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宗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4篇肿瘤
  • 3篇抑郁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微环境
  • 2篇结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凋亡
  • 1篇心理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辅助

机构

  • 14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王宗艳
  • 7篇史丽萍
  • 4篇吕飒美
  • 3篇吴友伟
  • 3篇何小勤
  • 3篇李颖
  • 3篇张健
  • 3篇赵素平
  • 3篇刘倩
  • 2篇王国荣
  • 1篇宗伟
  • 1篇白俊
  • 1篇刘瑞廷
  • 1篇易默
  • 1篇陈倩
  • 1篇蒋洁
  • 1篇侯磊
  • 1篇李静

传媒

  • 2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四川中医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养肝方对大鼠肝癌模型肝功能及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健脾养肝方对大鼠肝癌模型肝功能及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大剂量健脾养肝方组,小剂量健脾养肝方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三组均以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癌病变,健脾养肝方组分别给予大小剂量不同进行干预,连续16周。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存活率及肝癌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法)检验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检查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健脾养肝方各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大小剂量两组大鼠体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健脾养肝方各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小剂量两组存活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健脾养肝方各组肝癌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小剂量两组肝癌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肝功能ALT、AST、GGT、ALP、TBIL均明显升高(P<0.05);健脾养肝方各组ALT、AST、GGT、ALP、TBI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肝功能IL-6L、TNF-α炎性因子均明显升高(P<0.05);健脾养肝方各组IL-6L、TNF-α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炎性因子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养肝方可通过改善肝功能及微环境来延缓或阻断肝癌病变。
吴友伟李静史丽萍王宗艳王东亮
关键词:肝癌肝功能微环境
抗抑郁焦虑药物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抗抑郁焦虑药物辅助治疗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抗抑郁焦虑药物辅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何小勤李颖史丽萍王宗艳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性临床疗效
一种便于调节的胃肠镜检查支撑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胃肠镜检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且支撑架的底部贯穿滑动连接有底座,并且支撑架的顶部铰接有顶板,而且顶板的顶部一体式固定安装有固定架;还包括: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底部轴承连接有第一往复丝杆,且第一往复...
王宗艳
SPINK1、G9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1型(SPINK1)蛋白和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G9a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利用免疫组化法对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SPINK1和G9a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SPINK1和G9a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SPINK1、G9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P<0.01)。胃癌组织中SPINK1和G9a表达呈正相关(r=0.831,P<0.05)。胃癌组织中SPINK1和G9a高表达患者3年存活率低于低表达者(P<0.01);SPINK1和G9a共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共低表达者,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低于共低表达者(P<0.05,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SPINK1和G9a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会促进患者的病程发展,是预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王宗艳段莎
关键词:胃肿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淋巴转移预后评估
胃癌患者血清miRNA-647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miRNA-647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进行过放疗、化疗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胃溃疡组。另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NA-647水平,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miRNA-647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诊断胃癌的可靠性。结果观察组血清miRNA-647水平显著高于胃溃疡组与对照组,胃溃疡组血清miRNA-64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647水平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P>0.05),与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相关性(P<0.05)。血清miRNA-647对胃癌的诊断效能优于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结论血清miRNA-647与胃癌肿瘤大小、TNM分期、Hp感染呈有关,对胃癌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刘倩王宗艳
关键词: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浅谈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抑郁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乙肝患者抑郁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4例乙肝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乙肝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何小勤李颖史丽萍王宗艳
关键词:乙肝抑郁健康教育治疗依从性
结肠癌组织中STC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斯钙素1(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TC1与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结肠癌肿瘤微环境的联系。方法:用UALCAN数据库(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和Oncomine数据库(https://www. oncomine.org)分析STC1在正常结肠组织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TC1的表达;使用OncoLnc(http://www.oncolnc.org/)分析工具评估STC1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氯化钴缺氧和脂多糖诱导处理结肠癌HT-29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TC1的表达水平变化;运用TIMER分析工具(https://cistrome.shinyapps.io/timer/),分析STC1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免疫调节的相关性。结果: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并且STC1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分期和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关系(P<0.01)。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缺氧能够显著诱导STC1表达,STC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炎症模拟条件下,STC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TC1与炎症分子的表达和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存在密切关系。结论:STC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是结肠癌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并且STC1与结肠癌肿瘤微环境,特别是与结肠癌的缺氧及免疫调节存在密切关系。
张健赵素平王宗艳刘瑞廷陈倩吕飒美史丽萍王国荣
关键词:结肠癌肿瘤微环境免疫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
消化系统癌症并发抑郁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癌症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40例消化系统癌症患者,采用SDS量表和HAMD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的抑郁症总体发病率为45.83%,抑郁程度主要为轻度和中度。文化程度较低、临床分期趋于晚期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消化系统癌症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程度与文化程度、TNM分期关系紧密,临床工作中应当加以足够重视。
何小勤李颖史丽萍王宗艳
关键词:消化系统癌症抑郁症影响因素
夏枯草通过HMGB1诱导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夏枯草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30 mg/mL、60 mg/mL、90 mg/mL)夏枯草作用胃癌细胞BGC-823后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抑制Bcl-2相关X蛋白(Bax)、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表达水平。在BGC-823细胞中转染pcDNA3.1-HMGB1,并用60 mg/mL夏枯草进行处理,观察过表达HMGB1对夏枯草作用的BGC-823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夏枯草明显提高胃癌细胞BGC-823在24 h、48 h、72 h时的增殖抑制率,增加P21蛋白表达量,降低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60 mg/mL夏枯草明显提升细胞凋亡率、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Bcl-2、MMP-2、HMGB1蛋白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过表达HMGB1能逆转60 mg/mL夏枯草对细胞BGC-823增殖抑制率、凋亡率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夏枯草通过HMGB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段莎王宗艳
关键词:夏枯草HMGB1胃癌增殖凋亡
结肠癌前病变腺管开口分型与Ki-67、MCM2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不同结肠病变腺管开口形态分型与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及Ki-67在结肠病变粘膜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结肠腺瘤样病变患者100例,采用窄带成像放大结肠镜检查技术,对患者结肠病变做腺管开口分型,同时在观察部位取活检,并对组织中的MCM2、Ki-67进行检测,计算其评分,统计学方法分别分析不同腺管开口中两项指标表达情况,了解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随着腺管开口级别从I级至V级逐步增加,MCM2、Ki-67在组织中的表达逐步增加,开口级别越高,MCM2、Ki-67在组织中的表达越多(P<0.001)。结论随着结肠腺管开口形态分型升高,MCM2、Ki-67在结肠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结肠腺管开口级别评价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临床检查技术。
张健吴友伟赵素平马晓颖王宗艳吕飒美史丽萍
关键词:结肠癌前病变腺管开口MCM2KI-67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