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婷婷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儿童
  • 2篇反应蛋白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清转铁蛋白
  • 1篇脏器
  • 1篇脏器损伤
  • 1篇社区获得性
  • 1篇社区获得性肺...
  • 1篇铁蛋白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转铁蛋白
  • 1篇胃电
  • 1篇胃电图
  • 1篇胃动力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4篇钟婷婷
  • 3篇邓爱芬
  • 2篇肖满田
  • 1篇饶斯清
  • 1篇叶轶坤
  • 1篇蔺增榕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与胃电图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胃动力与胃电图的改变规律。方法选取年龄1-7岁,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的50例儿童为病例组,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分别接受胃肠电图仪检测,分析胃电描记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Ⅰ导联(胃体导联)和Ⅱ导联(联胃窦导联),病例组餐后胃电参数波形平均频率(f)、波形主频率(F)、波形平均幅值(VPP)比餐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餐前餐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餐后胃电参数f、F、Vpp明显比餐前增高,Ⅰ导联Ra无明显差异(P〉0.05),Ⅱ导联Ra有差异(P〈0.05);病例组Ⅰ、Ⅱ导联餐后胃电参数f、F、Vpp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餐后Ⅱ导联f、F、Vpp比Ⅰ导联降低,而对照组餐后Ⅱ导联f、F、Vpp比Ⅰ导联增高。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存在胃电节律异常,胃电基本节律减慢,胃电功率减弱,提示胃排空功能差,胃电参数明显改变与胃动力有密切关系。
邓爱芬肖满田钟婷婷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胃电图儿童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肠道外多脏器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肠道外多脏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确诊的RV肠炎患儿142例(观察组)及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及检查化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合并呼吸系统损伤患儿呕吐>3 d、发热>3 d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合并心脏损伤患儿呕吐>3 d、发热>3 d及中重度脱水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合并肝脏损伤患儿腹泻>5次/d、发热>3 d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合并肾脏损伤患儿发热>3 d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患儿呕吐>3 d、发热>3 d及中重度脱水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肠道外多脏器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蔺增榕饶斯清钟婷婷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多脏器损伤
血清转铁蛋白与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F)与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100例,按新生儿黄疸原因及总胆红素水平进行分组。选取同时间段生产的足月、无黄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患儿的血清TRF和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因素组、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血清TRF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血清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因素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及重度黄疸组血清TRF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血清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黄疸组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RF和CRP水平对帮助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鉴别和疾病演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邓爱芬肖满田钟婷婷
关键词:血清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新生儿黄疸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动态监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动态水平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体鉴别及抗生素治疗终止时机的价值。方法 200例CAP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病毒感染组50例、支原体感染组5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动态监测所有儿童PCT、hsCRP和NEU水平并比较。细菌感染组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依据PCT值调整抗生素的使用,B组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结果 1细菌组治疗后PCT、hsCRP、NEU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病毒组及支原体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组、支原体组及对照组的PCT阳性率,且显著高于细菌组的hsCRP、NEU阳性率(P<0.05)。3细菌组中,A组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肺炎复发率均为4.0%(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hsCRP、NEU动态检测有助于儿童CAP病原体鉴别诊断,PCT比hsCRP和NEU有更高的特异性,是判断CAP抗菌治疗终止时间的良好指标。
邓爱芬叶轶坤钟婷婷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社区获得性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