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娟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车顶
  • 3篇端墙
  • 2篇端部
  • 2篇列车
  • 1篇地板
  • 1篇地铁
  • 1篇地铁车辆
  • 1篇顶面
  • 1篇诱导式
  • 1篇预设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墙板
  • 1篇撞击力
  • 1篇纵梁
  • 1篇吸能
  • 1篇模块化
  • 1篇肋板
  • 1篇轨道车
  • 1篇轨道车辆

机构

  • 6篇中国北车唐山...

作者

  • 6篇刘娟娟
  • 5篇王志俊
  • 3篇冯亮
  • 3篇郭威
  • 3篇罗超
  • 2篇刘晋
  • 2篇刘宇
  • 2篇李洪涛
  • 2篇孙加平
  • 1篇王琰
  • 1篇左银龙
  • 1篇丁国柱
  • 1篇曲凌云
  • 1篇王国静
  • 1篇李东锋
  • 1篇苏强
  • 1篇王峰

传媒

  • 1篇铁道机车车辆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上部双铰安装座及低地板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部双铰安装座及低地板车,该上部双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呈E字形,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相互平行并且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在...
李洪涛刘娟娟刘宇王志俊郭威
文献传递
轨道车辆模块化诱导式吸能单元梁的设计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列车撞击时吸能结构吸收能量产生塑性变形而被破坏,修护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开发了一种模块化的诱导式吸能结构,考虑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内部吸能单元梁,设计了不同方案形式的吸能单元梁,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分析了不同方案单元梁的塑性变形过程,得到了其力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吸能单元梁的壁厚直接决定其吸收能量的多少,梯形结构的单元梁能吸收较多的能量;相同壁厚和结构形式的单元梁其诱导孔的数量和形式不会影响其对能量的吸收;采用优化的诱导结构可以帮助吸能单元梁产生有序的塑性变形,降低撞击力并缓和其波动幅度。
刘晋罗超冯亮丁国柱刘娟娟
关键词:塑性变形撞击力
地铁车辆用车顶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车辆用车顶结构,包括车顶主体及所述车顶主体两侧设置的边梁,所述车顶主体由至少两块纵向延伸的、与所述车顶主体长度相等的型材组装形成,各所述型材并行排列且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提供的地铁车辆用车顶结构,通过...
罗超刘晋冯亮孙加平刘娟娟王志俊
文献传递
端墙、列车车体及列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墙、列车车体及列车。该端墙包括左墙板、右墙板以及横梁,所述左墙板、右墙板沿垂向并排设置,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墙板和右墙板顶端之间;所述左墙板、右墙板以及横梁均包括平行设置的前板、后板以及固定连接在...
刘娟娟孙加平罗超王琰王国静曲凌云王志俊左银龙
文献传递
一种上部双铰安装座及低地板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部双铰安装座及低地板车,该上部双铰安装座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呈E字形,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相互平行并且分别垂直设置在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在...
李洪涛刘娟娟刘宇王志俊郭威
文献传递
车顶结构及列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结构及列车。该车顶结构包括:平顶、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平顶的第一侧与第一边梁的第一侧连接,平顶的第二侧与第二边梁的第一侧连接,第一边梁的第一侧还与车体的第一列车壁连接,第二边梁的第一侧还与车体的第二...
刘娟娟王志俊冯亮李东锋郭威苏强王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