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静

作品数:16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影像
  • 4篇X线
  • 3篇MRI
  • 3篇病变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造影
  • 2篇乳腺
  • 2篇髓型
  • 2篇肿瘤
  • 2篇外伤
  • 2篇膝关节
  • 2篇脊髓
  • 2篇脊髓型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CT
  • 1篇导管

机构

  • 15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陈文静
  • 7篇叶振中
  • 7篇汪青山
  • 5篇陈对梅
  • 5篇李建安
  • 4篇陈利军
  • 3篇汪洋
  • 3篇何卫
  • 2篇曾滨
  • 1篇陈宁
  • 1篇赵丽芸
  • 1篇陈时洪
  • 1篇曾斌
  • 1篇田野
  • 1篇刘文刚
  • 1篇李雪珍
  • 1篇王峻
  • 1篇杜建平
  • 1篇张文超

传媒

  • 3篇吉林医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家庭医药(快...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像学对肺念珠菌病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肺念珠菌病患者肺部病灶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影像学对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肺念珠菌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使用抗细菌治疗及在明确诊断后抗真菌治疗前后的胸部X线和(或)CT肺部病灶影像学图像,对2种治疗方法前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35例患者抗细菌治疗后,肺部病灶无吸收10例(28.57%),加重18例(51.43%),出现新病灶7例(20.00%),合计治疗有效率为0.00%;改用抗真菌治疗后,29例患者肺部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病灶无变化3例(8.57%),加重2例(5.71%),出现新病灶1例(2.86%),治疗有效率82.86%;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1)。结论动态追踪观察原因不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影像学变化,有助于肺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何卫陈文静陈宁赵丽芸叶振中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属肺念珠菌病肺部感染真菌感染影像学
CT和磁共振,选哪个更好
2023年
临床上,有时候医生开具检查单时,会让患者先去做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或者CT扫描之后继续做磁共振检查,这时很多患者就会对医生存在质疑:为什么要做两个检查,是不是存在过度检查的问题?还有的患者会质疑,都是检查扫描的仪器,为什么不能做更便宜的CT扫描?这种怀疑的情况在临床上常发生,根本原因在于大家对这两者的具体功能不够了解,学习一下磁共振和CT扫描之间的区别,相信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陈文静
关键词:CT扫描磁共振检查检查单医生
输卵管造影中双腔球囊导管顶端位置对输卵管显示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中,双腔球囊导管顶端位置的不同对该侧输卵管显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HSG检查中导管顶端紧邻子宫角部且无明显间隙,当对比剂注入4~5 ml或对侧输卵管全程对比剂显影而该侧输卵管仍未见对比剂显示的受检者72例,按不同操作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23例):保持原状态,即不调整双腔球囊管的位置及球囊大小继续注药;B组(30例):放出球囊气体约0.5~1 ml后继续注药,以导管顶端周缘出现对比剂为度;C组(19例):在继续注药的同时轻拉导管,以导管不脱出为度。每次拉动持续时间不少于1 s,每拉动3次为1个观察周期。摄片观察、记录双侧输卵管的显示情况并作组间对照。数据分析采用SPSS 12.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A组显示通畅率为30.43%(7/23),B组为76.67%(23/30);C组为63.16%(12/19)。A、B两组间对照,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28,P=0.001);A、C两组间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34);B、C两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0,P=0.308)。结论当导管顶端紧邻子宫角部时,适当减小球囊体积或向外轻拉导管是提高输卵管显示率的有效方法。
陈利军叶振中何卫曾滨陈文静潘天祥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双腔球囊导管假阳性
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诊断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 X线平片12例,分为三种表现:2例仅表现为钙化,1例仅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破坏伴钙化9例。CT检查8例,所有病例均显示骨质破坏伴瘤内不同程度的钙化,CT显示小的骨质破坏及细微钙化更有价值。MRI检查7例,所有病灶境界清楚,平扫T1WI呈低信号为主,1例病灶内见斑片状高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明显高信号,增强后4例病灶呈环形不均匀强化,3例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X线平片、CT及MRI图像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单发型长骨内生软骨瘤多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综合X线平片、CT和(或)MRI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陈对梅汪青山陈文静黄德干汪洋
关键词:内生软骨瘤X线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s)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Ts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PTs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 10例乳腺PTs术后病理诊断良性6例,交界性3例,恶性1例。MRI上6例表现为分叶状,4例为椭圆形;7例边界清晰,3例欠清;10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或STIR呈较高信号,其中2例肿瘤内见低信号分隔,2例见不规则囊性极高信号影;PTs于动态增强初始期呈快速强化,初始期后TIC2例呈Ⅰ型,8例呈Ⅱ型;9例行DWI检查,肿瘤均表现为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32±0.18)×l0-3mm3/s;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90±0.21)×l0-3mm3/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结论乳腺PT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为非特征性,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陈对梅汪青山王峻李建安陈文静
关键词:乳腺肿瘤叶状肿瘤磁共振成像
DR与CT对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分析、评价X线DR、MDCT对足部跖跗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足外伤患者进行MDCT及DR检查,比较DR与MDCT对于足跖跗骨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 :46例足外伤患者中,CT检查出96处骨折,DR仅明确检出50处,可疑3处。MDCT诊断足跖跗骨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为100%。MDCT对足跖跗骨骨折的诊断准确度高于DR(χ2=195.796,P=0.00)。结论:MDCT对足跖跗骨骨折的诊断准确度高于DR。
陈利军陈文静曾滨叶振中
关键词:骨折跖骨跗骨闭合性CT
弥散张量成像参数及参数比值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数特征及其用于判断脊髓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CSM患者44例为CSM组,以同期本院因体检或其他原因行颈椎MRI检查且结果显示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均接受颈脊髓MRI常规检查和DTI检查。CSM组进行脊髓损伤程度评价,按日本矫外科协会(JOA)评分分为轻、中、重度组,测量颈脊髓最大受压节段和C_(1,2)节段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计算最大受压节段与C_(1,2)节段的ADC比值和FA比值。对照组测量C_(1,2)、C_(3,4)、C_(4,5)、C_(5,6)、C_(6,7)节段ADC值、FA值,计算相应部位与C_(1,2)节段的ADC比值和FA比值。探讨DTI相关参数FA值、FA比值、ADC值及ADC比值对CSM患者脊髓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颈髓FA值在C_(1,2)节段较低,C_(3,4)节段最高,C_(3,4)~C_(6,7)节段FA值及FA比值呈下降趋势(F=9.850,P<0.05);颈髓ADC值在C_(1,2)节段较高,C_(3,4)节段最低,而C_(3,4)~C_(6,7)节段ADC值及ADC比值呈上升趋势(F=19.590,P<0.05)。对照组及不同脊髓损伤程度CSM组颈髓FA值、FA比值、ADC值、ADC比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FA值及FA比值均逐渐降低,ADC值及ADC比值均逐渐升高。对照组及不同脊髓损伤程度CSM组FA值、FA比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SM患者中,轻度组与中度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组ADC比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相关参数及参数比值可以量化CSM患者脊髓功能受损程度,反应病情严重程度。FA比值及ADC比值对于诊断CSM和判断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价值。
陈文静张傲汪青山陈对梅叶振中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非典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膝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男29例、女44例。年龄16-77岁,中位数44岁。所有患者均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诉,负重后加剧,均无明确外伤史,但在近1周内均进行过较平常剧烈的舞蹈、体操、踢毽子等单腿持重活动。所有患者均在初诊时拍摄DR平片,于就诊后1周内进行MDCT及MRI检查。结果:初诊时73例患者在DR片上均未发现骨折征象,7例经MDCT检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49例经MRI检查诊断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最终经临床确诊为胫骨近端隐匿性骨折者49例。MDCT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14.3%、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0.099,P=0.051;MRI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1.000,P=0.000。在MDCT图像上17例患者表现为骨质疏松、4例骨小梁扭曲、5例骨小梁断裂(或裂隙)、13例关节囊积液、11例软组织肿胀;在MRI上7例表现为骨小梁断裂(或裂隙)、35例骨髓水肿、27例半月板损伤、8例软骨损伤、36例关节内韧带损伤、45例关节囊积液、22例软组织肿胀。结论:对非典型膝关节外伤后,DR片无骨折征象,但存在不能缓解的膝关节疼痛,尤其是负重后疼痛加剧的患者,应尽早进行MRI检查。
陈利军田野刘文刚陈文静叶振中潘天祥
关键词:胫骨骨折膝关节X线影像增强
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喉部肿瘤侵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多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喉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拟诊为喉及下咽癌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同时做MPR重建。将CT轴位、MPR、二者联合图像结果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会厌、披裂、真假声带、梨状窝、会厌前间隙及颈部淋巴结三组图像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前联合及喉旁间隙的受侵三组图像准确性有着显著性差异,联合图像准确性高于MPR;三组图像对8个部位总的准确性有统计学差异,且联合图像与横断面图像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断面薄层CT是评价病变的性质和范围的基础;MPR是横断面图像的有益补充;横断面图像联合MPR能提高术前评估肿瘤侵犯范围的准确性。
陈文静李建安汪洋
关键词:喉肿瘤咽肿瘤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多平面重建
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分为A、B、C三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25例,作为D组。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动态颈段MRI检测,进行JOA评分,进行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的拍摄。结果 B、C组JOA评分、颈椎前凸角、颈椎骨性椎管矢径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常规颈段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与动态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常规颈段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与动态MRI检测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常规颈段MRI检测、动态MRI检测,患者均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两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常规颈段MRI检测、动态MRI检测,患者均未出现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P>0.05)。结论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及早发现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李建安陈对梅陈文静叶振中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