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铁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4篇芬太尼
  • 3篇镇痛
  • 3篇细胞
  • 3篇丙泊酚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全麻
  • 2篇免疫
  • 2篇反应蛋白
  • 2篇分娩
  • 2篇分娩镇痛
  • 2篇氟烷
  • 2篇癌患者
  • 2篇C反应蛋白
  • 2篇肠癌

机构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浙江省肿瘤医...
  • 5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如皋市中医院

作者

  • 14篇李铁军
  • 10篇蔡淑女
  • 9篇印春铭
  • 5篇郭小文
  • 1篇李喆
  • 1篇杨德琪
  • 1篇冉蓉
  • 1篇石建
  • 1篇李兴旺
  • 1篇许利军

传媒

  • 3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剂量瑞芬太尼联合拉玛泽分娩法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低剂量瑞芬太尼联合拉玛泽分娩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的镇痛效果,并评价其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A组产妇没有选择分娩镇痛,B组产妇单纯使用拉玛泽分娩镇痛方法,C组产妇静脉泵注低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2μg/(kg·min)]联合拉玛泽镇痛组、D组产妇静脉泵注高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4 μg/(kg·min)].4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监测的指标如下:无创动脉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态监测胎儿心率.记录4组产妇在给药前及宫口开至3.0cm、宫口开至5.0cm、宫口开至8.0cm、宫口开全时产妇的Ramsay镇静评分,宫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低SpO2等发生率,产后出血量.结果 与A组相比,B组产妇在镇痛后监测各时点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降低,但高于C组、D组2组产妇同时点VAS评分.与镇痛前比较,C组、D组2组产妇监测各时点血压、心率均有降低(P<0.05),宫缩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P<0.01),且均在50分以内,D组产妇的Ramsay镇静评分略高于C组(P<0.05),C组产妇在宫口开3.0cm至开全时间显著缩短(P<0.05).C组产妇和D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A组和B组产妇(P<0.05).C组产妇瑞芬太尼使用总剂量为(154±58)μg低于D组产妇,C组产妇恶心、呕吐、低SpO2的发生率是1.3%,1.5%,1.0%,低于D组(P<0.05).B组、C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缩宫素的使用率均低A组、D组产妇(P<0.05).结论 静脉输注低剂量瑞芬太尼[背景输注速度:0.02 μg/(kg·min)联合拉玛泽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以减少瑞芬太尼的静脉镇痛的总剂量,缩短产程,降低中途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李铁军李兴旺
关键词:分娩镇痛瑞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
PICK1抑制剂FSC231的镇痛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αkinase 1,PICK1)抑制剂FSC231的镇痛作用,为开发可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PICK1抑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0只昆明种小鼠分别于右后掌皮下注射1.4%醋酸溶液、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制备醋酸致痛模型、左侧足趾注射2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溶液制备炎症性疼痛模型,左后足趾注射辣椒素溶液制备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将以上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FSC231 3个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FSC231 3个剂量给药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FSC231 7.83、39.20、78.40μg/kg,给药1次。对照组动物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1 h后,分别测定小鼠后掌抬腿次数、抑制率、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潜伏期、小鼠热痛阈值、脚爪肿胀体积,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和机械痛阈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SC231可剂量依赖性(7.83~78.40)μg/kg减少小鼠5 min内抬腿次数和6~10 min内抬腿次数,6~10 min内抑制率分别为18.74%、32.59%和45.52%;与对照组比,不同剂量FSC231均可一定程度延长小鼠的致痛潜伏期,但仅高剂量组小鼠的镇痛潜伏期有显著增加(P<0.05);FSC231可剂量依赖性(7.83~78.40)μg/kg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左侧足趾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溶液后,小鼠出现舔患足,且患足出现红、肿等现象,表明成功制备了小鼠慢性炎性疼痛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FSC231后,给药组基础痛阈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后肢足肿胀体积显著增加(P<0.05)。小鼠左后足趾注射辣椒素后其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痛阈值明显降低,表明成功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FSC231可剂量依赖性(7.83~78.40μg/kg)升高TWL及机械痛阈值(P<0.05,P<0.01)。结论 PICK1抑制剂FSC231对化学刺激性疼痛、炎症性疼痛以及神经源性疼痛均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李铁军郭小文
关键词:镇痛完全弗氏佐剂
帕瑞昔布对肝部分切除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对肝部分切除后大鼠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72只SPF级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麻醉组(A组)、手术组(S组)、帕瑞昔布组(P组)4组,每组18只。采用肝部分切除术建立手术创伤致海马炎症动物模型。麻醉后1、3、7 d处死大鼠,检测海马组织炎症介质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A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OX-2表达(蛋白、mRNA),PGE2含量,Caspase-3蛋白表达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P组大鼠术后第1、3天COX-2,PGE2,Caspase-3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尤以术后第1天明显(P<0.01),术后第7天上述各炎症指标表达恢复正常。与S组相比,P组术后第1、3天COX-2,PGE2,Caspase-3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可导致海马炎症反应,帕瑞昔布钠可显著抑制此种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COX-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GE2含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李铁军印春铭蔡淑女
关键词:帕瑞昔布COX-2CASPASE-3海马
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行直肠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麻醉前比较,麻醉时、手术结束时及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CD3、CD4 T细胞亚群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会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且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李铁军蔡淑女印春铭
关键词:直肠肿瘤麻醉细胞免疫功能
不同浓度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对小儿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以及补体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小儿麻醉后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以及补体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32例给予2%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32例给予2.5%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32例给予3%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T1)、麻醉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后3h(T3)3个时间点检测三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 I)、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结果:1三组在麻醉前cTn I、CRP、C3、C4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与T1相比较,三组在T2、T3时cTn I、CRP、C3、C4均明显升高(P〈0.05);3相同时间各组间对比,B、C两组在T2、T3时cTnI、CRP、C3、C4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在T2、T3时cTnI、CRP、C3、C4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与患者心肌损害成正相关,低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适合于小儿手术时全身麻醉诱导。
李铁军蔡淑女印春铭郭小文
七氟烷、丙泊酚分别联合芬太尼对肺部手术患者血气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七氟烷、丙泊酚分别联合芬太尼对肺部手术患者血气分析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胸外科住院的择期肺切除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二组。其中七氟烷组34例,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4μg/kg静脉诱导联合七氟烷麻醉;丙泊酚组34例,采用同种静脉诱导联合丙泊酚麻醉。麻醉诱导前(T1)、机械通气后15min(T2)、单肺通气后30min(T3)、手术结束后15min(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值;采用脑氧饱和度监护仪测定T1、T2、T3、T4四个时间点患者的脑氧饱和度(rSO2),计算均值;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对患者麻醉前、应答后1、6、24、72h进行评分。结果 1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二组患者的SO2均在90%以上,相同时间点二组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同组间比较T3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丙泊酚组Qs/Qt明显大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氧饱和度测定比较显示,与T1比较,T2时二组患者的rS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丙泊酚组rS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丙泊酚组的rSO2明显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认知功能比较显示,麻醉结束后二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MMSE评分在麻醉结束后6h、24h、72h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在肺部手术中降低肺内分流,保持脑氧饱和度,防止脑神经损害方面的效果比丙泊酚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李铁军冉蓉蔡淑女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单肺通气血气分析脑氧饱和度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喉罩通气中瑞芬太尼与靶控丙泊酚合适配伍剂量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插入喉罩时,瑞芬太尼和靶控丙泊酚的合适配伍剂量。方法84例采用喉罩通气的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患儿(年龄7个月-2岁,ASAⅠ-Ⅱ),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剂量瑞芬太尼组(B组)、高剂量瑞芬太尼组(C组)。A组患儿使用丙泊酚和生理盐水,B组患儿使用低剂量瑞芬太尼[3ng/(kg·min)]配伍丙泊酚,C组使用高剂量瑞芬太尼[5ng/(kg·min)]配伍丙泊酚。采用Dixon's上下修改法测定丙泊酚与低、高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使用时的EC50。同时,记录患儿给药前(M1),喉罩插入前(M2),喉罩插入后1min(M3)时的平均血压(MAP)、心率(HR);收集血样,生化检测血糖和皮质醇;观察患儿插入喉罩时的肢体运动、呛咳、下颌紧闭、有无窒息;记录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吸次数/min、苏醒时间、苏醒程度评分。结果A组丙泊酚的EC50为5.03μg/ml(95%CI,4.92-5.12μg/ml),B组丙泊酚的EC50为4.71μg/ml(95%CI,4.58-4.84μg/ml),C组丙泊酚的EC50为4.46μg/ml(95%CI,4.20-4.94μg/ml)。与A组、B组比较,C组患儿MAP、HR、血糖和皮质醇均有显著减低,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部分患儿插入喉罩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呛咳和窒息,而C组发生例数为0。与A组比较,C组意识消失时间缩短,喉罩插入时间减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但呼吸抑制率相对较高。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苏醒时间短,且苏醒质量明显优于A组和B组。A组丙泊酚的EC50为5.03μg/ml(95%CI,4.92-5.12μg/ml),B组丙泊酚的EC50为4.71μg/ml(95%CI,4.58-4.84μg/ml),C组丙泊酚的EC50为4.46μg/ml(95%CI,4.20-4.94μg/ml)。结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插入喉罩时,配伍使用高浓度瑞芬太尼能显著减少丙泊酚靶控药量。二者复合应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术的喉罩通气,可增强麻醉效果,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李铁军印春铭蔡淑女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喉罩丙泊酚瑞芬太尼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全麻方式,观察患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麻醉后,其HR显著升高,麻醉后与麻醉前、手术结束放气后5 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与气腹前后的10 min的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经过麻醉后,其MAP显著升高,麻醉后与麻醉前、手术结束放气后5 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与气腹前后的10 min的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3、5.573,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肌松效果为优38例(95.0%),良2例(5.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具有干扰小、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式。
李铁军蔡淑女印春铭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雷米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于该院以全麻方式做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4组各14例。入选患者均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罗库溴铵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芬太尼2μg/kg;B组给予雷米芬太尼0.5μg/kg;C组给予雷米芬太尼1.0μg/kg;D组给予雷米芬太尼1.25μg/kg。分别记录麻醉前1 min、麻醉后1 min,插管后1、2、3 min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检测患者麻醉前5 min、插管后4、6 min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所下降,C、D组各时间段指标较A、B组下降更明显;气管插管后4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有所上升,A、B组上升较为明显(P<0.05)。插管后4 min,4组皮质醇均有所上升,A、B组上升明显;插管后6 min皮质醇均有所下降,C、D组下降较为明显(P<0.05);C、D组低血压发生率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0.5~1.0μg/kg雷米芬太尼作用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皮质醇水平较为理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李铁军蔡淑女印春铭郭小文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全麻血浆皮质醇
舒芬太尼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阶梯式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间在该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阶梯镇痛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始终给予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5%的罗哌卡因进行治疗;阶梯镇痛组在分娩潜伏期给予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075%的罗哌卡因,活跃期给予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5%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段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起效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各产程时间、产妇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和阶梯镇痛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和镇痛起效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镇痛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分娩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两组产妇持续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镇痛组产妇Bromage评分为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出现麻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阶梯镇痛法对产妇宫缩和产程的影响小,对新生儿健康无影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李铁军蔡淑女印春铭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产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