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象华
- 作品数:36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论妨害公务罪之合法抗辩
- 2013年
- 妨害公务罪的成立以公务行为的合法性为前提,即行为人不能阻碍、妨害公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但是对于不当的公务行为,行为人是否可以拒绝,即是否享有防卫权尚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研究有关妨害公务罪合法抗辩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包括:行为人对一般瑕疵的公务行为是不能行使防卫权,对无效公务行为可以行使防卫权;对无效公务行为行使防卫权一般只能适用于存在明显、重大违法并且在公务人员使用暴力的场合;一般情形下,行为人只能采取不作为的方式进行防卫;防卫权具有权利属性而不具有义务属性;在紧急状态时公民不宜行使防卫权。
- 梅象华文晓鹏
- 关键词:防卫权刑法适用
- 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进入新世纪,恐怖主义组织及其犯罪已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各国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犯罪的威胁,也都在探讨防控和惩治策略。我国近年深受"三股势力"的影响,新疆地区恐怖袭击案件频发。恐怖、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犯罪等基本内涵的认定,将有助于打击涉恐犯罪,制定有效的防控该类犯罪发生的应对机制、法律和政策。
- 梅象华
- 关键词: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犯罪
- 论我国刑法对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差异保护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我国现行宪法历经四次修改,非公有经济的宪法地位逐渐被提升,我国刑法也规定了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作为其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刑法作为保障法在对公有与非公有经济的保护上异于作为私法的民法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平等仅仅是形式上的平等。
- 梅象华
- 关键词:公有经济非公有经济
-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相当因果关系之提倡
- 2010年
- 大陆法系中的刑法因果关系历经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以及新近的客观归责论;英美法系国家有事实上因果关系和法律上因果关系的双层次因果关系论;我国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是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刑法因果关系是构成要件客观面中行为与结果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而因果关系的研究理应属于构成要件客观面的范畴。近年来大陆法系的客观归责论在条件说的归因的基础上进而归责,试图把事实与规范通过“不被容许危险的理论”进行对接,不失为因果关系理论的研究带来全新的路径。因我国的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理论及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皆异于大陆与英美法系,对因果关系的“相当性”应以“常识、常理和常情”作为其认定前提标准。
- 梅象华刘鉴
- 关键词:刑法因果关系
- 公正、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辨
- 2008年
- 公正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公正价值因学者认知的不同而引起争议,法律(尤其是刑法)与公正价值有天然对接,刑事政策与公正的关系十分复杂。刑事政策、刑法应反映和内含公正价值,在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语境下,公正如何被体现等问题值得研究。报应正义和刑罚人道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价值蕴涵,恢复性正义有望成为新的时代公平正义观。
- 梅象华王永贞
- 关键词:公正刑事政策刑法
- 命案发案特点与侦破对策
- 2008年
- 提高命案侦破能力,实现"命案必破"的奋斗目标,是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任务。目前,在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公安机关应根据新变化,把握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侦破命案能力,努力实现"命案必破"。
- 王生福梅象华
- 犯罪疫源性视角下的刑事与民事不法行为区分
- 2014年
- 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与民事不法行为的认定存在偏差,基于此,犯罪疫源性研究试图将犯罪发生机制与疾病发生、传播机制进行比较,找寻二者之间的契合性,以此来区分刑事与民事不法行为,为刑事立法与司法有效精准地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提供帮助。
- 梅象华
- 刑法中“亲亲相隐”之国家本位观——以刑法不得已原则为视角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于"亲亲相隐",有学者认为要弘扬,也有人认为其为中国几千年腐败与王朝兴衰的根源。鲜有学者对"亲亲相隐"在我国历史中能长期存续的内在原因进行探讨。"亲亲相隐"原则能否在刑事法上得以确立,实质是国家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博弈的体现。
- 梅象华
- 关键词:国家本位个人本位
- 论妨害公务罪之公务行为被引量:2
- 2014年
- 从公务行为的效力、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务行为合法性的认定三个方面分析妨害公务罪的公务行为。公务行为的效力具体包括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应从法律实质和法律形式两方面进行认定,不可偏废其一,既要强调实体合法,又要重视程序合法;公务行为的合法性应由法院站在行为时的立场进行认定,并且在特定情形下赋予相对人认定公务行为合法性的权利。
- 文晓鹏梅象华
- 关键词:妨害公务罪公务行为效力合法性
- 以刑法不得已原则解读犯罪的形式界域
- 2012年
- 犯罪在实质上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除受制于宪法规范的约束外,还要受制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等。刑法不得已原则在立法上对于某种行为能否构成犯罪的实质界域有指导作用外,对于犯罪形式上的界域即与民事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及道德规范划分同样有其指导意义,从而使犯罪在外延上有不同于民事、行政和道德规范调整范围。
- 梅象华
- 关键词:民法调整道德调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