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虎臣

作品数:11 被引量:9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篇出血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颅脑
  • 3篇膜下
  • 3篇脑损伤
  • 3篇后循环
  • 3篇后循环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早期脑损伤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扬中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鲁虎臣
  • 7篇马骏
  • 3篇张光绪
  • 2篇赵金兵
  • 2篇何升学
  • 2篇王成斌
  • 1篇史继新
  • 1篇黄庆玖
  • 1篇张岩松
  • 1篇徐勇
  • 1篇林爱明
  • 1篇赵旭东
  • 1篇周怡婷

传媒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高分级硬脑膜动静脉瘘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颅内高分级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的特点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DAVF病例资料,BordenⅠ~Ⅲ型为1例、4例、12例。CognardⅡ~Ⅴ型为7例、6例、2例、2例。直接行显微外科手术15例,介入栓塞+显微外科治疗2例。结果围手术期内无死亡。术后DAVF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16例,出现短暂的手术并发症3例。术后2周复查DSA 15例,11例无瘘口或异常静脉显影,DAVF残留4例。17例病人随访11~4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DSA 11例,其中10例无复发、达到解剖学治愈,另1例瘘口部分残留。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术前为(2.41±1.37),术后为(0.47±1.2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颅内高分级DAVF出血风险高,需积极手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DAVF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赵金兵张光绪鲁虎臣仇诚陈立久马骏何升学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54
202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425,F=109.170;均P<0.05)及NSE水平(F=103.296,F=63.3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7,P=0.791;F=1.470,P=0.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818,r=0.619;均P<0.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041,P=0.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101,P=0.468)及NSE(P=0.077,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0.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宋永福何升学赵金兵鲁虎臣张岩松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发生机制及实验性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自发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神经血管系统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约占75%-80%。传统观点认为aSAH后3-14 d出现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及高病残率的主要原因。
张光绪马骏王成斌鲁虎臣
关键词:血管系统疾病VASOSPASM脑损伤SUBARACHNOID血-脑屏障
预见性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的差异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徐勇林爱明刘佳骐鲁虎臣马骏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
低聚体原花青素对实验性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低聚体原花青素(OPC)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1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AH+生理盐水(NS)组,以及SAH+低剂量(50μg/kg)、中剂量(100μg/kg)、高剂量(200μg/kg)OPC组。采用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SAH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OPC或NS侧脑室注射治疗。术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干湿重法)、凋亡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活性氧(ROS)水平及颞叶皮层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数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而经OPC治疗大鼠的这些指标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以及早期脑损伤症状有所缓解。结论 OPC可以减轻SAH后的早期脑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有关。
张光绪鲁虎臣王成斌黄庆玖马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氧化应激脑水肿早期脑损伤
后循环动脉瘤介入与手术治疗的选择及其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后循环动脉瘤包括椎-基底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瘤、小脑前下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8%-15%。由于该部位紧邻脑干、小脑及重要颅神经,手术入路选择相对困难,并且和相同大小的前循环动脉瘤(除外前交通及后交通动脉瘤)相比具有更大的破裂风险,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变得十分复杂。
王成斌鲁虎臣马骏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载瘤动脉基底动脉瘤
后循环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个性化设计
目的:总结本中心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病例,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在血管内治疗时的个性化设计。资料和方法:回顾本中心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经血管内治疗的36名患者的38个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2名(...
马骏鲁虎臣
文献传递
不同弹速颅脑火器性穿透伤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鲁虎臣
后循环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个性化设计(摘要)
<正>目的:总结本中心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病例,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在血管内治疗时的个性化设计。资料和方法:回顾本中心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经血管内治疗的36名患者的38个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
马骏鲁虎臣
文献传递
不同弹速颅脑火器伤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鲁虎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