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琴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毛囊闭锁三联征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男,29岁。面部、腋窝反复丘疹、脓疱、囊肿、脓肿、瘢痕增生16年,累及颈项部、腹股沟、臀部、大腿根部6年,加重3月。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角栓形成,棘层增厚,上皮角延长,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生,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致密,真皮血管、毛囊周围少量单一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分泌物细菌、真菌涂片示:G+球菌。分泌物细菌培养为无乳链球菌。药敏结果示对头孢拉定、强力霉素、氨苄霉素等敏感。诊断为完全型毛囊闭锁三联征。
- 王智琴石德顺彭学标于娜沙曾抗
- 关键词:毛囊闭锁三联征
- 儿童狼疮性脑病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儿童狼疮性脑病(NPSLE)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总结我院19例NP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病史、查体、辅助检查、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儿首诊时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12例患儿出现NPSLE前有不同病程的SLE病史。NPSLE患儿中癫痫症状发生频率最高(7例)。均出现狼疮活动的指标(如血沉加快,补体C3、C4下降)。6例患儿行头颅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为NPSLE有效治疗方法。结论:NPSLE可发生于儿童。癫痫在NPSLE患儿中发生率高,是SLE致死主要原因之一。脑脊液(CSF)、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脑电图(EEG)等联合检查有助于NPSLE的早期诊断。对NPSLE应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
- 陈名华赖宽彭宇声张静熊浩王智琴曾抗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脑病儿童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多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一类中胚层来源的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成分。多项研究表明,SLE是一种干细胞疾病,不仅造血干细胞存在异常,间充质细胞(MSC)也存在异常,具体表现为:生物学特征改变、细胞骨架及超微结构异常、端粒缩短、端粒酶及SA-β-Gal活性增强、分化能力减弱、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等衰老特征;其衰老机制可能与MSC内p53/p21cip1、p16INK4a/Rb、p27kip1/pTEN表达上调、ROS水平升高、内质网应激、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有关。
- 王智琴彭学标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衰老造血干细胞端粒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p27^kip1/PTEN蛋白表达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生物学行为,证实SLE患者BMSC是衰老的干细胞,并探讨其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分离法对6例SLE患者和8例健康人BMSC进行分离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BMSC形态学改变及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诱导成骨、成脂分化检测BMSC分化能力,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及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划痕试验检测BMSC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印迹法分析BMSC内p27^kip1/PTEN的分布及表达。结果SLE患者组BMSC形态宽大、扁平、呈多角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生长速率、迁移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均明显降低。SLE组处于早期(Q2)、中晚期(Q4)凋亡的BMSC细胞比例(17.98%±3.26%,16.80%±9.6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23%±3.25%,3.33%±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2=0.011;t04=2.99,P04=0.048)。SLE组BMSC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2.34%±5.80%比78.65%±3.22%,t=3.635,P=0.015),同时其s期所占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86%±1.72%比5.06%±1.874%;t=3.084,P=0.027)。SLE患者BMSC经内参均一化后的p27、PTEN蛋白表达水平(即p27/β肌动蛋白,PTEN/13肌动蛋白)均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27=2.784,P啪=0.039;tPIEN=4.812,PPTEN=0.041)。结论SLE患者BMSCs表现出衰老特征,可能与细胞内p2^kip1/PTEN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 王智琴彭学标
- 关键词:红斑狼疮间质干细胞
- 不全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并发丹毒一例
- 2015年
-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主因左侧小腿及足部较对侧变粗大12年,左小腿下段肿痛3 d,于2014年5月8日就诊。患者12年前发现双侧下肢粗细不等,左侧小腿及足部较对侧粗大,无明显红斑及不适,未诊治。近2年来左侧小腿及足部粗大更为明显。3 d前,左侧踝关节外侧因蚊虫叮咬后出现水肿性红斑、肿胀,表面紧张发亮,灼热伴疼痛,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疼痛。于外院给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3 d,无效。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最高体温达38℃,无头晕、头痛、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否认既往双小腿皮肤持久性红斑或淡红斑;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以及遗传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小腿下段及踝周皮肤水肿性红斑、肿胀,表面紧张发亮(图1),局部皮温高,左侧腹股沟可扪及一蚕豆大淋巴结、压痛。踝关节周径:左侧26.0 cm,右侧22.5 cm;小腿最大周径:左侧38.0 cm,右侧34.5 cm,膝关节最大周径:左侧39.5 cm,右侧37.0 cm。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降钙素原0.153 ng/ml(正常值0.00~0.05 ng/ml),C反应蛋白24.61 mg/L(0~5.0 mg/L)。左小腿磁共振(MRI)(压脂T2WI)显示左小腿皮肤异常信号,脂肪层内可见弥漫的细网格状信号增高影,而T1WI序列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后期病变可见轻度强化。双侧小腿骨质及肌肉基本对称,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肌间血管走行未见异常,管径未见扩张及迂曲;横断面显示左小腿皮下可见迂曲的线状血管网。MRI诊断与印象:左侧小腿皮下脂肪层内信号异常,多考虑以血管增多伴扩张为主的血管畸形(图2a,2b),不除外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可能。下肢血管�
- 王智琴韩凯彭学标周再高
- 关键词: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丹毒
- 光泽苔藓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
- 2015年
- 目的:明确光泽苔藓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图像的特征。方法:选择临床拟诊为光泽苔藓的患者30例(18例具有典型皮疹,12例皮损不典型),对其皮损进行RCM检测并对其中12例不典型患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30例RCM均可见真皮乳头环扩大,其内见高折光单一核炎细胞及噬色素细胞浸润;扩大的真皮乳头处表皮层变薄,真、表皮交界不清。图像特征与光泽苔藓病理改变一致。结论:反射式共聚显微镜检查能反应出光泽苔藓患者病变皮损的微解剖结构。能为光泽苔藓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 李巧飞曾抗王智琴曹光玲陈小红韩建德后桂荣
- 关键词:光泽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