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四川遂宁地区健康成人血浆无机磷参考区间的调查
- 2021年
- 目的:调查四川遂宁地区健康成人血浆无机磷的浓度水平。方法:检测我院6729例体检健康成人血浆中无机磷的浓度水平,验证其检测结果落在行业标准WS/T 404.6-2015血清参考区间范围内的比率是否≥90%,并以非参数法建立其血浆参考区间。结果:遂宁地区健康成人血浆无机磷的浓度水平呈偏态分布(P<0.01),男性与女性在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业标准中的血清参考区间验证女性均通过、男性未通过。遂宁地区健康成人从血浆无机磷的参考区间:男性20~29岁为0.82~1.39 mmol/L、30~39岁为0.77~1.35 mmol/L、40~59岁为0.73~1.29 mmol/L、60~79岁为0.70~1.26 mmol/L;女性20~29岁为0.91~1.42 mmol/L、30~39岁为0.84~1.37 mmol/L、40~49岁为0.83~1.35 mmol/L、50~79岁为0.91~1.41 mmol/L。结论:遂宁地区健康成人血浆无机磷参考区间不能直接引用行业标准中的血清参考区间,各实验室使用血浆样品进行无机磷检测时,宜对血清参考区间进行转换或自建参考区间。
- 刘艳婷肖光军李祥坤杨娜席源陈小冬涂建华
- 关键词:无机磷血浆
-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影像学确诊子宫肌瘤患者785例纳入肌瘤组,影像学检查无妇科疾病、无其他内分泌疾病史者8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受试对象卵泡期血清标本,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瘤组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及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颈(体)平滑肌瘤患者及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高于其他部位子宫肌瘤患者(P<0.05);子宫壁内平滑肌瘤组与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组血清LH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性激素水平异常,不同部位子宫肌瘤患者具有不同的性激素水平。性激素水平检测有助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
- 李祥坤杨淦涂建华陈小冬
- 关键词:平滑肌瘤性腺甾类激素血清
- CK-MB质量法与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比较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联合质量法测定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2年临床确诊的新发病例62例对其进行研究,对照组70例。在发病4~10、18~26、40~52h时同时测定CK-MB、hs-cTNT含量,比较两者在AMI患者中不同时间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联合质量法测定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的临床价值。结果 CK-MB、hs-cTNT两者在发病4~10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K-MB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6%和80.9%,低于hs-cTNT的95.1%和97.2%(P<0.05);两者在18~26h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4%、92.1%和99.2%、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0~52h时hs-c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8.5%、100%,均高于CK-MB质量法的84.4%、79.3%,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作ROC曲线分析时,CK-MB质量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在4~10h和40~52h时分别为0.83、0.77,均低于高敏肌钙蛋白T的0.93、0.97(P<0.05);而在18~26h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质量法测定CK-MB早期效果稍差,而hs-cTNT检测能够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但因两者在病情变化过程中其水平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联合测定两者对诊断和病情更有价值。
- 龚国忠蒲泽晏刘友迎涂建华刘益均刘方久杨瀚轩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高敏肌钙蛋白T
- 遂宁地区表观健康人群低血红蛋白密度参考区间的建立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建立遂宁地区表观健康人群外周血中低血红蛋白密度(LHD)的参考区间。方法:通过9950例20~89岁表观健康人群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计算该人群的LHD水平,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建立该地区LHD的参考区间。结果:各年龄段内男女间LHD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均呈偏态分布;男性各年龄组的参考区间:20~59岁为1. 11%~19. 41%,60~69岁为1. 33%~21. 16%,≥70岁为1. 59%~27. 29%;女性各年龄组的参考区间:20~49岁为2. 09%~27. 29%,50~69岁为2. 28%~29. 64%,≥70岁为3. 27%~34. 83%。结论:成功建立了本地区表观健康人群LHD的参考区间,与通过卫生行业标准《WS/T 405-2012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直接转换所得的LHD参考区间(1. 00%~23. 05%)较一致。
- 肖光军刘艳婷杨娜席源范婵涂建华李祥坤
-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 动态监测hs-CRP和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采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情。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该院126例AMI患者为AMI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NT-proBNP水平,比较不同Killip分级NT-proBNP水平的变化。选择90例AMI患者在4~10h、18~26h、40~52h、72~84h内做hs-CRP水平的动态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KillipⅡ级、Ⅲ级、Ⅳ患者NT-proBNP水平均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llipⅢ级、Ⅳ级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KillipⅡ级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患者的hs-CRP水平在发病4~10h内开始升高,病情好转组敏感度为77%,而病情加重组敏感度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8~26h、40~52h的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72~84h两组病例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10h、18~26h、40~52h、72~84h时间段里,病情好转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病情严重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患者hs-CRP、NT-proBNP随病情加重进行性上升,病情好转时两者水平下降,而持续高水平时提示病情严重。动态监测hs-CRP、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 龚国忠刘友迎蒲泽晏黄刚涂建华李祥坤胡然杨瀚晅
- 关键词: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质
- 病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分析
- 2021年
- 分析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采取病例式教学法的效果,及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校2017级、2018级检验专业学生为例,从中抽取出198例学生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中99例2017级学生设为参照组,给予其传统教学,再将其余99例2018级学生设为实验组,节育器病例式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考试成绩,结果(p<0.05),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较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的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结果(p<0.05),实验组较高,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实施病例式教学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涂建华
-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 用新鲜全血对血细胞仪进行比对和校准的探讨
- 2011年
- 目的:评价本院8台全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重复性试验来检测8台仪器的精密度;使用新鲜全血对8台仪器进行比对试验;用参考仪器给新鲜全血定值,以定值新鲜全血对7台仪器进行校准。结果:通过比对试验各仪器间确实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行校准。校准后8台仪器检测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致性和准确性好。结论:用新鲜全血对多台血细胞仪进行校准,方法简便、可靠,成本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 蒲泽晏涂建华刘方久
-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校准
- 眼袋整形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的眼袋整形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需行眼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进行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对照组25例进行单纯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实验组手术中应用下睑皮肤切口,进行眶隔疝出脂肪摘除或眶隔脂肪囊下移固定后,将眼轮匝肌深面的眶肌筋膜韧带中部剪断,提紧外眦韧带,同时将轮匝肌固定在外眦韧带上,去除适量皮肤,重建眼部紧致流畅的轮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实验组受术者下睑形态良好,无外翻、凹陷、退缩现象,患者满意度高,明显优于时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 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的眼袋整形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切除下睑多余的松弛组织而不会发生睑外翻,使下睑轮廓更加紧致流畅,符合美学要求.
- 高锦越李茂玉涂建华
- 关键词:眼袋整形眼轮匝肌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病毒性脑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急性期各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即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恢复期血清中IL-1β降至正常,而重型患儿脑脊液中的IL-1β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β参与了病毒性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测定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涂建华张传英赵川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白细胞介素-1Β血清脑脊液
- 应用六西格玛原理分析非配套系统常规化学检测的质量水平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评价非配套系统常规化学检测的分析性能,指导质量改进。方法:收集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开展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EQA)和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并依据《WS/T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文件及EQA的允许总误差(TEa)标准,计算各检测项目的σ值和质量目标指数,评价其分析性能,并分析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结果:在28个检测项目中,> 6σ水平的占42. 86%,3σ~6σ水平的占28. 57%,<3σ水平的占28. 57%;σ<6的16个项目中,68. 75%需优先改进正确度,25. 00%需优先改进精密度,6. 25%则需同时改进正确度和精密度,σ> 6的12个项目中,UA因Bias未满足质量要求,也需进行正确度改进。结论:随着国产试剂质量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试剂能满足临床需求,实验室需对其性能进行确认,并使用6σ质量管理理论等管理工具指导质量的持续改进。
- 肖光军刘艳婷范婵罗映杰涂建华
- 关键词:常规化学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