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珊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鲤疱疹病毒2型ORF5截短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根据G en Bank上已登录的鲤疱疹病毒2型的O RF5基因序列(登录号:AFJ20457.1)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扩增技术获得目的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目的基因长357 bp,是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1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13 059.70 u,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含有4个抗原表位。将扩增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并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蛋白进行复性纯化后免疫小鼠和异育银鲫,SD S-PAGE和W estern-blot检测分析表明,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3 ku,与预期相符,表达形式为包涵体,该蛋白能够与抗H is标签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也能识别病毒粒子上的ORF5蛋白。对免疫的异育银鲫进行攻毒,结果显示注射生理盐水组的银鲫保护率为0,注射15、25、50 g重组蛋白组的保护率分别为20%、30%、35%,表明免疫重组蛋白组的保护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证实了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丰富了鲤疱疹病毒2型ORF5基因及基因组的研究,为研发制备新型鲤疱疹病毒2型的疫苗和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 廖红林华郝中香佘容陈世界杨苗陈珍容薛昌华赵珊韩国全曹三杰颜其贵
- 关键词:克隆表达攻毒保护试验
- TaqMan荧光定量PCR监测野猪乙型脑炎病毒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野猪资源,评估其作为种质资源的安全性及人类驯养的风险性,采用Taq Man荧光定量PCR监测野猪乙型脑炎病毒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Taq Man荧光定量PCR敏感性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0倍,检测时间缩短了1/2。重复性试验中,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2%。对40份家养野猪血液样品进行检测,Taq Man荧光定量PCR的阳性检出率为10%,国标(GB/T 22333-2008)中RT-PCR的阳性检出率为5%,灵敏度显著提高。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野猪乙型脑炎的实时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也为野猪群乙型脑炎的净化奠定基础。
- 赵珊林华陈世界杨苗薛昌华郝中香王彬文彩芳颜其贵
- 关键词:野猪乙型脑炎病毒
- 养殖池塘底泥水体中适用于TaqMan荧光定量PCR的不同DNA提取方法
- 2016年
- 通过人工模拟即在养殖池塘底泥和水样中加入阳性组织处理样品,对人工模拟的底泥样品分别采用磁珠法、酚氯仿法以及吸附柱法进行核酸提取,结果发现底泥含量对磁珠法和吸附柱法病毒DNA提取效果影响较小,而对酚氯仿法病毒DNA提取效果影响较大,且底泥含量较少提取相对较好。3种病毒DNA提取方法中采用混样提取核酸的效果均好于用上清液提取的效果。吸附柱法和磁珠法对病毒DNA提取效果较接近且明显好于酚氯仿法。通过对不同浓度的PEG6000进行浓缩后提取核酸,结果发现原始水样中未检测到Cy HV-2或其含量极低未达到检测限。PEG6000浓度为13%时,核酸浓缩提取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实时监测养殖池塘中的底泥和水体中是否存在病毒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从而更好地维护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佘容郝中香罗丹林华张凤枰廖红陈世界刘耀敏杨苗薛昌华赵珊颜其贵
- 关键词:DNA提取
- 四川宜宾地区规模猪场腹泻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及血清型鉴定被引量:9
- 2015年
- 为有效监测四川宜宾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大肠杆菌耐药性及优势血清型变化,对采自该地区腹泻仔猪的38株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O抗原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菌株对14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林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嘧啶极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100%、92.11%、89.47%;敏感性最高的是庆大霉素,敏感率为68.42%,氧氟沙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相对比较敏感;所有菌株至少对4种药物耐受(4耐),最高达14耐。通过血清型鉴定,确定了15种血清型,共27株大肠杆菌,其中以O60、O101和O8为优势血清型。
- 文彩芳郗立新赵珊陈珍容颜其贵
-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血清型
- 圈养林麝养殖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从陕西镇坪、四川宝兴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共采集124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分离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镇坪34株,宝兴26株。两个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伤口脓汁>死亡林麝组织器官>伤皮>鼻拭子>土壤>粪便>尿液>空气,且镇坪比宝兴的总检出率高。所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趋于一致,都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严重耐药。
- 郗立新文彩芳赵珊陈珍容卓利苗杨光友颜其贵郑从军王洪永夏中林
- 关键词:林麝铜绿假单胞菌药敏
- 鲤疱疹病毒2型微滴式数字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7
- 2016年
-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 HV-2)ORF6基因序列(登录号:JQ815364.1)用Primer Express 3.0设计并合成ORF6基因特异性引物及Taq Man探针,建立了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的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方法。结果显示,dd PCR的检测灵敏度比qPCR高5倍。特异性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ddPCR和qPCR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重复性。qPCR和dd PCR标准曲线的r2值分别为0.999 2和0.997 5,表明ddPCR和qPCR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CyHV-2进行可靠的检测,可以满足CyHV-2特性研究和感染诊断的需要。对60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检出阳性的34份样品中,包含肾、脾、腮、肝、心和脑,表明该病毒在这些器官均有分布,其中肾的病毒含量相对最高,脑的病毒含量相对最低。总之,本研究建立的dd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快速检测到极低含量的病毒,适用于CyHV-2的快速检测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 郝中香林华佘容廖红陈世界杨苗薛昌华赵珊韩国全颜其贵
- 1株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被引量:8
- 2015年
-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利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内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并研究其酶学特性。分离获得1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A1,通过形态学和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A1最适生长条件和酶活力测定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Na Cl浓度为0.5%,p H值为7.0,内切葡聚糖苷酶、外切葡聚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和总酶活的最大值分别为0.139、0.074、0.126、0.108 5 IU/m L。丰富了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为后续研究大熊猫如何消化利用竹纤维提供了菌源。
- 赵珊吕雯婷刘杰宋亮丽张海峰孙小琴颜其贵
- 关键词:大熊猫纤维素降解菌蜡样芽胞杆菌
- 大熊猫源肠球菌分布特点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 2-COMPACT,结合16SrDNA分子鉴定以及菌落形态特征分别对野生、野化和圈养环境下大熊猫源肠球菌进行鉴定,共计分离鉴定得到11种肠球菌,共计381株。野生大熊猫样品中分离得到10种肠球菌,共103株,占27.03%;圈养大熊猫样品中分离得到8种肠球菌,共149株,占39.11%;野化放归前大熊猫样品分离得到6种肠球菌,放归后增加到9种,共129株,占33.86%。粪肠球菌、小肠肠球菌、坚韧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野化和圈养大熊猫肠球菌的优势菌,粪肠球菌、鹑鸡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棉子糖肠球菌为野生大熊猫肠球菌的优势菌。野化大熊猫源肠球菌的种类介于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之间,野化放归后,大熊猫粪便中肠球菌的种类增加,各类肠球菌所占比例更均衡,有利于放归大熊猫快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 郝中香廖红刘丹郭玲杨绍林刘杰赵珊侯蓉齐敦武兰景超颜其贵
- 关键词:大熊猫肠球菌
- 一株马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 2024年
- 马冠状病毒病是由马冠状病毒(equine coronavirus,ECoV)引起的一种马新发胃肠道病毒病,成年马感染后主要出现发烧、腹痛和腹泻等症状。1975年,马冠状病毒感染首次在美国出现,此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此前我国仅从山东腹泻驴的小肠样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重组马冠状病毒。【目的】了解ECoV中国毒株的基因组成、亲缘关系以及生物学特性,可以为我国ECoV流行现状和遗传演化趋势提供依据,为ECoV防控产品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腹泻马匹的粪便样品进行RT-PCR检测,对检测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并利用靶向ECoV 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验证。根据ECoV-JL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全基因组、N基因和NS2基因进行了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成功分离到一株ECoV,并命名为ECoV-JL。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分离到的病毒颗粒呈球状,且具有囊膜和冠状病毒典型的纤突结构。该分离株感染HRT-18细胞72 h后病毒滴度可到达峰值,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 50%,TCID50)约为106.16TCID50/mL。ECoV-JL毒株可以在人回盲肠癌(human ileocecal cancer-18,HRT-18)细胞、人结直肠腺癌(human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2,Caco-2)细胞和人肝癌(human liver cancer cells,Huh7)细胞上稳定传代。ECoV-JL株与GenBank中现有的ECoV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7.9%-99.0%,系统发育分析发现ECoV-JL株属于单独的演化分支,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说明ECoV-JL株可能是重组变异而来,其中NS2基因突变较多,NS2基因编码的差异是造成ECoV-JL株与其他毒株同源性较差的主要原因。【结论】本研究从腹泻马的粪便样品中成功分离并鉴定了一株ECoV,将其命名为ECoV-JL株,对该毒株生物学特性和亲缘关系的研�
- 景然张梦佳张梦迪朱文龙赵珊李文涛
- 关键词:遗传演化分析
- 不同生境大熊猫源肠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为了了解大熊猫源肠球菌耐药性发展和流行现状,为大熊猫源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大熊猫细菌性疾病的控制奠定基础,同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法,对从不同生境来源的254份大熊猫粪便样品分离鉴定出的11种大熊猫源肠球菌共计381株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381株大熊猫源肠球菌中,对青霉素、先锋霉素V、链霉素耐药率均在10%以上,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0%,未发现有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不同种类的大熊猫源肠球菌对同一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同一种大熊猫源肠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差异;不同生存方式来源的大熊猫源肠球菌耐药情况各有不同,但耐药最严重的均为粪肠球菌;多重耐药主要以1~3重耐药为主。结论大熊猫源肠球菌对大部分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整体和多重耐药情况较轻微,耐药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肠球菌的种类上,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方式等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圈养大熊猫、野化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之间只有很细微的差别,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给予圈养大熊猫使用的抗菌药物较为科学合理,提示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应根据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或及时更换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耐药基因的传播。
- 郝中香廖红刘丹赵珊郗立新颜其贵韩国全张和民李德生王承东侯蓉齐敦武
- 关键词:不同生境大熊猫肠球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