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毅
- 作品数:83 被引量:1,04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从源到藏---成熟盆地烃源灶评价方法
- 通过辽河盆地烃源层有机地球化学评价研究,建立了高成熟勘探开发盆地烃源灶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盆地已知油气藏油气成因类型细化分析,结合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甄别各油气藏主力烃源层;在已钻井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烃源岩质...
- 赵长毅胡国艺胡英杰徐建斌李宗亮杜庆国吕晓兰何媛媛李永新
- 关键词:油气藏地球化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自上而下包括上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统姜巴斯套组和东古鲁巴斯套组。本文通过分析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石炭系上统烃源岩岩性以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
- 吴会永赵长毅王志勇金颖吴晓智
-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地球化学特征有机质丰度
- 文献传递
- 西北中生界烃源岩中木柱质体特征、演化与烃类生成被引量:4
- 1996年
- 西北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中普遍含有木栓质体,它来源于植物周皮的木栓化细胞壁。在株罗系煤的显微组分中,如仅以木栓化细胞壁计,木栓质体一般占2%以下,若与充填在细胞腔中的四块镜质体同计,则最高可达20%左右。在Ro为0.35%~0.70%的热演化阶段,木栓质体光性变化明显,但形态、数量没有显著变化,反映在低成熟阶段木栓化细胞壁中明显失去木栓质和蜡质,而作为细胞壁格架的纤维素、木质化纤维素变化不大。随热成熟作用加深,木栓质体光性逐渐向结构镜质体和均质镜质体演化,至Ro达0.90%已难分辨。木栓质体具有低成熟度成烃特点,但在西北中生界烃源岩中,由于其含量较低,并非是最重要的生油组分。
- 何萍王飞字赵长毅秦匡宗
- 关键词:煤系生油层烃源岩
-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被引量:8
- 2020年
- 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灶排烃特征及供烃模式不明,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录井、测井资料,运用岩心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典型油气藏剖面解析等多种手段,结合烃源岩埋藏史和热史,明确了烃源岩排烃特征、烃源灶演化及供烃模式.认为烃源灶由早期"单灶为主"演化到后期南北部"双灶供烃",两期排烃使油气在空间上广泛分布,存在3种源-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1)煤、炭质泥岩和泥岩的排烃门限深度分别是2000 m(Ro为0.68%),2100 m(Ro为0.70%)和2150 m(Ro为0.72%);3种烃源岩达到排烃门限后均会经历一段快速排烃的过程,之后排烃速率持续下降;泥岩的排烃效率低于炭质泥岩和煤.2)侏罗纪末和白垩纪末黄骅南部最大排烃强度(21.00×10^8 m^3和22.77×10^8 m^3)远大于黄骅北部(2.96×10^8 m^3),古近纪末北部最大排烃强度(58.09×10^8 m^3)与南部(78.26×10^8 m^3)差距减小,现今南北部基本一致(98×10^8 m^3和89×10^8 m^3).3)天然气成因判别和油源对比证实煤系源岩供气层位分布于奥陶系、二叠系、中生界和古近系,原油聚集于奥陶系、二叠系和中生界;存在"源下"、"源内"和"源上"油气藏,对应不同的供烃模式,源内岩性油气藏为勘探潜在目标.
- 杨润泽赵贤正李宏军赵长毅蒲秀刚刘海涛付立新李传明
-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
- 吐哈盆地油气生成
- 程克明苏艾国赵长毅何忠华张朝富
- 吐哈盆地油气生成是一项以研究煤系有机质成油(简称煤成油)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基础研究。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先进的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为手段,在对吐哈盆地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三套可能源岩层系生烃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深入...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气生成侏罗系地层吐哈盆地
- 从气源岩到气藏--气源灶生气有效性评价
- 本文对气源灶生气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传统天然气地质学对气源岩生气能力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应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烃源岩厚度、分布面积、生气强度等指标以及通过热压模拟方法进行资源评价并给出资源潜力,反映了气源岩从生气开始至...
- 赵长毅赵文智王云鹏张水昌王兆云邹艳荣
- 关键词:天然气勘探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对烃源岩评价的几个问题的深入探讨被引量:12
- 2021年
- 烃源岩评价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有无、有多少油气资源的基础问题,当前烃源岩评价中的一些认识仍欠缺思量:①以有机碳含量表征烃源岩的丰度忽视了烃源岩地质条件下的非均质性问题,烃源岩丰度的研究需考虑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并与测井资料评价(ΔlgR)法预测有机碳含量结果对比分析;②对于腐泥型或混合型干酪根的烃源岩,排烃效率高时,生烃损耗较大,剩余有机碳含量参数不宜直接作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指标,需要适当恢复其初始有机碳含量;③各种烃源岩类型评价方法的侧重点不同导致评价结果各异,可以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相互印证或将干酪根类型数值化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④有机质类型越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采用有机质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FAMM)对有机质成熟度进行校正可以消除抑制作用的影响;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使烃源岩评价结果更接近地质实际。
- 石记鹏赵长毅刘海涛李传明
-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有机质丰度有机碳含量排烃效率镜质体反射率
- 煤系有机质热成因气“三段式”生气模式
- 采用对烃类有较大溶解度的CS2和含有供电子能力很强、对芳香结构有强溶解能力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混合溶剂(即CS2/NMP),并且抽提过程是在室温和超声波搅拌条件下进行。原样、氯仿抽提物及超强抽提物的总气体产率...
- 赵长毅王云鹏邹艳荣刘金忠卢家烂
- 关键词:烃类气体可溶有机质
- 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的提出及其在勘探中的意义被引量:158
- 2005年
- 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是指成气过程中生气母质的转换和生气时机与贡献的接替。有两层含义:一是干酪根热降解成气在先,液态烃和煤岩中可溶有机质热裂解成气在后,二者在成气时机和先后贡献方面构成接力过程;二是干酪根热降解形成的液态烃只有一部分可排出烃源岩,形成油藏,相当多的部分则呈分散状仍滞留在烃源岩内,在高—过成熟阶段会发生热裂解,使烃源岩仍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这一理论的提出,回答了我国热演化高-过成熟地区勘探潜力问题与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机理问题,对拓搌勘探领域有重要意义。
- 赵文智王兆云张水昌王红军赵长毅胡国义
- 关键词:勘探领域
- 显微组分荧光机理及其应用被引量:11
- 1996年
- 运用分子轨道理论并引入能带理论,从分子统计学角度,提出了显微组分的荧光机理。指出分子游离相内生荧团与生荧团之间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生荧团与大分子网络相之问能量传递效率决定了显微组分的荧光性质;显微组分荧光变异机理则受3个因素的制约,即温度效应、光氧化效应及“游离”效应。进而从显微组分荧光机理出发,对吐哈盆地煤成烃显微组分生油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基质镜质体、木栓质体和角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
- 赵长毅
- 关键词:煤成油荧光显微组分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