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相机
  • 3篇国家级自然保...
  • 3篇保护区
  • 2篇鸟类
  • 2篇物种
  • 2篇红外相机
  • 1篇雕鸮
  • 1篇东寨港
  • 1篇动物
  • 1篇杜鹃
  • 1篇雄鸟
  • 1篇燕雀
  • 1篇夜行
  • 1篇有蹄类
  • 1篇越冬
  • 1篇越冬种群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机构

  • 14篇嘉道理农场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海南东寨港国...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作者

  • 14篇李飞
  • 3篇杨剑焕
  • 3篇郑玺
  • 1篇李权
  • 1篇卢刚
  • 1篇罗益奎
  • 1篇李国诚
  • 1篇李灏
  • 1篇卢刚
  • 1篇张华荣

传媒

  • 6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森林与人类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大自然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腾冲发现贡山麂被引量:3
2019年
麂属(Muntiacus)是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的中小型森林鹿科动物类群(马世来等,1986)。全球现生麂类共有13种(IUCN,2018),中国记载有8种(蒋志刚等,2017)。由于在分类上长期以来存在的混乱与变动,麂属一些物种在中国的分布与状况尚不明朗,东喜马拉雅区域特有的贡山麂(M.goregshanensis)便是其中之一。
黄湘元张兴超陈辈乐李飞
关键词:红外相机有蹄类鹿科麂属
海南东寨港发现斑胸滨鹬被引量:1
2014年
2013年11月15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一片农田(19°53’51.80”N,116°37’01.78”E)观察到1只斑胸滨鹬(Calidris melanotos)(图1),该片农田用作种植蔬菜和饲养水蚤。
卢刚林江李飞李灏吴昭榆陈辈乐宋亦希
关键词: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田蔬菜
广西西大明山冠斑犀鸟的繁殖生物学
2020年
作者于2014和2015年在广西西南部的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研究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的繁殖生物学特征,以直接观察法或红外相机共观察5巢犀鸟,2014年2巢,2015年3巢。研究显示,西大明山的冠斑犀鸟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始营巢繁殖,雌鸟进入巢洞并在雄鸟协助下自封在其内,期间与幼鸟完全依靠雄鸟喂食。雄鸟带回巢的食物中,数量上有超过80%是果实。雌鸟在封巢期间完成换羽,并和幼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破巢而出,封巢时间为89 d和93 d(n=2),繁殖成功率为100%(n=4),平均出巢幼鸟为(2.3±0.5)只(2或3只,n=4)。营巢树与人工林/林下作物的平均距离为87 m(0~210 m,n=3),其中,两棵生长在当地人经常使用的山路旁。营巢树种分别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及金叶树(Chrysophyllum lanceolatum),营巢树平均胸径为73.7 cm(72.0~75.0 cm,n=3),巢洞高度为7.8 m和9.0 m(n=2)。其中两棵营巢树在2014年和2015年的繁殖季均被重复利用。研究结果显示,西大明山的冠斑犀鸟在繁殖期间能承受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从封巢时间来看,雏鸟成长所需的时间与南宁动物园笼养环境下差别不大,显示当地食物资源不缺,但天然林破碎化严重,高大乔木较少,营巢树洞资源的缺乏似乎是制约西大明山冠斑犀鸟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保护区加强护林力量,积极探索种植速生大胸径本土树种的可行性,并同时开展人工巢箱应用的研究。
罗益奎陈辈乐李飞郑玺农立初
关键词:次级洞巢鸟鸟类保护食性
海南海口发现灰瓣蹼鹬
2023年
2022年4月5日,在海南海口新埠岛旧船厂的沙地上(110°22′23″E,20°01′15″N,海拔0m)拍摄到1只瓣蹼鹬类个体照片(图1)。被发现时该鸟卧在沙堆中梳理羽毛,不太畏惧人,人可以靠得很近,观察十几分钟后其飞向海里与10只红颈瓣蹼鹬(Phalaropus lobatus)汇合游走。拍摄到的个体,自眼后耳区开始,经眼到眼前缘有一黑色月型带斑,头顶具灰色斑延伸至枕部,肩和翅上覆羽灰色,下体白色,喙直、黑色,基部有少许黄色。经鉴定为灰瓣蹼鹬(P.fulicarius)(约翰·马敬能等2000)。
程成梁晋铨李飞李飞任荣霞
云南腾冲发现苍头燕雀
2017年
2016年11月13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腾冲分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野外监测时拍摄到1只苍头燕雀(Fringilla coelebs)(图1)。发现地点位于腾冲分局的曲石片区(25°16′14.762″N,98°44′15.951″E,海拔3 287 m),为高山箭竹(Sinarundinaria sp.)、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p.)林生境。
郑玺李绍明黄湘元李飞
关键词:燕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
广西发现灰颊仙鹟和黄胸柳莺被引量:1
2014年
2014年5月12日15:45时,在广西大新县下雷自然保护区谨汤村附近(22°44'55.26″N,106°51'20.79″E,海拔331 m)观察到1只似海南蓝仙鹟(Cyornis hainanus)雌性的仙鹟站在树枝上高声鸣唱,鸣声与海南蓝仙鹟有很大区别,慢慢靠近观察后发现此鸟颊部灰色,喉部浅黄,符合灰颊仙鹟(C.poliogenys)的鉴定特征。
李飞王波
关键词:鸣声颊部雄鸟观鸟
海南岛黑脸琵鹭越冬种群的变化与保护策略
2021年
海南岛是全球濒危水鸟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重要的越冬地之一。在2004年至2021年每年的1月,对在海南岛越冬的黑脸琵鹭种群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黑脸琵鹭越冬种群数量整体上在增大,但是在海南岛内最大的黑脸琵鹭越冬地北黎湾,黑脸琵鹭越冬种群的数量在明显减小;近年来,后水湾和儋州湾黑脸琵鹭越冬种群数量不断增大,后水湾和儋州湾已经成为与北黎湾同样重要的黑脸琵鹭越冬地;在分布格局上,从调查初期时的黑脸琵鹭越冬种群在局部地区集中分布逐步转变为在西北部沿海多区域分布;虽然海南岛全岛的黑脸琵鹭越冬种群数量在增大,但是其占全球黑脸琵鹭种群数量的比例却在减小。加强基础研究、扩大黑脸琵鹭保护地面积和完善保护地管理是未来海南岛黑脸琵鹭保护工作的关键。
李飞卢刚冯尔辉罗理想陈正平李海雄
关键词:黑脸琵鹭越冬种群数量
广东省珠海市近海诸岛水獭现状与保护建议被引量:8
2017年
水獭作为我国珍稀濒危的兽类之一,长期以来未得到研究者与保护生物学者的足够重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我们通过半结构性访谈、样线、红外相机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珠海近海10座岛屿的水獭现状进行了快速调查,以期为今后该地区的水獭保护工作提供本底数据和科学支持。调查结果显示,面积较大的近海岛屿曾经都有水獭分布,但种群数量已严重下降,在一些岛屿上可能已经消失。我们在横琴岛仍发现欧亚水獭(Lutra lutra)残存的种群,为华南地区的水獭保护带来了希望;但横琴岛的经济开发正对其栖息地产生威胁。笔者建议尽快将横琴岛的水獭活动区域划为保护地,避免其受到开发建设的影响,同时尽快开展我国其他地区的水獭现状调查,以制定我国水獭的保护策略。
李飞郑玺张华荣杨剑焕陈辈乐
关键词:物种保护珠江口
广西弄岗发现林雕鸮被引量:4
2014年
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安装的红外自动相机(夜鹰DTC-560K)拍摄到了林雕鸮(Bubo nipalensis)。经查阅相关文献(郑光美2011,周放等2011),确定为广西鸟类新纪录。该红外自动相机安装在石灰岩山的常绿阔叶林区内一个季节性蓄水坑旁边(海拔约238 m),
宋亦希陈天波李飞温柏豪蒙渊君杨剑焕
关键词:雕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动相机季节性红外
海南鸟类新记录——白眶鹟莺
2019年
2018年12月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公园内(110°20’06. 16″E,20°04’16. 93″N,海拔3 m)拍摄到莺类(图1):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鲜黄色;头顶中央冠纹呈橄榄绿色,未杂有明显的灰色条纹,可与韦氏鹟莺Phylloscopus whistleri相区别;头顶具2道黑色的侧冠纹,头侧呈橄榄绿色;眼眶黄色但不成全环,可与金眶鹟莺P. burkii相区别(Baker,1997);大覆羽先端黄色,形成1道翅斑。经查阅相关资料(Alstrom et al.,2006;Clement et al., 2016 ),鉴定为白眶鹤莺P. intermedium。
陈政佳李飞李飞黄海燕张琦
关键词:鸟类橄榄绿鲜黄色海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