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护理
  • 3篇化疗
  • 3篇骨折
  • 2篇上皮
  • 2篇细胞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肿瘤
  • 2篇化道
  • 2篇活质量
  • 1篇单抗
  • 1篇训练护理
  • 1篇药物疗法
  • 1篇一线治疗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不良
  • 1篇营养状况
  • 1篇掌指
  • 1篇掌指骨
  • 1篇掌指骨骨折

机构

  • 10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孙艳
  • 4篇钟敏
  • 3篇何声秀
  • 1篇于晓旻
  • 1篇陈春风
  • 1篇宋晨
  • 1篇李曼
  • 1篇赵金波
  • 1篇李金英
  • 1篇朴海龙
  • 1篇孙利敏

传媒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黑龙江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分析靶向治疗对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84例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铂类+紫杉醇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铂类+紫杉醇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RECIST和CA125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1.86%、44.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51%、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51%(3例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心律失常、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2例恶心、呕吐、2例高血压、3例心律失常、2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16.12±3.5)个月,对照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9.54±4.80)个月,观察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优于单纯化疗,值得推荐用于复发耐药(难治)卵巢癌。
孙艳
关键词:靶向治疗复发性耐药性卵巢癌贝伐单抗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35例临床报告
2015年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间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化疗的晚期尿道上皮癌35例(其中膀胱癌29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癌2例)的临床资料,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周期。结果:总有效率51.4%(18/35)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病情平稳11例,进展6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5.7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III^IV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2.9%(8/35)和20%(7/35),非血液学毒性有消化道反应和乏力,其余有转氨酶升高,瘙痒、皮疹,发热等,多为轻中度。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3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尿道上皮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临床推广作为一线标准方案选择。
何声秀孙艳钟敏
关键词:尿道肿瘤吉西他滨顺铂
研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4月9日-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对2组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优良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优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孙艳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支架掌指骨骨折系统护理干预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强化护理模式的 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强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8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占40例.将实施常规手术与基本护理的患者划为对照组,实施强化护理的患者划为观察组.对比上述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跟骨Gissane角及B?hler角改善情况、运动功能(Fugl-Meyer)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观察术后患者的足部功能(Maryland)评分以及优良率情况,将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跟骨Gissane角及B?hler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然而组间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为(75.61±6.38)分、Barthel评分为(76.89±6.48)分,均较术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为(90.36±5.24)分,优良率为90.00%,均较对照组更佳,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强化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促进足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孙艳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免疫疗法与化疗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免疫疗法(DC-CIK)与化疗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化疗疗法基础上采用DC-CIK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FOLFOX方案)化疗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60.3%,高于对照组的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4与CD+3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25.9%和总生存率为34.5%,高于对照组的17.2%和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C-CIK与化疗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强化化疗敏感性,保证治疗效果,延长生存周期,适于临床推广。
何声秀孙艳钟敏
关键词:DC-CIK药物疗法消化道肿瘤
肝素结合细胞因子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细胞间质化的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细胞因子(Midkine)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技术在乳腺癌细胞中沉默Midkine的表达,及利用慢病毒高表达Midkine基因在正常乳腺表皮细胞中。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hRNA干扰或高表达后的正常乳腺表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Midkine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Transwell小室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分析Midkine基因高低表达对正常乳腺表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结果首先观察了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idkine的表达情况。其中Midkine只有在BT549、MDA-MB157和MDA-MB436间充质乳腺癌细胞(Mesenchymal cell)中表达,而正常细胞和上皮细胞乳腺癌细胞(Epithelial cell)中不表达。BT549细胞中两种不同shRNA降低Mdikine蛋白表达的效率分别达到100%和90%。HMLE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Midkine高表达效率非常高。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Midkine-shRNAs转染组BT549细胞的生长速度较阴性对照组降低(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dkine-shRNAs转染组BT549细胞的增殖指数为(36.06±2.12)%和(32.06±3.46)%,明显低于对照组53.06±3.68%。同时观察到EMT标识物B连环蛋白(β-catenin)、N钙粘蛋白(N-cadherin)在Midkine-shRNAs转染组BT549细胞中表达上调。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两个Midkine-shRNA转染组BT549细胞迁移(Migration)细胞数为零和(7±4.4)个/高倍视野,它们的侵袭(Invasion)细胞数为(38±7)和(46±8)个/高倍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迁移(Migration)细胞数(178±14)个/高倍视野,侵袭(Invasion)细胞数(232±35)个/高倍视野。同时也观察到高表达Midkine正常乳腺上皮细胞表现出间质化(EMT)的表型,EMT标识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连环蛋白(β-catenin)在Midkine高表达HMLE细胞中表达下调的现象。细胞划痕实验显示Midkine高表达HMLE细胞组的迁移距�
于晓旻朴海龙孙艳李金英钟敏
关键词:SHRNA干扰细胞侵袭
奥氮平在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奥氮平防治中、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奥氮平对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患者先后二次化疗奥氮平、托烷司琼及地塞米松防治恶心、呕吐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联合奥氮平)与对照组(不含奥氮平组)急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2%(7/135)和5.9%(8/135)无明显差异(P>0.05);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9.3%(26/135)和32.6%(44/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13.3%和12.6%)、嗜睡(5.9%和5.2%)、便秘(5.2%和6.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对中高度致吐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更优,能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何声秀孙艳陈春风钟敏
关键词:奥氮平化疗恶心呕吐生活质量
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EGFR-TKIS靶向治疗,其中接受埃可替尼治疗43例(埃可替尼组),接受厄洛替尼治疗41例(厄洛替尼组)。埃可替尼组口服埃可替尼125 mg,3次/d;厄洛替尼组口服厄洛替尼150 mg,1次/d,两组均治疗4周(第1次复查时)后评价疗效,并按临床特征如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是否曾化疗各亚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埃可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个月(95%CI:2.35~9.65),厄洛替尼组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65~6.35),两组比较,P〉0.05。埃可替尼组、厄洛替尼组有效率分别为27.9%、19.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8%、48.8%,两组比较,P均〉0.05。性别、吸烟状态、病理类型、是否曾化疗各亚群中位PF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埃可替尼组、厄洛替尼组发生Ⅲ级以上腹泻分别为1、3例,间质性肺疾患分别为0、1例,Ⅱ级肝功能损伤分别为0、2例,Ⅰ级骨髓抑制分别为1、0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埃可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当,厄洛替尼在腹泻、肝功能损伤和间质性肺疾患发生率上高于埃可替尼,但只有埃可替尼组患者发生了骨髓抑制。
孙艳宋晨李曼赵金波孙利敏
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厄洛替尼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人体测评法(SGA评价法)对其第1、2、3个月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营养补给。结果 6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经评价后,第3个月的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数、体质量指数及实际测量体质量/理想体质量分别为(231.44±69.29)mg/L、(131.34±21.48)g/L、(1.58±0.48)×109/L、(23.34±3.61)kg/m2、(107.44±7.87)%,优于第2个月的(217.55±90.43)mg/L、(120.41±17.44)g/L、(1.50±0.41)×109/L、(20.16±2.01)kg/m2、(96.41±4.22)%和第1个月的(198.52±87.42)mg/L、(112.48±17.47)g/L、(1.41±0.25)×109/L、(17.44±2.03)kg/m2、(88.94±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优于第2个月和第1个月(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常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临床中须依据SGA评价法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判定,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化疗前注意营养状态评估,化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治疗。
孙艳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化疗营养不良
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行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计算机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尺梭骨双骨折患者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康复训练护理方案干预,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的临床总有效率、出院后后90天的各项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经康复训练护理方案干预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其腕弯曲评分为68.02±6.52分,腕背伸评分为65.97±4.25分、前臂旋前评分为47.22±4.54分及前臂旋后评分为45.55±6.0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尺挽骨双骨折患者行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作用效果肯定,可提高临床效果,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且恢复期间并发症少,预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孙艳
关键词:康复训练尺桡骨双骨折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