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作品数:7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潍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可能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率相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探讨CRAB的耐药性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21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173例CRAB感染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组119例(68.8%),死亡组54例(31.2%),CRAB感染患者的年龄为(52.9±13.5)岁,男性140例(80.9%)、女性33例(19.1%)。收集首次检出的CRAB,对菌株复苏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CRAB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Ⅱ,APACHEⅡ)(HR=1.058,95%CI:1.012~1.106,P=0.013)和感染性休克(HR=6.240,95%CI:2.227~17.483,P<0.001)为CRAB感染的ICU患者30天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时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HR=0.496,95%CI:0.275~0.893,P<0.019)会降低ICU中CRAB感染患者的30天死亡率。CRAB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对氨基糖苷类耐药CRAB引起感染的患者的生存率较低(χ^(2)=4.012,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和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与ICU中CRAB感染患者30天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因素。 李雪 张旺 陈素明 贾天野 王欢 崔恩博 鲍春梅 李伯安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死亡率 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状突软骨改建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以往的动物实验证明,前导下颌可以导致年轻SD大鼠的颞下颌关节组织发生改建,主要表现为髁状突组织的生长速度加快,下颌骨发生继发性生长。但其髁突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建研究仍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目的:观察生长期大鼠在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状突软骨生长和改建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24 h佩戴下颌前导矫治器,分别在干预3,7,14,21,30 d麻醉处死动物并取材,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从干预14 d开始,实验组髁突软骨厚度在观察周期中出现先增加后变薄的现象,髁状突中后部软骨厚度变化显著(P<0.01)。从干预7 d开始髁突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建,包括细胞内细胞核固缩,粗面内质网腔隙肿胀,脂滴变小甚至消失,核周微丝变少且不规则,细胞外基质增宽变多以及出现大片空白等。结果证实,在下颌前导作用下,大鼠髁突软骨会随着承受力的时间增厚或变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能力也会显著增强。 李雪 王明国 杨帅 高洁 范园园 宋岩关键词:软骨 超微结构 软骨组织工程 下颌前伸 髁状突 功能性矫治器 SIRT2稳定敲除细胞系的建立及对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2020年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稳定敲除SIRT2基因的HEK293细胞系,研究其对组蛋白不同位点的修饰情况。方法构建lentiCRISPR v2-sgRNA SIRT2敲除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感染HEK293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克隆。对筛选的细胞株进行T7E1验证,来验证所设计的sgRNA的有效性。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SIRT2蛋白水平,筛选得到SIRT2稳定敲除细胞系。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在蛋白水平验证SIRT2对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的影响。结果通过测序证明lentiCRISPR v2-sgRNA SIRT2敲除质粒正确,T7E1验证了所构建的质粒具有良好的CRISPR/Cas9活性,使基因组碱基发生突变。蛋白质免疫印迹证明SIRT2敲除细胞系中SIRT2表达显著降低。在CRISPR/Cas9系统敲除SIRT2的HEK293细胞中,组蛋白H4乙酰化在赖氨酸第16位(H4K16ac)表达显著升高,组蛋白H4乙酰化在赖氨酸第5位(H4K5ac)表达下降,组蛋白H3二甲基化在赖氨酸第79位(H3K79me2)表达升高。结论获得SIRT2稳定敲除细胞系,便于后续SIRT2对组蛋白修饰功能的研究。 李雪 裴培 刘长云 王珊关键词:HEK293细胞 基因敲除 组蛋白修饰 不同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骨量不足限制了口腔种植修复的广泛应用,如何促进干细胞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进而促进内源骨再生成为研究的关键点。目的:观察不同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兔脂肪干细胞迁移、黏附和增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组合因子。方法:无菌切除兔腹股沟处的白色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5组进行干预,分别为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组(组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组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组3),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组4)和空白对照组。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Transwell实验显示,4组间迁移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2μg/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10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0μg/L)组(组4)迁移细胞数最多,显著促进了脂肪干细胞的迁移。黏附实验结果显示,4组间黏附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组3)黏附细胞数最多,显著促进了脂肪干细胞的黏附。CCK-8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间点(1,3,5,7 d),各因子组合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组2)递增的吸光度值最大,显著促进了兔脂肪干细胞的增殖。 高洁 王明国 杨帅 李雪 杨世茂 李秀梅 刘金盼关键词:干细胞 细胞运动 细胞粘附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脂肪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RF及所含三因子对大鼠脂肪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及所含三因子TGF-β1、PDGF-AB、VEGF对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ADSCs)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无菌切除SD大鼠腹股沟处的白色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SD大鼠ADSCs,多向诱导分化法鉴定ADSCs,一次离心法提取制备PRF膜。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迁移相关因子MT1-MMP和MMP-2 m 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ranswell实验显示,PRF组的迁移细胞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和抑制剂组(P<0.05);不同浓度的TGFβ1、PDGF-AB、VEGF组的组内迁移细胞数的差异显著(P﹤0.05)。经PCR检测,PRF组细胞基因MMP2和MT1-MMP较对照组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TGF-β1、PDGF-AB和VEGF的细胞基因MMP2和MT1-MMP较对照组表达均上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PRF促进了ADSCs的迁移,PRF所分泌的三因子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ADSCs的迁移,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迁移能力的增加可能与MT1-MMP和MMP-2 m RNA的上调密切相关。 高洁 王明国 杨帅 李秀梅 杨世茂 李雪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脂肪干细胞 细胞迁移 转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颌持续前导对成年及幼年期大鼠髁突软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Micro-CT下髁突骨质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既往实验结果表明下颌前导能够使幼年期大鼠髁突发生改建,表现为促进髁突组织生长。但下颌前导对成年期大鼠髁突改建影响以及在髁突软骨超微结构等方面与幼年期大鼠的差异仍是研究的关键。目的:观察成年期大鼠与幼年期大鼠在下颌持续前导作用下髁突软骨的改建差异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30只4周龄的SD大鼠和30只9周龄的SD大鼠建立下颌前导模型。分别随机分为是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坚持佩戴上颌斜面导板,对照组不需要佩戴该装置,分别在第3,7,14,21,30天处死动物并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髁突中的表达及分布,MicroCT分析髁突骨质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年期大鼠与幼年期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率及灰度值在第7天开始增多,成年期大鼠实验组30 d时达到最高值(P <0.01);幼年期大鼠实验组21 d时达到最大值(P <0.01),30d时灰度值较21d时减小,但仍大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Micro-CT显示实验组的新生骨和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分离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3)在下颌持续前导下,成年期与幼年期大鼠髁突软骨出现增生性改建,并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但是幼年期大鼠更易发生适应性改建。 武敏 李雪 高洁 杨帅 蔡毅志 王明国关键词:下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RF及所含三因子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及其所含三因子TGF-β1、PDGF-AB、VEGF分别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和黏附的影响。方法:将ADSCs培养在含有PRF膜和不同浓度的PDFG-AB、TGF-β1、BEGF中,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培养2 h后细胞黏附能力,CCK-8法检测培养1~7 d细胞增殖。结果:黏附实验显示,PRF组的黏附细胞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PDGF-AB组内黏附细胞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TGF-β1、VEGF组内黏附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表明,PRF组的细胞增殖在各个时间点(1、3、5、7 d)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PDGF-AB、VEGF组内细胞的增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的TGF-β1组细胞增殖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F能提高ADSCs的增殖和黏附的能力。PDGF-AB和VEGF可促进ADSCs的增殖;TGF-β1和VEGF均可促进ADSCs的黏附,并呈一定的量效正相关。 高洁 王明国 李秀梅 杨帅 李雪关键词:细胞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