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埃克替尼
  • 3篇多西他赛
  • 3篇盐酸
  • 3篇盐酸埃克替尼
  • 3篇培美曲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肺癌
  • 2篇晚期
  • 2篇腺癌
  • 2篇化疗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腺癌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心型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9篇郭磊
  • 5篇胡毅
  • 4篇汪进良
  • 4篇李爱洁
  • 2篇钱海利
  • 2篇王海娟
  • 1篇张涛
  • 1篇卢灿荣
  • 1篇陈香美
  • 1篇陶海涛
  • 1篇王涌
  • 1篇刘述文
  • 1篇乔治
  • 1篇刘欢
  • 1篇李春晓
  • 1篇赵书
  • 1篇杨力
  • 1篇陶海涛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心型与周围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疗效及预后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中心型与周围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一线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肿瘤科使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toposide and carboplatin,EP)或依托泊苷联合卡铂(etoposide and cispatin,EC)方案一线治疗的122例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表现分为周围型组和中心型组,统计分析两组的一线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一线治疗有效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8.2%vs 73.6%,P=0.57);疾病控制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7.0%vs 89.5%,P=0.67);一线治疗无进展生存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0个月vs 5.3个月,P=0.46),总生存期周围型组显著优于中心型组(18.5个月vs 12.9个月,P=0.00)。结论一线治疗使用EC或EP方案,周围型SCLC的总生存期好于中心型SCLC。
李爱洁王键玮郭磊汪进良胡毅
关键词:肺小细胞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
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对器械和脏器的检测识别: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场景中对器械和脏器检测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国内4家大型三甲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3份)、辽宁省肿瘤医院(2份)、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2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份)]共计8份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手术视频。使用PR软件每5~10 s进行抽帧转换为图帧,转换后进行人工去重,去除明显雷同图帧和模糊图帧以确保质量。转换并去重后,抽帧图像共3369张,图像分辨率为1920×1080 PPI,用LabelMe实例分割图像;共计23个类别包括静脉、动脉、缝针、持针器、超声刀、吸引器、出血、结肠、钳子、胆囊、小纱布、Hem-o-lok夹、Hem-o-lok钳子、电钩、小肠、肝圆韧带、肝脏、网膜、胰腺、脾脏、吻合器、胃和Trocar穿刺器。将抽帧图像按照9∶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训练集和模型验证集,使用YOLOv8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采用精确度、召回率、精确度均值和平均精确度均值(mAP)评价检测识别准确性。结果训练集3032帧图像,23个类别共计30895个实例分割数量;验证集337帧图像,共计3407个实例分割数量。使用YOLOv8m模型训练,训练集损失曲线中损失值随迭代计算轮次增加而逐步平滑下降。训练集中,23个类别检测识别AP值均达0.90以上,23个类别mAP为0.99。验证集中,23个类别mAP为0.82。单一类别中,超声刀、持针器、钳子、胆囊、小纱布和吻合器的AP值分别为0.96、0.94、0.91、0.91、0.91和0.91。模型成功推理应用于时长为5 min的腹腔镜下缝合胃肠共同开口视频片段。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计算机视觉可高效准确并实时地检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各手术场景中的脏器和器械。
张珂诚乔治杨力张涛刘凤林孙大川谢天宇郭磊卢灿荣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我院肿瘤患者数据库,回顾性筛选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本中心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集年龄、性别、PS评分、肿瘤分期、分子病理改变、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相关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生存随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例患者,共27例患者接受了EGFR突变基因检测,其中EGFR突变阳性21例。近期疗效方面,RR为38.1%(16/42);DCR为73.8%(31/42)。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全组人群中位PFS为14.5个月(95%CI:12.4–16.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FS与年龄、PS评分、治疗前CEA水平、是否放疗、是否脑转移无关(P 〉0.05),而与性别、吸烟状况、EGFR基因突变状况有关。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恶心呕吐,大部分为Ⅰ~Ⅱ度。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临床效果显著,耐受性好,可作为EGFR敏感突变的新选择。
郭磊李爱洁王键玮陶海涛胡毅
关键词:埃克替尼肺腺癌
盐酸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不同联合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系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以不同次序联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PC-9的作用。方法:运用xCELLigence系统检验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盐酸埃克替尼单药作用于PC-9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联合的不同组合方式对PC-9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影响及凋亡。结果:1埃克替尼对PC-9细胞作用60 h后的IC50值为5.3μM;多西他赛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21.5 mg·m L-1;培美曲塞对PC-9细胞作用36 h后的IC50为30μM。2Annexin V-FITC凋亡实验观察到化疗药先于埃克替尼应用对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先用多西他赛组细胞凋亡率为(23±0.2)%,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0.2±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15.8±0.4)%;先用培美曲塞组细胞凋亡率为(36.3±0.03)%,高于先用埃克替尼组(14.7±0.1)%和两药同时用药组(3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仪周期检测结果显示埃克替尼先于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用药或两药同时应用时PC-9细胞G0/G1期比例比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用药组高。结论: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先于埃克替尼应用方案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优于晚用埃克替尼或同时应用埃克替尼。
郭磊王键玮李爱洁汪进良刘欢李春晓王海娟钱海利胡毅
关键词:埃克替尼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肺癌
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联合盐酸埃克替尼不同序贯用药时序及选择合理用药时机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联合化疗药(多西他赛、培美曲塞)以不同次序序贯及选择合理用药时机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GLC-82的作用。方法:运用x CELLigence系统检测多西他赛、培美曲塞、盐酸埃克替尼单药作用GLC-82的IC50,及单药在GLC-82细胞内的时间依赖性IC50,并检测盐酸埃克替尼不同次序联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对GLC-82的增殖毒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埃克替尼与二者联合的不同次序对GLC-82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在作用36 h后在细胞内达到平衡期,而埃克替尼在作用60 h后在细胞内达到平衡期。多西他赛作用于GLC-82细胞系36 h的IC50为25 mg·m L-1,培美曲塞作用于GLC-82细胞系36 h的IC50为560μmol·L-1,埃克替尼作用于GLC-82细胞系60 h的IC50为10μmo·L-1。先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后用埃克替尼方案与其他用药方案相比,细胞倍增时间显著增加:D-I组倍增时间为(–829.1±46.9)h;P-I组倍增时间为(–342.0±3.4)h,与其他序贯联合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可使细胞阻滞在G2/M期(培美曲塞阻滞在S期),细胞生长抑制效果更好(P<0.05)。结论:先于埃克替尼使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并且选择合理的用药时机为体外抑制NSCLC细胞增殖的最佳联用方案。
郭磊汪进良钱海利王海娟胡毅
关键词:埃克替尼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序贯用药
双侧髓质海绵肾合并先天性偏身肥大一例
2003年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腰痛伴尿频、尿急3 d于2002年7月8日急诊入院.急诊查WBC19.4×109/L、中性粒细胞0.872、淋巴细胞0.08,尿蛋白1.5 g/L、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35~40/HP,双肾B超示双肾增大、右肾盂轻度积水.
王涌郭磊刘述文陈香美
关键词:腰痛尿频尿急
依维莫司治疗多线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索依维莫司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对多线治疗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依维莫司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的方案以小剂量逐渐加药法治疗21例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1例中,男18例,女3例,中位年龄52岁,肿瘤分期均为Ⅳ期。4例因2级/3级不良反应放弃服药,稳定9例(52.9%),疾病进展8例(47.1%),未出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疾病控制率5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个月(95%CI:2.337~3.663),中位生存期7.8个月(95%CI:6.187~9.413)。患者耐受基本良好,出现4例3级/4级不良反应,表现为口腔炎和间质性肺炎,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级/2级。结论依维莫司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以小剂量逐渐加量法治疗多线治疗后进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耐受性良好。
王键玮李爱洁郭磊赵书陶海涛汪进良胡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依维莫司
以埃克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联合化疗药物对人肺腺癌细胞株的作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以人肺腺癌EGFR野生型GLC-82细胞和EGFR突变型PC-9细胞为研究对象,选择EGFR-TKI代表药物盐酸埃克替尼与化疗药(多西他赛/培美曲塞)联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分别观察埃克替尼与多西他赛、培关曲...
郭磊
关键词:埃克替尼多西他赛培美曲塞
文献传递
大鼠脊髓损伤后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β淀粉样蛋白(Aβ)的表达变化,并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降低Aβ蛋白表达,观察其对大鼠功能恢复、神经元存活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Aβ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一采用S...
郭磊
关键词:脊髓损伤病理机制Β淀粉样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