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5篇卵巢
  • 5篇肺癌
  • 4篇上皮
  • 4篇上皮癌
  • 4篇卵巢上皮
  • 4篇卵巢上皮癌
  • 4篇化疗
  • 3篇细胞抑制
  • 3篇卵巢癌
  • 3篇巨噬细胞
  • 3篇巨噬细胞抑制...
  • 3篇复发
  • 2篇调节剂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预后评估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7篇刘静
  • 11篇田海梅
  • 11篇王小兵
  • 10篇李茉
  • 10篇李艳芬
  • 5篇宋培培
  • 5篇常青云
  • 5篇张伟
  • 4篇齐军
  • 4篇赵丹
  • 3篇吴令英
  • 3篇李晓光
  • 3篇张伟
  • 2篇付超
  • 2篇赵文雅
  • 2篇王腾
  • 2篇郑翠玲
  • 2篇张超
  • 2篇刘珊
  • 2篇刘毅

传媒

  • 5篇癌症进展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抗癌之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理饮食 远离癌症
2013年
“病从口入”已被人们无数次的提起,正说明着疾病与饮食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那么,除了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常见症状外,癌症与饮食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再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刘静
关键词:合理饮食癌症常见症状
外泌体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用途
本文提供外泌体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用途。具体而言,本文提供外泌体用于诊断和/或治疗肺癌和/或评估肺癌预后的用途。本文还提供一种组合物和/或试剂盒,其包括外泌体分析剂和/或调节剂。本发明对于研究肺癌侵袭、转移及调...
王小兵田海梅李艳芬李茉郑翠玲刘静刘毅张伟
论医保监管从机构延伸到医师的合理合法性被引量:6
2021年
医保医师制度体现的是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师个人,以约束医师的"医保处方权"为主要管理手段,促使医师规范诊疗行为。然而业界对于医保医师制度的合理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议。作者从医保医师制度出台背景、国内外有关经验以及制度建设成效方面论述医保医师制度的合理性;对于制度的合法性从职务行为角度来阐述,医疗机构承担医师职务行为的替代责任,同时医师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协议约束也通过这种连带作用传导到医师,将服务协议的效力从医疗机构传到医师个人,直接监督医师行为,由此认为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师合理合法。
张雨晴刘静李军刘炫麟管仲军
关键词:职务行为医保监管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及其联合多种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辅助价值,并评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IC-1定量检测试剂盒及Roche Cobas 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663例未经治疗的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488例正常人群血清样本中的MIC-1、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水平和分布,分析患者血清MIC-1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并研究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1);MIC-1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的趋势(P<0.001),且与肿瘤浸润(P<0.001)、淋巴结转移(P=0.02)、远端转移(P<0.001)和肿瘤分化程度(P<0.001)显著相关。单一检测MIC-1诊断肺癌的敏感度(76.6%)高于其他五种肺癌标志物的联合应用(72.2%),且MIC-1在鳞癌、腺癌、小细胞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其他五种标志物的联合诊断水平(81.6%vs 82.8%;74.7%vs 68.9%;84.9%vs 83.0%)。在肺癌早期,以MIC-1为主的六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Ⅰ期:79.8%;Ⅱ期:87.7%)显著高于其他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敏感度(Ⅰ期:44.9%;Ⅱ期:72.6%)。结论 MIC-1是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MIC-1和CEA、CA125、NSE、SCC、CYFRA21-1联合检测用于普通人群体检和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张超田海梅李茉王腾李艳芬刘静杨塔娜王小兵赵文雅沈迪齐军张伟
关键词:肺癌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K562/A02多药耐药和K562药物敏感细胞增殖的影响
1998年
用MTT法测定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K562/A02多药耐药细胞系细胞和K562药物敏感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发现,K562/A02与浓度为0078、0156U/mL的促红素分别孵育时,其增殖活力比无rhu-EPO因子组低(P<001);而K562与上述同样浓度的rhu-EPO孵育条件下,其增殖活力与无因子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0)。以上结果表明,rhu-EPO可能有抑制K562/A02细胞增殖的作用,而对K562细胞增殖无影响。
祁明芳魏素芳魏素芳李扬秋郁知非许敏华杨纯正
关键词:多药耐药细胞增殖
初治与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RCA1、ERCC1、TUBB3、PRR13基因mRNA表达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BRCA1、ERCC1、TUBB3、PRR13基因mRNA表达在初治和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初步探讨该4种耐药相关基因与卵巢癌获得性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和14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中BRCA1、ERCC1、TUBB3、PRR13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结果发现BRCA1、ERCC1、TUBB3和PRR13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数在原发性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中分别为-0.703±2.627和-0.966±2.582(P=0.742);-2.263±2.708和-2.657±2.718(P=0.636);1.760±1.431和2.038±1.752(P=0.549);-0.175±2.781和-1.152±2.495(P=0.244),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发性卵巢癌与原发性卵巢癌相比,未出现BRCA1、ERCC1、TUBB3和PRR13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推测卵巢癌获得性耐药的发生可能为多途径/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更复杂过程有关。
赵丹王小兵常青云田海梅李茉宋培培刘静齐军张伟
关键词:复发性卵巢癌获得性耐药
乳腺癌易感基因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β微管蛋白Ⅲ和富脯氨酸多肽13基因mRNA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评价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I)、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β微管蛋白Ⅲ(TUBB3)和富脯氨酸多肽13(PRRl3)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收集46例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CAl、ERCCl、TUBB3和PRRl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以及联合BRCAI和ERCCl基因检测结果预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效率。结果在临床耐药和临床敏感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RCA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673±2.143和-1.436±2.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RCC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529±1.982和-3.188±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Rl3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0.828±2.123和-0.7094-2.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TUBB3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值分别为1.906±1.328和1.683±1.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当BRCA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截点值为-0.6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75.0%、84.6%和60.0%,综合评价效果最优;当ERCClmRNA相对表达量的对数截点值为-1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68.8%、82.8%和64.7%,综合评价效果最优。联合检测BRCAl和ERCCI基因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68.8%、83.9%和73.3%。结论BRCA1和ERCCImRNA的表达量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呈负相关。联合BRCAl和ERCCl基因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卵巢上皮癌�
赵丹张伟李晓光王小兵李茉李艳芬田海梅宋培培刘静常青云吴令英
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1
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检测在晚期卵巢上皮癌化疗中的成本-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检测(adenosine triphosphate-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ATP-TCA)在晚期卵巢上皮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该技术应用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在我院例行ATP-TCA检测的晚期卵巢上皮癌病例,其中原发67例,复发91例,为ATP-TCA检测治疗组。根据分期和年龄选取同期153例常规治疗的晚期卵巢上皮癌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年化疗的临床近期有效率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术后半年内的治疗方案进行统计和费用计算;采用"成本-效果分析(CEA)"法评价ATP-TCA检测技术应用的卫生经济学价值。结果 ATP-TCA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8.2%和46.4%,两组差异显著(P=0.041);原发病例中,ATP-TCA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7.6%和7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复发病例中,ATP-TCA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4.0%和28.9%,两组差异显著(P=0.045);ATP-TCA检测治疗组平均费用50293.42元人民币,对照组治疗平均化疗药物费用46495.10元人民币,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210)。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表明ATP-TCA检测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边际成本ΔC/ΔE为321.89,远小于对照组C/E值1002.00。结论 ATP-TCA检测技术应用在晚期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治疗中提高了临床近期疗效;该技术应用的成本-效果明显。
常青云吴令英李晓光田海梅李茉李艳芬赵丹王小兵宋培培刘静付超刘珊刘毅张伟
关键词:卵巢癌成本-效果分析
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预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敏感性的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在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评价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既往行ATP-TCA检测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P-TC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体外对药物高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和耐药组.临床疗效的评估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为依据.采用x2检验分析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经药敏指导治疗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即随着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增高,体内化疗的疗效越佳(x2=9.066,P=o.004).ATP-TCA检测结果预测药物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7.5%、45.9%、58.3%、80.9%和65.2%.体外高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和耐药组患者经药敏指导治疗后的PFS平均值分别为187.1、195.0和60.3 d,OS平均值分别为476.7、335.7和237.5 d,两个体外敏感组患者的PFS和OS均显著长于体外耐药组(P<0.01).结论 ATP-TCA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治疗反应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是开展肿瘤个体化化疗的一种有效的体外药物筛选方法.
赵丹吴令英李晓光王小兵李莱李艳芬田海梅宋培培刘静常青云张伟
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复发
亚麻籽木酚素预防乳腺癌及与雌激素的关系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建立雌性大鼠去势模型,探究亚麻籽粉木酚素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及与雌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BD)、基础饲料去势组(BDC)、亚麻籽粉组(FS)和亚麻籽粉去势组(FSC),每组12只,对全部大鼠进行二甲基苯蒽(DMBA)一次性灌胃(2mg/kg体重)建立诱发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一周后对BDC组、FSC组大鼠行去势手术,连续观察21周,测定瘤体的体积和重量,并取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期间动物一般状况良好,实验组大鼠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亚麻籽粉组(FS和FSC组)大鼠发生可触及肿瘤的时间较相应对照组晚2到4周;亚麻籽粉组大鼠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以及乳腺癌发生率和病灶数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单纯性增生:FS vs BD,P=0.006**;FSC vs BDC,P<0.001**;不典型增生:FS vs BD,P=0.048*;FSC vs BDC,P=0.014*;乳腺癌:FS vs BD,P=0.028*;FSC vs BDC,P<0.047*);亚麻籽粉组大鼠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基础饲料组;FS和FSC组研究结果提示亚麻籽粉木酚素抑制增生发生及肿瘤细胞的生长的能力与实验动物体内雌性激素水平有关(单纯性增生:P=0.008**;不典型增生:P=0.042*;乳腺癌:P=0.033*)。结论亚麻籽粉木酚素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化学诱癌剂DMBA所诱发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和单纯性增生的发生,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和效果受到体内雌性激素影响。本研究结果对未来实施木酚素预防乳腺癌及有效人群的筛选具有参考价值。
刘珊王小兵李爱东刘朝阳田海梅李茉赵文雅李艳芬刘静宋培培张伟
关键词:乳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