观察被引量:7
2006年
谭雪梅蒋静敏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手术输卵管再通不同用药方法麻醉效果扩张宫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