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凯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学
  • 3篇造影
  • 3篇脑梗
  • 2篇预后
  • 2篇受体
  • 2篇缺血
  • 2篇细胞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脑缺血
  • 2篇结核
  • 2篇急性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梗死
  • 2篇肺结核

机构

  • 16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作者

  • 16篇钟凯
  • 7篇罗林
  • 5篇周维彬
  • 2篇陈雯
  • 2篇邓娟
  • 2篇张晓宇
  • 1篇毛炜
  • 1篇王诗

传媒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1年6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30例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剂量CT扫描的肺部病变检出率、CT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多排螺旋C T扫描病灶数目、肺结节、钙化灶、支气管气相、空洞、毛刺征、胸膜肥厚粘连等的检出率上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CT图像质量平均1分、2分、3分、4分的比例均与常规剂量扫描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L)、CT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radiation dose,ED)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结论: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显著,能明显减少辐射剂量,对肺结核征象的检出率高,且图片质量与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相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适合儿童进行检查。
陈雯钟凯
关键词:儿童肺结核多排螺旋CT扫描低剂量
多层CT在囊腔型肺癌及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CT(MDCT)在囊腔型肺癌及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部病变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7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8岁。对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记录病灶最大直径、囊壁最大厚度,并观察腔壁是否均匀、腔内壁规整度、腔内是否分隔、腔内是否有血管形成、病灶是否出现分叶、毛刺征、患者是否伴有胸膜凹陷等影像学特征,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D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等相关诊断学指标。结果根据病灶性质不同,分为恶性组(伴有薄壁囊腔型肺癌)84例和良性组(空洞型肺结核)80例。恶性组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囊壁最大厚度测定值均低于良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8.63±5.20) mm vs (25.14±6.33) mm、(1.89±0.58) mm vs (2.75±0.74) mm;P=0.000、0.000];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腔壁均匀、腔内壁规整、腔内分隔、病灶毛刺征出现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组患者的不规则囊腔形态、腔内血管形成、病灶分叶状表现均高于良性组(P <0.05);恶性组患者的胸膜凹陷发生率低于良性组患者(P <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MDCT检查鉴别诊断囊腔型肺癌与空洞型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3.75%,漏诊率为14.29%,误诊率为26.25%。结论囊腔型肺癌、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差异显著,MDCT检查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周强周维彬钟凯罗林
关键词:多层CT空洞型肺结核
乳腺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PR的关系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乳腺癌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ER、PR表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增强MRI表现与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增强MRI表现中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乳腺癌患者其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55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癌20例;三种病理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在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延迟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增强MRI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阴性者根据其增强MRI表现,在边缘特征、内部强化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阴性者其增强MRI表现在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与增强MRI表现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有关;病理类型与边缘特征与强化模式有关;ER阳性与边缘特征与内部强化方式有关、PR阳性与边缘特征、早期强化模式有关。
庞孟春钟凯俸跃波周强蒋炜杰
关键词:乳腺癌增强磁共振成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MRI肝特异性造影剂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与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观察磁共振成像(MRI)肝特异性造影剂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并分析其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98例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并...
钟凯
关键词:肝脏肿瘤影像学
MRI检查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及评估患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核磁共振(MRI)检查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及评估此病患儿预后的效果.方法:将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儿入院后,对其均进行MRI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以对其进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标准,统计并比较用MRI检查和脑电图检查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同时比较进行MRI检查后病情得到确诊的患儿中MRI图像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患儿感染控制的时间及其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用脑电图检查诊断这80例患儿的病情相比,用MRI检查诊断其病情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更高,P<0.05.在进行MRI检查后病情得到确诊的4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MRI图像存在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和重度异常的患儿分别有23例、15例和5例;其中,MRI图像存在重度异常患儿感染控制的时间长于MRI图像存在中度异常患儿与轻度异常患儿,其后遗症的发生率高于MRI图像存在中度异常患儿与轻度异常患儿,P<0.05;其中,MRI图像存在中度异常患儿感染控制的时间长于MRI图像存在轻度异常患儿,其后遗症的发生率高于MRI图像存在轻度异常患儿,P<0.05.结论:用MRI检查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较高,用该检查评估病毒性脑炎患儿的预后较为准确.
干艳英钟凯
关键词:MRI检查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
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发病后6h内行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CTA),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并将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分类统计,评价CTA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结果 6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例可见大脑中动脉主干征,其余71例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A显示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4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3例,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重度狭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例,CTA未见异常32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中能及时确定导致脑梗塞的责任血管,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周维彬邓娟钟凯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塞体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预后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脑灌注成像(MRPI)在颈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73例颈动脉狭窄致TIA患者的病历资料,均在我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RPI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TIA规范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纳入无脑梗死组。结果 73例TIA患者共14例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为19.2%。脑梗死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 CBF)显著低于无脑梗死组(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达峰时间(TTP)与无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rCBV与rCBF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850,最佳阈值为1.010、1.195,灵敏度为79.7%、62.7%,特异度为71.4%、100.0%。结论 MRPI对TIA患者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通过rCBV、rCBF等脑灌注参数可以预测其脑梗死风险。
钟凯黎本丰俸跃波罗林周强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脑梗死
MRI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不同病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和疾病严重程度。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分为A组(病程不超过2年)34例,B组(病程超过2年)31例。观察两组患者MRI征象,并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比较两组骨髓水肿范围和滑膜炎范围等差异。结果两组骨髓水肿、滑膜炎、腱鞘炎和骨侵蚀征象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骨髓水肿范围和滑膜炎范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MRI检查可清晰显示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特征性改变,并采用定量分析软件能够为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可靠的量化信息。
钟凯周维彬罗林俸跃波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手腕部骨关节
常规MRI扫描结合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常规MRI扫描及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6月,对59例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其中18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CP采用不屏气厚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重度T2WI扫描,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RI及MRCP对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5%,其中MRCP诊断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准确率分别为96.8%和86.9%。结论 MRCP对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3D原始图像、常规MRI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胆管结石和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黎本丰罗林干艳英钟凯邓娟张晓宇
关键词:胆道梗阻磁共振成像胆道造影术
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清CTRP-3、LDL-C及MMP-9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评价
2023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急性脑梗死(ACI)后出血转化(HT)的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于简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6例ACI患者,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5例)和非HT组(161例),对比两组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CTRP-3、LDL-C及MMP-9;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模型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CTRP-3、LDL-C及MMP-9诊断HT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HT组的BF、BV低于非HT组,而MTT、PS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41,t=-5.777,t=5.863,t=6.954;P<005)。HT组的CTRP-3、LDL-C均低于非HT组,而MMP-9高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8,t=-5.835,t=6.93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F、BV、MTT、PS、CT综合参数、CTRP-3、LDL-C及MMP-9诊断HT的AUC值分别为0.790、0.779、0.738、0.775、0.949、0.692、0.777和0.785;灵敏度分别为88.90%、100.00%、53.30%、66.70%、100.00%、88.90%、66.70%和78.60%;特异度分别为64.60%、51.60%、91.30%、77.60%、81.40%、47.80%、78.90%和75.80%;CT灌注图像参数与CTRP-3、LDL-C和MMP-9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02,Z=4.563,Z=3.704;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CTRP-3、LDL-C及MMP-9水平与ACI后HT具有密切关联,监测其变化程度有助于为预测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钟凯毛炜周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