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川

作品数:1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5篇腹壁
  • 4篇单孔
  • 4篇单孔腹腔镜
  • 4篇炎症
  • 4篇炎症反
  • 4篇炎症反应
  • 4篇双钩
  • 4篇丝线
  • 4篇腹股沟
  • 4篇腹膜
  • 3篇套扎
  • 3篇组织学
  • 3篇小鼠
  • 3篇腹膜外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小儿
  • 2篇结扎

机构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作者

  • 16篇费川
  • 15篇李索林
  • 15篇张永婷
  • 12篇刘雪来
  • 6篇孙驰
  • 5篇杨晓锋
  • 4篇刘琳
  • 2篇李萌
  • 1篇徐伟立
  • 1篇崔钊
  • 1篇刘林

传媒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介绍双钩套扎针经腹壁穿刺技术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对25例小儿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前彩超均可探及阑尾回声,阑尾直径0.6~1.5cm。男1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8.5岁。病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6例。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以及阑尾系膜,然后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25例患儿均采用该技术成功切除阑尾。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36±5.69)min。全部患儿术后6~12h可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食。住院2~6d(平均3.5d)。经1~6个月随访,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可消除单纯经脐部操作的筷子效应,是治疗不包裹阑尾炎又一选择性技术。
刘雪来费川张永婷刘琳孙驰方燕彬杨晓锋李索林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腹腔穿刺
磁石辅助腹腔镜取出腹膜后缝衣针1例报告
2019年
腹腔金属针易于游走,因进入体内途径和病史长短等因素影响,金属针可能位于消化道壁内、腹腔内,也可能移行至实质脏器内或腹膜后间隙内.术前影像学检查仅能提供金属针的大致位置,术中金属针的移动性使其寻找犹如"大海捞针",是外科手术处置的难点.2016年10月,我们收治1例腹膜后缝衣针,由于金属缝衣针为铁质,具有磁性,根据既往经验采用磁石辅助腹腔镜下精准定位并成功取出,报道如下.
刘雪来张永婷费川杨晓锋孙驰李索林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缝衣针腹腔镜术前影像学检查金属针实质脏器
脱蜡丝线与传统丝线介导腹壁线结周围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别采用传统丝线与脱蜡丝线在小鼠腹壁缝合打结,探讨术后早期线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比较两种丝线的差异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实验动物为12只Balb/C小鼠。传统丝线组采用无菌4-0带针慕丝线,取9只小鼠,随机分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3个亚组,每组3只,术后7天取材。脱腊丝线组取3只小鼠,只在腹膜外间隙打结,术后5天取材。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各组肉眼下均未见明显异物反应和线结所致的组织学硬块。HE染色可见线结准确位于腹壁的不同解剖学位置。传统丝线组术后7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小鼠的线结周围均未见巨噬细胞浸润(F4/80标志物)和炎症蛋白(IL-6、TNF-α标志物)表达。脱腊丝线组术后5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腹膜外间隙线结周围可见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炎症蛋白表达、MHCⅠ/Ⅱ和CD4浸润,以及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和T淋巴细胞生成的细胞外基质,提示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结论脱腊丝线在腹壁组织内打结术后5天时,即可诱导线结周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异物炎症反应,而传统丝线因表面具有蜜蜡而延迟了异物炎症反应的发生。
刘雪来宋岩彪单颖君张创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
关键词:腹壁脱蜡超敏反应
丝线线结在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异物炎症反应的组织学观察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组,在同一小鼠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0.5 cm长),分别经切口处用无菌平镊提起全腹壁,采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腹壁至壁腹膜内,经切口直视下经原针孔采用钩针将带针丝线折返钩出,经原线道出针,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7 d、14 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冷冻切片用于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各组线结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层和腹膜外间隙组)。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检测显示术后14 d标本皮下组线结周围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异物巨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最显著,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异物巨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最轻微。结论丝线用于腹壁打结深度与线结异物反应呈相关性;线结位于腹膜外间隙引起异物炎症反应轻微,皮下线结异物炎症反应明显。提示对于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炎症反应和线结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刘雪来宋岩彪单颖君张创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
关键词:腹壁动物实验
血管生成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血管生成是指源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血管生成参与多种复杂和重要的生理过程。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则为持续、无控性的生长,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瘤及恶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个多因素调控参与的复杂演变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研究认为其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
张永婷费川徐伟立
关键词:血管瘤
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相关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双钩套扎针完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 258例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除35例因巨大疝、滑动疝、网膜嵌顿或粘连需要另外一个操作孔辅助完成手术外,2 223例成功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出现相关并发症25例(25/2 223,1.11%,),其中4例腹壁下血管穿刺损伤、1例髂外静脉穿刺损伤、2例脐部戳孔网膜嵌顿、1例脐部切口感染、5例线结反应、2例腹股沟区牵拉疼痛不适感、疝复发4例和鞘膜积液形成6例;无肠管或膀胱损伤以及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借助双钩套扎针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虽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美观,若术中操作不当仍可引起并发症。需要术者进一步规范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费川张永婷刘雪来孙驰刘林李萌李索林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结扎术
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术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加强修补术。方法 59例小儿腹股沟巨大疝在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结果 59例患儿的65侧巨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术(包括3例复发疝和1例复合疝),其中16例对侧隐性疝给予同时单纯内环结扎。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2±2.2)min和(15.8±2.7)min。其中术后1例鞘膜积液和2例线结反应,无复发疝、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加强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疝的可靠技术。
费川张永婷李索林刘雪来孙驰
关键词:腹股沟巨大疝单孔腹腔镜
丝线线结在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诱导局部免疫应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其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APC)和CD4+ Th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在同一Balb/C小鼠腹壁自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0.5 cm长),分别经切口处用无菌平镊提起全腹壁,采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腹壁至壁层腹膜内,经切口直视下经原针孔采用钩针将带针丝线折返钩出,经原线道出针,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14 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冰冻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各组线准确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内和腹膜外间隙组)。APC膜表面表达抗原肽-MHC Ⅰ/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APC浸润最明显,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浸润最轻微。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皮下组(2.23±0.31)与肌层组(1.67±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9);肌层组与腹膜外间隙组(0.89±0.0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 0)。三组线结周围CD4+ Th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皮下组线结周围CD4+分子表达最明显,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表达最轻微。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皮下组(1.79±0.17)与肌层组(1.42±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5);肌层组与腹膜外间隙组(0.51±0.15)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 8)。结论丝线位于不同层次腹壁打结与其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过程中APC和CD4+ Th细胞浸润具有相关性;线结位于深层腹膜外间隙引起超敏反应轻微,皮下浅层线结引起超敏反应最明显。提示对于腹腔镜监视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诱导的超敏反应和超敏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刘雪来宋岩彪单颖君张创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
关键词:腹壁免疫应答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改良和介绍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27例小儿非包裹性阑尾炎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正中切口放置30°腹腔镜,脐旁切口放置操作钳,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结扎阑尾系膜,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 2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5~45 min,(31.0±3.5)min。术后1~3 d恢复排气并进流食。术后住院3~6 d,平均4.5 d。经1~6个月随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阑尾切除方法,不但保留了之前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本身的安全、简便特性,而且降低手术配合难度和疲劳感,使操作更加灵活和流畅,为治疗非包裹性阑尾炎增添了一种术式选择。
刘雪来张永婷费川孙驰方燕彬刘琳杨晓锋李索林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肝门部囊性肿物
2015年
病例摘要患儿,女性,2岁。主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40余天住院。病史:患儿40 d 前不明原因出现皮肤巩膜进行性黄染伴皮肤瘙痒、纳差,大便亦逐渐变白呈陶土样,无发热、腹痛症状。体查:T:36.5℃,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消瘦;上腹稍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肋下3 cm,边缘稍钝,质韧,无压痛,脾肋下未扪及,腹内未扪及明显肿物。肝功能检查提示:TBIL 221.8μmol /L,DBIL 200.2μmol /L,ALB 33.7 g/L,
费川杨晓锋李索林
关键词:囊性肿物肝门部巩膜黄染腹壁静脉曲张肝功能检查肝脏肿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