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小花

作品数:23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水稻
  • 6篇穗颈
  • 6篇温敏核不育
  • 6篇核不育
  • 6篇不育
  • 6篇长穗颈
  • 5篇籽粒
  • 5篇温敏核不育水...
  • 5篇核不育水稻
  • 5篇不育水稻
  • 4篇结实期
  • 3篇灌浆
  • 2篇蛋白质
  • 2篇杂交
  • 2篇早籼
  • 2篇早籼稻
  • 2篇植物
  • 2篇籼稻
  • 2篇温度
  • 2篇温敏核不育系

机构

  • 22篇湖南文理学院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23篇郝小花
  • 14篇肖辉海
  • 10篇王文龙
  • 5篇王云
  • 4篇李东屏
  • 4篇田连福
  • 3篇曾文虎
  • 3篇程新奇
  • 3篇赵东海
  • 2篇李丽
  • 2篇杨友伟
  • 2篇张建平
  • 2篇陈春霞
  • 1篇张志光
  • 1篇万海清
  • 1篇张国增
  • 1篇李荣
  • 1篇郭春秋
  • 1篇陈良碧
  • 1篇黄春红

传媒

  • 3篇生命科学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广西植物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遗传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 1篇湖南文理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鞭毛银染法的改进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改进发明一种新的细菌鞭毛银染色方法。方法本方法通过载玻片的准备、菌种活化、染液制备,菌液制备孵育、制片、染色等环节步骤完成。结果改进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新配方,营养更丰富,硬度更适宜,镜检结果,鞭毛多,粗壮、着色更容易且均匀。菌液改为恒温水槽孵育,能让菌体鞭毛更活跃,鞭毛更舒展。涂片菌膜清晰便于少量A液覆盖操作,B液染色升温时容易掌握火源高度。结论这种鞭毛染色方法操作简单,易学易掌握,鞭毛着色率高,还有延长A、B液的有效使用时间。此鞭毛染色值得推广使用。
曾文虎郝小花郭春秋王京仁
关键词:细菌鞭毛银染法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自交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研究
2014年
为了探讨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自交结实期剑叶的生理特点,以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及其亲本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冷水灌溉繁殖的方法,比较研究了自交结实期剑叶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灌浆结实过程中,长选3S和培矮64S剑叶叶绿素含量均随灌浆进程逐渐下降,剑叶中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程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但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及在同一时期的酶活性大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存在差异。就整个灌浆结实期而言,长选3S剑叶中GPT、GOT、SS及SPS等酶平均活性比培矮64S的分别高20.88%、16.32%、3.96%、3.1%,可溶性蛋白质、蔗糖、叶绿素及可溶性糖等平均含量比培矮64S的分别高13.24%、2.60%、0.80%、0.66%,由本试验结果可推断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在自交结实期剑叶的碳、氮代谢能力比培矮64S的稍强。
肖辉海郝小花王云王文龙程新奇赵东海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水稻长穗颈剑叶生理特性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技术被引量:2
2012年
详细论述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技术,对学科研究及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收获作用,此方法值得广泛的推广学习和借鉴。
曾文虎肖辉海郝小花张建平
关键词:培养基灭菌污染抗生素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形成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探讨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形成生理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灌浆结实期进行高温(昼/夜温度为36.5℃/27.5℃)和适温(昼/夜温度为29.5℃/23.5℃)处理,对两优培九灌浆结实期籽粒质量、籽粒中直链淀粉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及ADPG焦磷酸化酶(ADPGPase)、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籽粒直链淀粉积累快,粒质量增长快,成熟后籽粒质量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较适温条件下低,而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适温条件下高。在高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ase和GBSS活性在始花后前10d活性较适温条件下高,始花10d后迅速下降;GOT和GP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始花后10d出现峰值。在适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ase和GBSS活性在始花后13d达到其活性高峰值,GOT和GPT活性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始花13d后ADPGPase、GBSS、GOT和GP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高温处理。可见,在灌浆中后期,相对低的日均温度有助于提高两优培九籽粒中ADPGPase、GBSS、GOT和GPT活性和改善稻米品质。
肖辉海郝小花王文龙王云李丽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
野生马齿苋草粉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乙醇溶剂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盛花期野生马齿苋草粉中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提取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野生马齿苋草粉中总黄酮的优化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30(m∶V,g∶mL),得到野生马齿苋草粉中总黄酮含量为5.2817%。
黄春红殷武平郝小花
关键词:马齿苋总黄酮超声波乙醇浸提
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子实体发育及核相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石蜡切片、压片等方法对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子实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用核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对灰花纹鹅膏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灰花纹鹅膏菌子实体发育是典型的半被果型发育,菌褶是子实层同时发育类型,属于同型菌髓。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单倍的二核担子核配后形成短暂的二倍体单核担子,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核担子,有近40%的担子中核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担子,担子进一步发育产生担孢子,其中,二核担孢子约占95%,单核担孢子约2.4%,三核孢子2%左右,4核担孢子约0.4%。灰花纹鹅膏菌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2n=10条。
郝小花田连福杨校谭虹张志光李东屏
关键词:子实体核相染色体
高温对早籼稻花后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高温对不同早籼稻品种(食用稻株两优611和饲用稻湘早籼24号)开花后籽粒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进行高温(昼/夜温度为34℃/29℃)和适温(昼/夜温度为25℃/22℃)处理,光照13 h/d,对2个早籼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重、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2个早籼稻品种花后在高温下籽粒增重快,增重持续时间短,成熟后粒重较适温处理低;蛋白质含量较适温处理高;灌浆过程中GS和GOGA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开花后10 d出现峰值。适温下籽粒增重慢,持续时间长,粒重高于高温处理;花后GS和GOGAT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花后高温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高温条件下湘早籼24号花后25 d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比适温条件下增加4.45 mg/g,株两优611增加2.23 mg/g。以上结果说明,灌浆成熟期高温有利于提高早籼稻尤其是饲用早籼稻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在生产中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使籽粒灌浆成熟期处于适宜高温度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早籼稻稻米蛋白质含量。
肖辉海王文龙郝小花
关键词:早籼稻可溶性蛋白质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
高温对早籼稻花后剑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高温对不同类型早籼稻开花后剑叶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进行高温(日均温31.5℃)和适温(日均温23.5℃)处理,对2个早籼稻品种(湘早籼24和株两优611)灌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个品种在高温下花后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开花后10 d出现峰值;适温下花后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花后饲用稻湘早籼24号各时期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均比食用稻株两优611的高。高温条件下湘早籼24号花后22 d,1 g干重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比适温条件下的增加4.75 mg,株两优611增加1.88 mg。说明籽粒成熟期高温有助于提高早籼稻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更有利于高蛋白饲用稻剑叶GS和GOGAT活性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郝小花肖辉海王文龙王云李丽
关键词:可溶性蛋白质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
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及其eui突变体长选3S最上节间蛋白质组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为从蛋白质表达水平了解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最上节间伸长机理,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对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及其eui突变体长选3S抽穗前2 d的最上节间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并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选取5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TOF-MS肽质谱指纹图谱分析,从中鉴定出31个已知蛋白质,相对于培矮64S,在长选3S中上调表达的11个蛋白质和下调表达的20个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按照其功能可分为7类。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长选3S抽穗期最上节间剧烈伸长生长有关,水稻eui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抽穗期最上节间这些蛋白质的表达,从而控制最上节间细胞分裂,尤其是细胞的伸长生长。
肖辉海郝小花李荣杨友伟陈春霞
关键词:温敏核不育半定量RT-PCR
不同早籼稻品种幼苗期的耐冷生理鉴定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解4个早籼稻品种幼苗期耐冷性的生理特点,在人工气候箱内经26℃(对照)、12℃、10℃和6℃处理4 d后,测定分析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低温胁迫条件下,株两优120和金优L2两个早籼稻品种幼苗期POD活性、CAT活性、As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准两优143和湘早籼45号,而MDA含量及电解质渗漏率均低于准两优143和湘早籼45号.上述结果说明两系法杂交稻株两优120的耐冷性最强,三系杂交水稻金优L2次之,两系法杂交稻准两优143和常规水稻湘早籼45号耐冷性稍差.
肖辉海郝小花吴小辉侯姣
关键词:早籼稻幼苗耐冷性生理指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