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起搏
  • 8篇心脏
  • 5篇心室
  • 5篇房室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室起搏
  • 4篇心脏起搏
  • 4篇心脏再同步
  • 4篇再同步
  • 4篇衰竭
  • 4篇慢性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脏再同步化
  • 3篇心脏再同步化...
  • 3篇血管
  • 3篇再同步化
  • 3篇再同步化治疗
  • 3篇射频

机构

  • 14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菏泽市立医院
  • 1篇南京市第一医...

作者

  • 14篇李淑敏
  • 13篇郭涛
  • 10篇赵玲
  • 8篇华宝桐
  • 6篇蒲里津
  • 4篇杨军
  • 3篇王钰
  • 2篇肖践明
  • 2篇刘中梅
  • 2篇韩明华
  • 2篇李琳
  • 1篇刘可
  • 1篇杨西云
  • 1篇陈绍良
  • 1篇马雪娟
  • 1篇唐学文
  • 1篇刘苓
  • 1篇张代民
  • 1篇闫雪晶
  • 1篇李芳

传媒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效果。方法:入选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各3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术后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EA峰间距(E/A P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T)的差异,并计算单左心室起搏组5个心率段V_1导联S/R比值的标准差(R_(S/R)-SD5)以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的准确性。结果:术后单左心室起搏组AVVTI(21.84±2.25)cm较标准双心室起搏组(20.45±2.12)cm增大(P<0.05);单左心室起搏组QRS时限(137±11)ms、IVMD(64.27±12.29)ms、MRA(3.09±1.12)cm^2较标准双心室起搏组(144±11)ms、(71.39±13.64)ms及(3.73±1.19)cm^2减小(P均<0.05);单左心室起搏组R_(S/R)-SD5为4.23±1.89与心功能改善(ΔLVEF,即术后最近一次随访与术前LVEF值之差)负相关(r=-0.394,P=0.031)。结论: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可实现CRT,比双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效果与标准双心室起搏相似。
赵璐露蒲里津赵玲华宝桐王钰李淑敏刘苓杨军郭涛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单左室起搏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心室再同步的可行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单左室起搏(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AVD)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及其算法。方法入选符合CRTⅠ类适应证并植入三腔起搏器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术前动态心电图采集房性早搏。心脏超声下优化AVD及V-V间期,测定LUVP脉冲到右室腔内图起始(LVP-RV)的间期及LUVP需优先于右室的间期(V-R间期),比较两间期的差异并计算左室优先系数(ε),比较LUVP与标准双室起搏(BVP)两种模式的心脏超声指标及QRS波时限差异,测定并比较1min内两个相邻窦性心跳间及最大与最小ASVS间期差异,建立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AVD实现CRT的算法。结果房性早搏的生理性AVD的回归方程为:P′R′=0.022+0.954PR,除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两种模式比较无差异外(P>0.05),二尖瓣返流面积、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QRS波时限LUVP均较BVP改善(P<0.01或0.05)。LVP-RV间期(103±16)ms明显大于V-R间期[(20.2±7.0)ms,P<0.01]。ε为0.72±0.03。1min内相邻两个窦性心跳AS-VS间期的最大差值(6.47±1.62)ms明显小于最大与最小AS-VS间期的差值[(16.24±3.29)ms,P<0.01]。结论 LUVP逐跳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可实现CRT。
蒲里津赵玲李淑敏华宝桐杨军闫雪晶柳唯意郭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双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与磁共振成像被引量:1
2012年
1903年Einthoven首创心电记录,1929年Forssmann开创心导管技术,1945年Block和Purcell发现磁共振(MR)现象,1973年Lauterbur和Mansfied引入梯度磁场编码定位MR信号源等,这些获诺贝尔奖的重大发明使磁共振成像(MRI)和心脏起搏(CP)造福人类。
郭涛赵玲李淑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脏起搏EINTHOVEN心导管技术梯度磁场诺贝尔奖
双心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对QRS波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人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心衰三腔起搏器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87±9.29)岁。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和传统双室起搏两种CRT工作模式。比较兼顾模式和传统模式在心电图QRS波宽度上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的CRT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均可借助程控仪和12导体表心电图监测,实现传统和兼顾两种CRT工作模式(成功率100%),且两种CRT工作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均分别小于CRT术前[(115.78±19.30)ms、(137.03±19.76)ms比(155.72±28.78)ms,P均〈0.01]。静息状态下,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畸程度低于传统模式,QRS波平均时限短于传统模式[(115.78±19.30)ms比(137.03±19.76)ms,P〈0.01]。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较传统模式减少15.5%。结论传统CRT工作模式强调100%双室起搏夺获,弃用自身房室传导,造成QRS波偏宽畸,可能是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刘可郭涛蒲里津赵玲李淑敏华宝桐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双室起搏QRS
心内射频、ICD和心脏起搏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应用研究
郭涛赵淮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肖践明杨西云任国均梁立权
室速室颤是绝大多数心性瘁死的直接原因,寻找有效防治手段一直是医学界紧迫的任务,通过边研究、边应用、边推广,共收汉36例室速/室颤患者,完成ICD植入13例,心内射频17例和普通起搏器植入9例,未发生手术死亡和其他严重并发...
关键词:
关键词:室速室颤埋藏式除颤器
单左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实现双心室再同步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单左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算法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AVD)实现双心室再同步的可行性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入选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Ⅰ类适应证并植入带RAAV功能的三腔或双腔起搏器的CHF患者64例,其中RAAV单左室起搏(LUVP)组(单左室组)32例,以标准双室起搏(BVP)组(标准双室组)32例为对照组。两组给予标准心脏超声优化,比较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十二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主肺动脉射血前时间差(IVM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EA峰间距(E/A pd)、QRS波时限、年平均治疗费用、NYHA分级、6min步行试验(6MWT)等指标。结果与标准双室组比较,单左室组电池寿命更长[(7.8±0.3)年vs(4.5±0.2)年,P<0.001],QRS波时限短[(136±10)ms vs(142±11)ms,P<0.05],优化耗时较短[(20±4)min vs(52±8)min,P<0.001],MRA更少[(3.1±1.1)cm^2 vs(3.7±1.2)cm2,P<0.05],IVMD缩短[(64.2±12.8)ms vs(72.3±13.6)ms,P<0.05],年均治疗费用低[(1.3±0.1)万元vs(2.2±0.2)万元,P<0.001];AVI增加[(21.8±2.3)cm vs(20.6±2.1)cm,P<0.05],余指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AV单左室起搏可实现双室再同步,疗效不劣于标准BVP,且更符合生理性并降低治疗费用。
蒲里津赵璐露郭涛王钰李淑敏华宝桐杨军赵玲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内射频、心脏起搏和ICD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应用研究
郭涛赵淮韩明华李淑敏赵玲刘中梅肖践明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VT/VF的治疗方面作了许多探索,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心内射频消融/埋藏式心内除颤/心脏起搏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技术尚未成熟,方法尚未完善和统一。该项目根据研究结果和应...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脏起搏致死性心律失常
起搏参数调整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起搏参数调整对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65-86(70.5±11.5)岁。随访期间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测距、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观察起搏系统干预前后的疗效、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随访期内实施起搏系统干预共168次,其中调整AVD27例、调整起搏频率19例、调整感知性能14例、改变起搏模式8例、起搏故障探查术6例、VVI改DDD8例,3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被纠治。优化起搏系统前后,“起搏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分值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起搏系统可确保起搏治疗高效、安全,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搏系统优化应坚持提高随访效率、个体化原则。
张代民濮江沁陈绍良郭涛李淑敏
关键词:心脏起搏量表
三尖瓣置换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冠状静脉窦实现DDD起搏一例13年随访被引量:3
2013年
笔者13年前为三尖瓣置换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起搏器,将剪去羽状侧突的心室被动电极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中静脉成功实现DDD永久起搏。与经静脉跨三尖瓣右室起搏比较,经冠状静脉实现VVI/DDD有非开胸心外膜起搏、不跨三尖瓣心室起搏、仿中心型心室激动等优势。该方法能否替代传统右室起搏值得探索。
郭涛华宝桐赵玲李淑敏杨军
关键词:三尖瓣置换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DDD起搏
植入式心电记录器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植入式心电记录器(ILR)在观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1岁。经常规检查未能明确复发原因,根据病情分别选择植入Medtronic公司RevealRDX9528型、Reveal XTTM9529型ILR监测复发时的心电事件,以帮助确诊。结果 7例植入ILR的患者平均随访(12.7±5.1)个月。随访期内7例患者共记录心电图191段,其中患者手动触发记录49段,ILR自动触发记录142段,64段心电图为心律失常事件。根据症状-心律相关性,监测到6例患者出现胸闷、晕厥等症状,其中5例患者明确为心律失常性事件引起,1例为非心律失常性事件引起。1例无症状发作。提示ILR诊断复发原因的效率为85.71%。根据ILR监测结果明确病因的6例患者得到进一步治疗,症状发作好转或减少。结论 ILR用于诊断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安全、高效、监测时间长、信息量大等优点,动态优化ILR系统,将进一步提高ILR在临床诊断、疗效追踪、指导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芳郭涛李淑敏
关键词:射频消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