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早期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IAtt)的早期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IAH的,对其临床特征、早期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重症胰腺炎并发的IAH均在15cmH2O以上。非手术治疗死亡5例,手术11例死亡6例,死亡病例均达到ACS标准。结论早期个体化治疗措施的采用可减少手术减压的机会,有效提高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减少并发ACS的几率。
- 刘明忠余华熊杰赵宇
- 关键词:胰腺炎腹腔高压
- PTGBD联合早期LC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联合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达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8例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PTGBD+早期LC治疗62例,行PTGBD+延期LC治疗66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留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GBD术,72 h内症状有所缓解。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留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TGBD+早期LC组的总住院时间短于PTGBD+延期LC组(P<0.001)。2组患者均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术后128例获访,随访时间2~50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未诉明显腹痛、腹胀、乏力、纳差、畏寒、发热、黄疸等不适。结论对于老年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PTGBD后全身状况良好的患者,早期行LC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能缩短总住院时间,还能明显缩短带管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翔翔刘洪柳凤玲熊杰陈磊张军刘明忠陈刚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高危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 PTGBD序贯早期LC治疗老年高危中度急性胆囊炎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序贯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高危中度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达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218例老年高危中度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PTGBD序贯早期LC治疗(序贯治疗组)112例,接受急诊LC治疗106例(急诊LC组)。序贯治疗组先行基础治疗和PTGBD,穿刺后3~5 d早期行LC。急诊LC组在入院后随即予以基础治疗,24 h内行LC。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留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及Dindo-Clavien 2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序贯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GBD,72 h内症状明显缓解。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留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及DindoClavien 2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均较优,但序贯治疗组的住院费用高于急诊LC组(P<0.001)。2组患者均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胆道损伤、梗阻性黄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18例均获访,随访时间4~61个月,平均35个月。随访期间,序贯治疗组7例发生并发症,急诊LC组13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全身状况较差、急诊手术风险高的老年高危中度急性胆囊炎患者,可首选PTGBD,但存在医疗费用相对较高的缺点。
- 刘洪甘雪梅熊杰张兴雕王翔翔刘明忠张军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老年高危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综合征1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肝硬变门脉高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87例,术后发生胃瘫13例,发生率为2.2%.13例胃瘫患者中男9例,女4例;年龄25~65岁,平均48岁.其中11例入院时肝功能为Child C级,经对症治疗肝功能升为B级或接近B级后手术;2例肝功能为Child B级.合并严重营养不良3例,合并糖尿病2例.
- 王翔翔余华熊杰
-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胃瘫综合征脾切除肝硬变门脉高压严重营养不良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4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患者7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详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胆道结石,其临床效果良好,疗效确切,手术切口小且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熊杰赵宇孙建明
- 关键词:胆道结石腹腔镜胆道镜
- 射频消融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3例应用体会被引量:8
- 2013年
- 回顾性分析行射频消融保脾治疗的2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23例全部保脾成功,其中单纯射频消融14例,脾部分切除加射频消融9例,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25个月,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3例随访18个月以上,血液学检查、免疫学功能测定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CT扫描和B超检查示保留脾显像良好。适宜的外伤性脾破裂采用射频消融保脾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保脾方法。
- 余华王翔翔刘明忠孙建明赵宇熊杰陈磊张代忠
- 关键词:脾破裂射频消融保脾手术
- 一种肝门阻断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肝门阻断装置,涉及肝门阻断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腹腔镜下肝门阻断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外套管、顶紧单元和阻断带;其中,顶紧单元包括顶推杆和顶紧件;顶推杆可滑动的穿设在外套管内,且顶紧件固设在顶推杆的内...
- 刘洪甘雪梅蔡道翠孙建明张代忠杨中秋柳凤玲张军熊杰
- PTGBD序贯择期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探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序贯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择期LC手术难度,将患者分为非困难组(n=62)和困难组(n=52),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情况。通过PTGBD-LC间隔时间预测手术难度绘制ROC曲线,得出截断值。以该值为节点分为短间隔组(n=58)和长间隔组(n=56)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情况。以PTGBD-LC间隔时间为自变量、困难LC比例为因变量,进一步绘制拟合曲线,研究PTGBD-LC间隔时间与LC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4例患者,非困难组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上腹部手术史比例、生化指标(NLR、PLR、ALT和γ-GT)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困难组(均P<0.05),而PTGBD-LC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困难组(P<0.05)。以PTGBD-LC间隔时间预测手术难度绘制ROC曲线,得出AUC为0.778,截断值为53.5 d,当PTGBD-LC间隔时间>53.5 d时,困难LC比例、胆囊壁厚度、胆囊颈周围重度粘连率、胆囊坏疽或周围脓肿形成率、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和(或)胆囊黏膜毁损术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曲线分析显示,在PTGBD-LC间隔时间为20.7 d时困难LC比例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当PTGBD-LC间隔时间为84.7 d时困难LC比例最低,随后困难LC比例又再次上升。结论PTGBD-LC间隔时间与择期LC手术难度紧密相关,结合手术难度及患者生活质量考虑,PTGBD后择期LC最佳间隔时间为53.5~84.7 d。
- 刘洪甘雪梅孙建明张代忠赵宇杨中秋柳凤玲熊杰张军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序贯治疗手术时机
- 胆囊结石形态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关系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形态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86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的数量、形状、质地和大小与并发ABP的关系。结果数目较多、形状呈球状、质地软碎、直径越小的胆囊结石更易引发ABP(均P<0.05),并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OR=3.041、2.751、2.964、3.415,均P<0.001)。结论依据胆囊结石的形态学特征可对患者并发ABP的可能性作出早期判断,有利于预防ABP的发生。
- 孙建明余华刘明忠王翔翔赵宇熊杰陈磊
- 关键词:胆囊结石发病关系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5 cm≤直径≤15 cm)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肝巨大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2例行PRFA治疗(A组),36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B组),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临床治愈率等指标,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无一例死亡。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临床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A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疗效相当,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具有微创、痛苦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PRFA可为肝巨大血管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替代选择途径。
- 王翔翔刘洪张代忠熊杰张军余华刘明忠
- 关键词:肝脏巨大血管瘤射频消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