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遂平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膀胱癌术后预后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手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5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re法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膀胱癌预后与肿瘤大小(OR=1.923,P=0.045),病理分级(OR=0.2.252,P=0.001)、肿瘤分期(OR=2.010,P=0.002)、手术方式(OR=2.230,P=0.001)、术后膀胱灌注(OR=0.407,P=0.020)、盆腔淋巴结状态(OR=3.522,P=0.001),浸润程度(OR=2.549,P=0.015)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膀胱灌注、病理分级、肿瘤分期、盆腔淋巴结状态,浸润程度进入Cox回归模型。结论膀胱癌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术后膀胱灌注是保护因素,病理分级低、肿瘤分期高、有膀胱周围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性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对浸润性和伴有膀胱周围淋巴结转移者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以延长生存期,术后膀胱灌注可望改善预后。
- 南勇张爱梅赵景新张立周新阁
- 关键词:膀胱肿瘤COX回归分析预后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26例临床回顾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 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出血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加强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TURP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发生率、表现、高发时间段、相关因素、治疗情况等.结果 TURP术后出血发生率6.53%,近期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24 h内;继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10~30 d内,其直接出血因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焦痂剥脱,膀胱过度充盈;诱发因素为术后躁动,过度活动,咳嗽,用力排便,尿管脱落;单一因素出血者占46.15%(12/26),两种因素出血者占30.77%(8/26),多因素并存者占23.08%(8/26);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保守治疗成功18例(69.23%),再次电凝止血治疗8例(30.77%).结论 术前对于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要有充分的认识,术中彻底止血和规范操作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前提,围术期正确管理和监护、祛除再出血的诱因是减少术后继发出血的有效措施,保守治疗继发出血多能奏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需二次电切镜下止血治疗.
- 南勇张立周新阁赵景新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出血术后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72例BPH患者分为TURP组和PKRP组各86例,比较术中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冲洗时间、冲洗量、留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TURS先兆、术中输血、继发出血、尿道刺激征、短暂尿失禁、短暂排尿困难、尿道狭窄等)发生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后尿流率峰值(Qmax)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1)TURP组出血量、冲洗时间、冲洗量和留管时间大于PKRP组,P<0.05或P<0.01;(2)1月内TURP组继发出血、短暂尿失禁和排尿困难发生率高于PKRP组,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3)术后3个月时两组IP-SS、Qmax、QOL自身术前后比较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RP与TURP均是治疗BPH的有效术式,但PKRP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相对少于TURP,安全性高,是治疗BPH较理想的微创术式。
- 南勇赵景新张立周新阁
- 关键词:前列腺良性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